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亮吉(1746——1808年)是我国著名的乾嘉学者,也是清代有名的舆地学家,以“词章考据,著于一时,尤精研舆地”编入《清史稿·儒林列传》里。但他在人口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生活于“乾隆盛世”、“乾道守文”之际的洪亮吉,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危机的来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论,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他的人口学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过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一) 清代的乾隆、嘉庆(1736~1820) 年间,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乾嘉目录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与前代相比,它表现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最早从整体上来描述乾嘉目录学的,要算清人洪亮吉。他在《北江诗话》卷三中说:  相似文献   

3.
清乾嘉年间,诗歌领域流派众多,门户之见盛行.张问陶面对当时诗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反对规唐模宋.他说:“文章体制本天性,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他的诗歌主张,主要反映在《论文八首》、《论诗十二绝句》、《颇有谓予诗学随园者笑而赋此》、《重检记日诗稿自题十绝句》等诗篇中(见《船山诗草》卷九、卷十一、卷十三).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然而,以前的文学史家对李世民诗歌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却肯定的少,贬责的多,认为他喜爱齐梁文风,指责他的诗是“淫靡浮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相似文献   

6.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乾嘉之际的社会问题和洪亮吉的实学思想周祚绍洪亮吉,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更生。清嘉庆四年(1799)因向嘉庆帝进呈“千言书”而获罪,被充军伊犁。临行,京都轰动,市民争睹”不怕死的洪翰林”。次年京师大旱,嘉庆帝祷雨未得,送下令赦免洪亮吉回籍,诏下,“...  相似文献   

8.
<正>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全唐文》三八八)称皇甫冉诗文“存于遗札者三百有五十篇”,由其弟皇甫曾编集。《新唐书·艺文志》(六十)著录《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收诗二百三十四首,编为二卷(二四  相似文献   

9.
钟文同志的《一代人和一代人的诗》(《成都大学学报》1981.1期)以及先后发表在《星星》、《福建文学》上的几篇同类文章,不仅对“一代人的诗”高度赞赏,同时对诗风的变革,诗歌的表现手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唐一代的诗词名家,温庭筠同李商隐、杜牧一样,代表了晚唐诗歌发展的主流。他的诗歌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对其词也有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因而值得我们去探讨。 1 温诗,首先给我一个突出印象便是诗风的芜杂。温诗的芜杂,自然给温诗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藻绮如庭筠”(《唐音癸签》卷八)。“温飞卿如绣文罢刺,双倚市门。”(《小澥草堂论诗》)“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全唐诗》)“句虽典雅,少意味耳。”(《唐诗摘钞》)前  相似文献   

11.
遗民之有录,奚昉乎?明初洪武中有佚名者所为《宋遗民录》一卷,明末毛晋刊之,附于《忠义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入“传记类存目三”。其后成化间休宁程敏政撰《宋遗民录》十五卷,都列十一人。天水朝养土泽至深厚,乃厓山之变以后,遗民可数者仅此,然如《山阴陆氏族谱》所载,放翁玄孙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来孙世和、世荣拒绝蒙元征辟,皆程录所未收。洪亮吉《蒋清容先生冬青树乐府序》云:“三百年之运,已尽庚申;一二士之心,犹回天地。”此我汉族人民爱国精华所寓。我读此未尝不为之雪涕而兴起也。洎乎朱明之亡,南明志士,抗击曼殊者,前仆后继。  相似文献   

12.
教《治平篇》有感路建德洪亮吉(1746—1809)的《治平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人口问题的专著。在此之前,虽也有人零星发表过一些颇有见地的论述,但像洪亮吉这样忧患意识颇深的长篇专著,却尚属首次。它比资产阶级人口学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  相似文献   

13.
《诗》三百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就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了。但是,在秦“焚书”之后,《诗》三百篇也和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到了毁灭。汉兴,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才下令全国“献书”,搜集整理已经散失的先秦古籍。《诗》三百篇,是属于先秦古籍之一,也在搜集整理范围之内。在汉代,传授《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鲁国申培公所传的诗称为“鲁诗”,齐国辕固生所传的诗称为“齐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称为“韩诗”,赵国毛  相似文献   

14.
《诗》三百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就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了。但是,在秦“焚书”之后,《诗》三百篇也和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到了毁灭。汉兴,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才下令全国“献书”,搜集整理已经散失的先秦古籍。《诗》三百篇,是属于先秦古籍之一,也在搜集整理范围之内。在汉代,  相似文献   

15.
权德舆,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时人评价甚高。今有《文集》五十卷行世,其中诗十卷(含赋三篇),共356首。其诗歌创作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的是恬淡自然的诗风;还有一些诗歌承袭了盛唐风骨,显现出雄浑壮阔之意境。  相似文献   

16.
略谈建安诗歌的秋冬景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物描写是诗歌达到形象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山水诗需要写景,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也往往离不开写景。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景物描写已随处可见,只不过涉笔所及,大多止乎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钱锺书先生因此曾“窃谓《三百篇》有‘物色’而无景色”(《管锥篇》第二册613页)。到了楚辞,渐有发展。到了建安,“叙景已冬,日甚一日”(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并出现了中国诗史上第一首通篇写景的作品。此后,经过东晋南朝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人的大力实践,写景诗终于蔚为大观,开启了唐代以后这类  相似文献   

17.
杜牧不仅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而且在散文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又一兼长诗歌与散文的名家。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2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此可谓确论。1 在决定散文创作的文学理论方面,杜牧与韩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韩愈文论的核心是文以载道和文体革新。文以载道是目的,文体革新是手段。他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也?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他的创作活动实践了他的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  相似文献   

18.
鲍照诗歌的乐府部分与五言古诗部分,风格明显不同。对此,前贤已有定论。方植之《昭昧詹言》卷六专论鲍诗,于其五言古颇多“典实”、“沉涩”、“板滞”、“(钅东)”、“奥”等词,于其乐府则无这类评价,而代之以“豪宕”、“壮丽”语。沈德潜云:“鲍明远乐府,抗音吐怀,每成亮节” (《说诗醉语》六六)亦拈出乐府独评。王夫之则更直接了当地指出:“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鲍五言恒得之深秀而失之重涩,初不欲以俊逸自居”。(《古诗评选》)延至当代,仍有论及鲍照诗风者。如张志岳先生的  相似文献   

19.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恬淡超迈,于诗风日下的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时人令狐纷称他“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品,芳古籍甚于一时。”李群玉有集三卷,后集五卷传世。在李群工的诗歌中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就是他的山水诗。秀水柱庭珠在《中晚唐诗叩集》中称他的诗“于晚唐诸家最为超迈。”他的山水诗具备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宁静清绝的物象美和宁静清冷的特殊意境。诗人一生曾漫游过不少地方,但是他的主要活动还是在荆楚间。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不少是以荆楚风情为…  相似文献   

20.
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改号西沚居士,生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卒于嘉庆二年(1797年),江苏太仓嘉定县人。他是乾嘉时期有成就、有影响的史学家之一。著有《尚书后案》三十卷,《十七史商榷》一百卷,《蛾术篇》一百卷,《西庄始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