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会话中使用隐喻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因此,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会导致听话人的理解与说话人本意不符,有些甚至大相径庭,从而产生话语误解。本文试从认知隐喻学的隐喻类型出发,通过不同的隐喻思维类型推究话语误解的原因,并简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生きた隱喻”(创新隐喻)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说话人为了实现某种言语交际意图,以说话人在这一语境中所认识到的两类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为依据,用描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语言表达评价另一类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语言的使用。日语会话中“生きた隱喻”的表达形式分为“系词隐喻”、“主语隐喻”、“谓语隐喻”、“综合隐喻”和“语境隐喻”。  相似文献   

4.
会话中的隐喻使用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低。隐喻使用的言语主体、言语意图以及语境是考察其认知顺应过程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或多或少都包含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目前在学术界兴起了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而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并因其独特的体验方式常成为政治家们的最佳选择。论文对克林顿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使用的政治隐喻的主观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隐喻对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等几个方面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意象是隐喻思维的产物,是读者了解诗歌精神的载体。通过研究以“夜”为意象的诗歌,揭示源语域和目标语域之间联系美的隐喻思维,这也是读者了解诗人情怀和寓意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比起直接用比喻的语言和形式的明喻比起来,隐喻更加的形象精炼。因为隐喻是含有明确意向的表达方式,所以对于说话者的说话意图和语用策略存在依赖性。隐喻不只表示形式上的特征,也含有语用论的特征。从语用论的立场考察的话,隐喻对于会话里的上下文有很强的依存性。另外语言文化与社会文化也会对隐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是跨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从具体语境、具体的言语交际实例入手,研究社会交际中言谈应对的语用策略,探讨如何避免语用失误,如何成功地进行言谈应对,可期为跨语用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日常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或扩展寻求最佳关联,并得到最佳理解效果的过程。本研究回顾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及其关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论背景,提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理解需语境互动并受认知主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日语隐喻语用特征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具有明显意向含义的有标识的表达方式,它的使用依赖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语用策略。隐喻体现的不只是形式上的特点及其语义特征,还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及特有的语用功能。日语会话中隐喻语用特征具体表现为:替换失效、语境依存性、委婉暧昧和特定社会文化的反映。具有简约、亲近和俏皮、礼貌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