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诗词著称,在南宋动荡的统治下,成为一代爱国主义诗人和词人的楷模.实际上陆游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藏书家,<宋史>中记载他"才气超逸",并没有记载他对于私人藏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陆游的父亲,儿子,祖孙三代都有藏书的嗜好.可以说陆游才气的高逸与他的私人藏书是密不可分的,私人藏书对其一生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陆游有86岁的高寿,他一生所写诗篇中有不少是养生保健之作。  相似文献   

3.
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胡蓉蓉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奔走了一生,歌唱了一生。陆游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他的创作可分为早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中年,在川陕八年,共写诗一千多首...  相似文献   

4.
李强 《兰州学刊》2007,(8):151-153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卓越的史才也为时人所重视.陆游撰写了不少碑志文,他对碑志的认识是站在史学高度的,历代史志对陆游碑志持接纳态度;陆游创作的碑志文中亦有隐讳和虚褒之处,前者可从史料中得以证明,后者囿于碑志实用性,往往难免.但是陆游碑志创作体现了一定创作技巧和家学渊源,并非一般的谀墓之文可比.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熹这位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政坛上保守派的代表。有人以朱熹“激烈地攻击王安石变法”,作为他是保守派的重要根据之一。事实上,从朱熹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来看,朱熹却是一位关心现实、有志治国、力主改革的代表人物。北宋中期,王安石之所以变法,是想改变宋王朝冗官、冗兵、冗费的贫弱状况。生长在南宋的朱熹,与王安石一样,同样深刻地目睹了当时社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腐朽状况,认为“今天下大势,如人之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盖无一毛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在我国诗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肯定的。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及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都对他推崇备至;直到今天,人们也肯定他在宋代诗歌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看来似无异论,但一经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不少分歧。如欧阳修曾说过:“圣俞(尧臣字)平生所自负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称赏。”(《中山诗话》)可见对他诗歌中的精华所在,欧阳修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诗歌风格,一般说为“平淡”,但这不能所括他诗的特色。他的“力矫‘昆体’”,虽为世所公认,但曾有人将其说成“‘庸体’之杰出者” (方回语),更有人竟将其  相似文献   

7.
陆游论诗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篇,现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除此而外,他还写了不少的跋和序。在他的诗和跋、序中有许多对于诗歌的精辟见解。陆游认识到做为一个诗人,要写出杰出的诗篇,务必要“养气”。即诗人本身要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行为端正,始终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放翁词论     
宋代作家兼擅诗词者为数不少,但在两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均能自成一家的人却并不多。其中苏轼是最突出的广位,他的诗、词和散文造诣都很高,影响也同样十分深远。此外,还有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刘克庄等,在当时文坛也是著名的多面手。他们不限一式,不拘一体,多方探索,辛勤笔耕,为开创百花竞放的局面,繁荣宋代文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所著《剑南诗稿》虽经作者多次删除,今存作品尚有九千三百余首。其用力之勤,收获之巨,在中国诗史和世界诗坛上实属罕见。相对而言,词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所占比例极小,仅存一百四十余首,不到诗作总数的百分之二。这一事实说明:陆游对诗、词两种文体是有所偏向的。而这一偏向的形成,显然与他重诗轻词的认识和态度有关。且看他的论述: 古声不作久矣!所谓诗者,遂成小技;诗者果可谓之小技乎?学不通天人,行不能无愧于俯仰,  相似文献   

10.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杜甫之后的一位最偉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長在民族矛盾和阶級斗爭异常尖銳、复杂的南宋社会。诗人一生始終站在进步的立场,主張恢复国土、坚持抵抗異族侵略的正义斗爭。他是时代的见証人和民族的忠实歌手,他的作品深刻的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本質和人民的愿望,他把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台谏、舆论与北宋改革的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农 《文史哲》2004,(3):108-112
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攻击下,蹒跚而行,最终失败。台谏制度到宋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台谏职能合一,风闻言事,势力强大,作为"公议"的代表,社会舆论的中心,在北宋权力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北宋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变法能在北宋中叶发生,主观上得益于他任鄞县知县时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实践,以及他"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个性;客观上得力于神宗皇帝对理财的重视及其对王安石的高度信任.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八项,分为刺激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和加强武力的备战措施两类.其变法之所以阻力重重、举步惟艰,最后以悲剧收场,主要原因是治国以理财为中心、君臣以求利为要务不为中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所容忍,次要原因是王安石在对待政敌和盟友的策略失当,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不够深厚.  相似文献   

14.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4,24(4):159-164
“权” ,才能真正做到“执中” ,即恪守中庸之道 ,不偏不倚、不过与不及。为了更深入阐发《周易》处困行权思想 ,王安石还特意撰写了《九卦论》 ,对《系辞》“三陈九卦”的“第三陈”进行了分析和论说 :处困之道 ,君子之所难也。非夫智足以穷理、仁足以尽性、内有以固其德而外有以应其变者 ,其孰能无患哉 ?古之人有极天下之困而其心能不累、其行能不移、患至而不伤其身、事起而不疑其变者 ,盖有以处之也。处之之道 ,圣人尝言之矣。《易》曰 :“《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 ,《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 ,《困》…  相似文献   

15.
"嘉祐之治"问题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祐之治"之提法是在北宋后期废新法复旧政的背景下出现的。南宋及以后朝代士大夫对"嘉祐之治"亦屡作称颂。笔者认为后人对"嘉祐之治"之称述并非毫无根据。仁宗嘉祐时期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相对而言,却在短时期内表现为社会安定、人才之盛、政治清明诸景象,是两宋政治的最好时期。此问题向不为宋史研究者所注意,缘于研究者对变法问题之态度。学者们多以为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存在诸多问题,而忽视或不愿承认在短期内出现过良好政治局面之事实。  相似文献   

16.
北宋名相王安石,不仅政治业绩辉煌,文学成就显赫,而且富有医学情怀。他研读中医经典,推崇医德医术,创建"熟药所",创立"三舍法",改革医药管理制度,完善医学教育体制等,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雪红 《兰州学刊》2009,(6):145-147
11世纪的那场政治论争——“熙宁之争”引起传统德才价值观念在宋代发生改变,宋代社会也由此进入王安石时代。南宋后,理学逐渐取代了王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家对“熙宁之争”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从理学对“熙宁之争”的批判话语系谱中,确能曲折地反映出传统新儒家教化主旨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贯穿有宋一代始终的生命线。随着宋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迁,宋代法律思想也与时俱进:从宋初的体恤民情、重视吏治,中经王安石变法开始利义均重、积极以法律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既注重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又注意适应社会发展。宋代法律思想的演变对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进行法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4,(6):113-120
王安石与苏洵、苏轼、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和士大夫。因为性格和素养有别,苏洵看不起王安石;因为王安石领导熙宁变法,苏轼上奏反对,苏辙是先拥护后反对,而王安石对苏轼兄弟给予挤压排斥。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恩恩怨怨,体现出北宋士大夫的为君王忧和为天下忧的士大夫精神,也体现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意气性格,由此可感知历史的厚重与性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20.
李波 《晋阳学刊》2009,(4):110-113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