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将影响网络组织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比较了评价竞争力的方法,最终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网络组织竞争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竞争力评价是衡量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价值的重要方法和指标。文章首先简要评述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几种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对钢铁企业的特征及钢铁企业评价方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我国钢铁企业特征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上两大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入手,对金砖国家在WEF和IMD的国际竞争力排名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全球经济繁荣指数、创新能力指数,对金砖国家竞争力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整体剖析,得出金砖国家的比较优势。发现金砖国家各有所长,合作潜力巨大,如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则能够将潜在的比较优势变为国际竞争优势,为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时代低碳成为各国产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低碳的角度对中国造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重新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对现有文献关于产业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回顾与综述,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三个传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和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碳生产率三个低碳竞争力指标对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国际比较。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造纸产业的传统国际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相对比较弱,与世界造纸强国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国家竞争力分别有 :国际贸易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世界经济论坛 (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这些理论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释了国家竞争力内涵、构成与发展 ,对国家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 ,任何一个理论都难以独立地解释国家竞争力的全貌。在前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个可能更为全面的、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参照IMD和WEF标准设计了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中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化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根据广州的实际,提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模型,在与沿海主要城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市竞争力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与分析;提出了未来20年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战略,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广州都市区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州区域竞争力出现下降态势,直接影响了台商投资意愿。本文通过对区域竞争力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建立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可比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厦门、苏州和东莞作为比较对象,对福州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国际化程度等竞争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评价,从而针对性提出增强福州区域竞争力的三大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涵义与目的,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研究与评价的用途,同时对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汽车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具有代表性的18家整车类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选取的这些汽车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对其竞争力进行数量评价并排序。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影响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财务状况和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造板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造板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众多。以波特理论为基础,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避免丢失重要信息,又为防止评价指标数量过多,采用极大不相关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和剔除,构建较为合理的人造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全球主要人造板生产和贸易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考虑到综合评价结果的非一致性,主要运用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等客观赋权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比较各国人造板国际竞争力,了解其优势和不足,为提升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层面重新审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认为文化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经济的真正命脉,同时它也是承传民族精神,张显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基层政权的权力运行作为影响乡村社会变迁的独立变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权力形态。历史的考察则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基层政权权力运行的独特逻辑及其与乡土文化之间的有机关联。在此基础之上,现实乡镇治理权威的流失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导源于其与乡村文化社会基础的脱节。因此,乡村的治理突破地方权力的生存逻辑转而通过权力的文化经营建设一个良好的农村政治文化生态成为了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3.
安全、国家、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从性别视角审视传统的安全观、国家观、权力观,发现其隐含着的性别缺失,挑战主流国际关系中精英男性对世界的设想与描述。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构,在国际关系中加进了女性视角,扩大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个体所有权首先是个体对其生物存在性的自然所有,其次才是对维护这种生物存在性的物的所有.对于一个联合体来说,后者就需要一个制度上的安排,而这种安排也就是对物的分配形式与结果的认同.由于强势个体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共谋,在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还没有完全回归之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就主要表现在依靠国家权力对分配比例的干预上.这也是实践和理论对所有权合法性怀疑以及存在不同分配理论的主要原因.当国家权力完全脱离了个体所有权的掌握,无论是激进主义还是渐进主义,分配理论都应该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数量统计方法引入文化软实力研究,对国际中心城市香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的文化核心价值水平、城市制度健全程度、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城市国际化水平、城市文化中心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以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为重点,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超强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是中华民族复兴必须采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体现为着力推进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把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农业促进技术创新;发展公司农业与农业公司以促进组织创新;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可以形成稳定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价值链,促进公司农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则可以提升和延伸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组织创新是依托,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路文彬 《东方论坛》2005,1(1):22-28
无论历史的书写还是书写的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在实际操作上都相当于对于记忆的重新建构.中国建国之初小说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正是依循无产阶级的审美/伦理原则,试图使民众体验到这个国家/民族同他们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在此,历史话语作为"善"的力量,显示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象征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或者徽号,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民族性格,具有广泛认同,深入人心,突显民族精神和独有或特别的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体。龙虽然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但还不足以成为全中华民族的象征。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大团结更应该强调认同于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当代中国各民族关系现状和大局来探讨或建构中国各民族相处和联系的历史过程,为如何理解现实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关系和互动提供了一个极富创见的结构图.但在具体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时,应从汉文明的扩展和传播及少数民族对汉文明的认同、仰慕的角度来理解;对费先生"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观点的解读,则应有一个层次性和时间差方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产生自觉意识。在中国传统的种族意识和西方种族进化理论影响下,中华民族自觉首先表现为“种族”自觉的形态。对西方民族国家的理论和模式的探索使中华民族精英试图用民族自觉来置换种族自觉,却出现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分化局面。最后通过对中华民族一体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命运的体认和反思才确立中华民族一体自觉。这一曲折的自觉进程凸显了中华民族结构的独特性和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