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来自劳动部的消息说,我国将从今年起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试点工作将于4月中旬在辽宁、山东,北京、上海、四川、陕西等11个省市的11个城市进行。 劳动部有关负责人张昕说,“再就业工程”旨在对失业者进行系统的专项服务和管理,对长期失业者和关停企业困难职工实施专项扶持和帮助,为他们的再就业创造条件。“工程”具体实施办法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织长期失业人员,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再就业工程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再就业工程建成的若干措施:以企业分流和社会调剂相结合的径途,缓解暂时冗员压力,扑灭“近火”,通过重塑再就业工程主体和完善配套体系,消灭冗员引致性因素。彻底“断流”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的脚步即将迈进21世纪门坎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难题:数千万职工因企业改革而分流下岗,失去了职业。党和政府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地缓解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但对下岗职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发展经济、企业内部消化、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途径作了探讨,还强调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失业、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再就业工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因为无论从增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竞争力,还是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来说,都必须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基本前提。只有劳动力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2,(24):6-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已经顺利实施了百万职工的转岗分流,并基本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这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在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创新思路的轨迹,反映了上海实践”三个代表”的努力。这条轨迹概括起来讲就是三个“坚持”。(一)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市场化的就业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上海从实施再就业工程起,就明确了建立劳动力市场体制的目标,不管碰到了多大的体制、观念上的障碍,这一方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体现了“坚决不走回头路”的理念。这也正是上…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上上下下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使日益增多的下岗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已成了经济体制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复旦大学哲学系与解放日报工交财贸部组织联合调查组对上海的再就业工程进行了历时两年的跟踪调查,写出了《奇迹是如何诞生的──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研究报告》一书。最近该书作为上海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赞助的著作由复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0余万字,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综述,对上海市再就业工程由来与发展加以全面的评述;其二,研究报告,包括对上海市再就业工程进行研究的1个主题报告和20个分报告;…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7,(1):24-24
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0多万个,实现再就业7万多人(其中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万多人);创建了36个充分就业街道,571个充分就业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多人,南北劳动力交流5万多人:近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发展创业组织近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改组、改造、兼并、破产政策的实施,劳动力分流、下岗、待业等将是必然现象,而再就业尚存在着思想、行为等多种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应是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在原有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知识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深入探索了实施再就业工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性 ,并试图理清再就业工程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中国劳动就业保障 ,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劳动工人转变为资本工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不仅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带来压力,也为女性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就业政策需要从消极的劳动力扶助转化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国家就业管理的工作模式需要从配置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再就业”模式,转变为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创业”的工作模式,并实现就业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再就业问题既是企业的一大难题,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就业基金的短缺,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滞后,我国再就业工程举步艰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是推动再就业工程顺利施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劳动力的供求趋势,测算了所需的外来劳动力数量。结果表明:户籍劳动力的再生产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经济增长速度为10-12%时,这期间上海每年依然需要存在300—600万的外来劳动力。城市在外来劳动力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贡献与对城市就业岗位的挤占可能同时存在。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在职业进入、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与本地劳动力有明显的差异,其就业环境依然有待改善。我们的结论是: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可能导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更有悖于社会公平;外来劳动力就业应主要靠市场调节,地方政府应为外来劳动力就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际视角,以劳务输出大省江西省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决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老一代农村外出劳动力再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村创业资源、性别、家庭是否有村干部、务工企业平均变换年数、务工月薪、是否感觉打工不稳定、打工地社会状况等变量;而影响新生代农村外出劳动力再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村距乡距离、村经济水平、家庭是否有村干部、务工企业平均变换年、务工月薪、是否感觉打工不稳定、家乡社会状况、打工地社会状况等变量.  相似文献   

15.
赣、湘、粤三省再就业工程城市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视角对江西、广东、湖南三省城市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进行类型划分 ,阐述了各类城市在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进城动因及对城市就业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为基础 ,采用检验性实证分析方法 ,分析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动因 ,并比较城市初级劳动力市场吸引城市失业下岗人员的阻尼效应和吸引民工就业的拉动效应。通过模型论证了限制一个农民工就业并不能带来一个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且会使城市的工作岗位总量减少、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政府对进城民工应采取引导、规范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需求者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场所,是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一种渠道.在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低工资、广就业”的片面认识,无疑加速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企业不用承担增大人工成本的责任,必然使其对劳动力的占有多多益善。这样一来,今天众多国企职工的富余进而下岗就是势所必然。而要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必须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作看待,从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交叉、制约出发,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包括本文着重阐述的这样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企业减员增效和内部转岗分流的关系;二是农民进城务工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系;三是在职人员从事第二职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妨碍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较慢,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三化"建设;建立"促进就业与再就业资金",增加对劳动就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低保受助者重新就业,是反福利依赖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规避救助依赖的重要方式。采用城市低保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反福利依赖政策对城市低保受助者就业行为以及失业后再就业积极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反福利依赖政策具有"双重效用",既可以促进低保受助者就业,但也可能降低未就业受助者找工作积极性与再就业意愿,强化受助者救助依赖心理,导致新的福利依赖问题。由此提出:要适当调整现行的反福利依赖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低保受助者的直接就业援助;由解决"收入贫困"问题转向破解"能力贫困"问题,构建以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对适龄劳动力低保受助者的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