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龙 《东西南北》2010,(9):63-63
公司传来消息说要裁员,同事们整天都在讨论会裁哪些人,自己会不会是那些不幸的人。晚上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了邻居马克。马克是一个德国人,在西门子公司北京分公司任技术工程师。马克和他太太还有一个孩子就租房住在我楼下,因此我们有空的时候常聊天。看到马克,我想金融危机肯定也影响到了西门子公司,不知道他们公司会不会裁员?毕竟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裁员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有些大公司为了让员工处于竞争状态,总是大规模地招聘,然后大规模地裁员。  相似文献   

2.
正"我记得小时候吧,家长都会这么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收破烂。没想到我好好学习了,反而成了个专业收破烂的……"汪剑超从中科院研究所毕业后进入微软公司担任工程师,一次到美国出差,他在微软的员工餐厅里"被每个人用日常行动来保护环境的行为震撼到了"。他端着盘子走到四五个垃圾桶前,不知道该怎么分,一个美国同事手把手教了他,"我们国内大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12日植树节那天,晓梅代表她的公司为平度市旧店镇的七所小学送去了360棵杏树,这已经是她们公司捐助平度小学的第四个年头了,每年公司的全体员工会自愿从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大约200万日元,由晓梅转交给平度市教育局,为大洋彼岸的平度孩子送上一份遥远的爱与祝福。"我们社长是位51岁的日本人,他原来每年都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在我告诉他青岛周边的许多小学还很贫穷后,他便号召员工为青岛的小学  相似文献   

4.
武哥的悲剧     
老武初到我们公司时,并无人称之为“武哥”,一般叫的是武秘书、老武等.只是到了近两三年,“武哥”这一称号才叫响。老武初到公司是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只听说他是建筑队的一名瓦工:。但现在想来,从蓝领工人挤进白领阶层,能量也是够大的。记得老武初到的那天是周六下午.公司正在开会,搞政治学习。经理介绍广他后,老武便简单地打了招呼,说道:“我是干粗活出身的.不会咬文嚼字。我来公司是为大家服务的,以后各位有事请吆喝一声。”给人的印象极为平和友善。当时老武表现也确实干和友善。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要有员工进来就热…  相似文献   

5.
正铁路部门发布升级版的"动车吸烟处罚规定",旅客在动车上吸烟被罚两次将不能再购买动车票。有旅客质疑,为什么动车全面禁烟,处罚严厉,而普速列车不禁烟呢?铁路部门表示,普列非全封闭,行驶时间过长,出于人性化考虑,设置吸烟区。高铁、动车严格禁烟,普速列车却对抽烟行为格外"宽容",事实上制造或加固了一种"铁路等级制"。彻底而严厉的禁烟令,会让高铁、动车的乘客自觉遵守,进而可能  相似文献   

6.
笑话     
王伟 《东西南北》2009,(9):61-61
更现实的 一天老板问他的一位员工:“你有什么梦想啊?” 员工想了下答道:“我想自己开家公司……”  相似文献   

7.
严文斌 《社会》2002,(10):13-15
一故事要从我的朋友M介绍我到她工作的市场研究公司上班说起。当时 ,公司在一幢普通办公楼里办公。办公室的面积在70平方米左右 ,办公室的布局比较简单。大楼的走廊将公司分为大小两个部分 ,大的部分被分隔为经理室和员工办公室 ,中间用玻璃墙隔开 ,虽然玻璃墙的下半部分有贴纸 ,但并不非常影响内外的视线。经理室中除了总经理Z的办公桌之外 ,还放置了公司的电脑和打印机。员工的办公室共有七张办公桌 ,三张办公桌放在靠墙的一边 ,它们的主人分别是M和Q———两位在公司工作时间比较长的督导(负责访问工作的员工) ,以及一位财务 ,还…  相似文献   

8.
我叫陆良康,生于1926年10月29日(阴历),属虎,今年71岁,老家在浙江省宁波不鄞县横溪镇河头村,听家中老人说我爷爷是种田人,父亲在他17岁时去上海学生意,在洗衣店里学洗。烫西服,主要为租界里的外国人洗烫衣服,后经我爷爷的一位撑德国邮轮(撑船,意为在船上干事或是海员)的朋友介绍,我的父亲也上了一只德国船,在船上为游客洗衣服,那时他约2526岁,未婚。在第一次撑船结束后,父亲回到宁波老家,与我母亲结婚了,她那时才18岁,他们是同乡人。我是家中的老大,母亲生我的那年19岁,以后又有2个弟弟,2个妹妹,我比最小的弟弟年…  相似文献   

9.
每一步的艰辛都是回忆中最美的画面。大学毕业之后,我到深圳去了,放弃了在外资公司的工作,在母亲的公司帮忙。所谓的公司,其实就是那种皮包公司,我和母亲还有她的几个带着发财梦来到深圳的亲戚,也算是她公司的员工一起,在深圳的一栋农民房里面,每天忙忙碌碌,和形形色色的人碰面。  相似文献   

10.
老雕 《东西南北》2008,(4):19-19
当员工,不仅仅要站在员工角度揣测老板,更应该站在老板角度审视员工。那时,我刚刚进一家台资公司,年纪也不大,除了勇气和热忱什么都不具备。不过我就像个上了发条的兔子,疯狂地学习,疯狂地干活。周六、周日,我觉得在家待着没劲,肯定往公司跑,实在没事了,我甚至找个笤帚抹布打扫卫生!有一次刚好台湾老板从台湾拿回几本POP画,我小时候学过绘画,借来翻了几天就学会了画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证明,一个心系民众、公道廉洁的法官,即使在司法环境恶劣的社会生态中,也能够公正司法,不办冤假错案。几年前,美国联邦某法院有一位叫斯坎南的法官到北京访问,他要求接待单位能够安排他与我见一面,理由是他上次来北京时,我们之间的一次交谈令他印象深刻。接待单位便邀请我与他共进一次午餐。在餐叙中,斯坎南法官送给我一个已经译成中文的稿子,题目是"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并告诉我这是他将要在北京几所大学演讲的稿件。我当时想,这个年迈的美国法官准备在中国年轻的大学生中宣传美国的司法独立或三权分立之类的理论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公司有一名员工,他的停工留薪期截止到2011年9月15日。而后他于当年11月做的等级鉴定,鉴定结果为八级。现在该员工还需要继续治疗,请问该如何办理?杨晨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2008,(7):19-19
如果没有这场大地震的话,这时候的四川应该是风景最美丽的时候,一位医生和他的亲人一起来四川旅游,一场地震夺取了他9个亲人的生命。亲人永远地留了下来,他也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灾区最缺的是医生。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3天3夜没有休息了,"北川待了两天两夜,这里呆了一天一夜,只要我能救,我就会尽量多救一个。"记者问:"你现在救了多少伤员出来?"他说:"我大概救了27个吧。"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客户     
叶梓 《东西南北》2008,(6):26-27
每个成功的商人都有一本自己的生意经。高中毕业,我独自到S市闯天下。很快,我在一家废品收购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公司很小,只有八个人,因为我最年轻,人又勤快,每次老板出门拉货都叫上我一道。老板姓张,我叫他"师傅"。师傅原来在一家国企工作,带出了许多徒弟,听别人叫了半辈子"师傅",现在仍喜欢别人这么叫他。废品公司虽然才成立了一年多,却已小有规模。我和师傅几乎每天都跑在拉货的路上。渐渐地,我发现师傅有着非同一般的本事,凡是跟他合作过的人,十有八九会长期合作下去。跟着师傅,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相似文献   

15.
登门退药钱     
小闻 《东西南北》2008,(6):57-57
遵守信誉,也是保卫你的荣誉。移居在德国汉堡的姨夫现年75岁,患有高血压病症已有好多年了。因此,"久病成良医"的他每两个星期都要乘公交车,到距20多公里处的一家连锁药店配一种叫做咯尔隆牌的降压药。这家连锁药店的药品繁多,再加上三位营业员全都是中年女性,还会几句简单的汉语,因此姨夫做了这么一个舍近求远的购药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一位90后女生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这名90后女大学生发出新"思维风暴":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寻龙诀》中,和黄渤、舒淇、乌尔善的合作,让陈坤体验到了过去没有过的团队感情。但学会了敬重其他演员,陈坤还是苦恼于自己的"审美洁癖":"我看不起的人、看不起的事,还会没来由地不喜欢。"等待杂志拍摄间隙,陈坤串进"东申童画"的员工休息室,对着沙发上的一排同事,甩了甩头发表演"高冷范儿"。大伙儿哄笑着鼓起掌来,陈坤十分满意,又换了两种演法。前段时间,他看了一个探案类的剧本,看高兴了,转身告诉助手:"这样的角色我得接五个,演出五种不一样的感觉来。"陈坤身边的人都称他"少爷"。"少爷就是不缺吃、不缺穿,所有人都照顾我。我只要  相似文献   

18.
我是拿破仑 有一个法国人,42岁了仍一事无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意义.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个吉普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 吉普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你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吉普赛人平静地说:"您知道您是谁吗?" "我是谁?"他暗想,"是个倒霉鬼,是个穷光蛋,我是个被生活抛弃的人!" 但他仍然故作镇静地问:"我是谁呢?" "您是伟人",吉普赛人说,"您知道吗,您是拿破仑转世!您的身体流的血、您的勇气和智慧,都是拿破仑的啊!先生,难道您真的没有发觉,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仑吗?" "不会吧……"他迟疑地说,"我离婚了……我破产了……我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9.
锐词     
正综艺观众一位称职的综艺节目现场观众,唯一需要做的,应该就是"表现得没怎么见过世面"——听见高音就泪眼朦胧;听见烂梗也津津有味;网络金句出现时,他醍醐灌顶;九线艺人出现时,他兴奋尖叫。总之是要表演一种"虽然我在网综现场,但我平时根本不上网"的无知感。无机之谈一种当代特色社交模式,只有双方把手机和耳机都放下才能真正开启交谈,否则都是两个AI的自动回复。  相似文献   

20.
[第一幕]不是五星大饭店sunny这个名字让人想到年轻可爱的男生,可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40多岁,体态稍稍有些发福的男性,温和谦逊,精力充沛、微笑真诚。当我接过他的名片,才知道sunny与他的中文名发音如出一辙。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西班牙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他大部分时间飞行于各大城市之间。对于家的概念,他有着自己独特解读。"我可能是公司里‘家’最多的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他调侃似的对我说,"当然,我指的是酒店式公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