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法》的实施 ,规范了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 ,使得社会秩序愈来愈井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法律 ,自 1993年施行以来 ,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不可否认 ,在一定范围内 ,消费者的权益仍不断遭受侵犯。探讨其原因 ,关键是司法界对《消法》第 4 9条的理解颇不一致 ,尤其是合同法的实施 ,又产生了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倾斜性”以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入手 ,分析对该条款如何理解 ,结合实践 ,把握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2.
从世博、奥运特许产品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以及特许人权利义务不对等来看,有必要将特许人承担特许产品侵权民事责任引入现有法律制度。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设第35条第4款以及《产品质量法》增设43条之一,其责任的法律基础不是合同责任而是侵权责任,责任形态是连带责任,且以过错推定为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
鲍峰 《江淮论坛》2007,(5):56-60
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提是明确界定消费者的身份,即“谁是消费者”或“谁不是消费者”。本文主要讨论消费者概念的构成要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概念应如何理解,顾客具有何种法律地位,知假买假者可否享有消费者权益,精患者应否纳入消费者范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欢 《理论界》2013,(3):93-9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引入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现阶段对于消费者撤回权的探讨应当集中于其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撤回权产生于上门交易、电子商务等新的交易形式下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其理论基础在于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涉能力的落差的前提下对消费者意思形成自由的保护。在撤回权的制度构建方面,我国应当首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进行撤回权的一般性规定。在未来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立法者应当在一体化消费者概念的基础上,在债法中类型化消费者撤回权的保护范围。我国现阶段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撤回权的一般性条款时,应当一并规定撤回权的形式要件,撤回权的期限和撤回权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即将迎来第一次大修。有学者提出此次修改应建立消费者后悔权制度。后悔权制度的设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拟对我国后悔权制度建立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后悔权制度的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社会学家的调查表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成为公民认为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该法颁布实施四年来,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整体上讲这是一部较为系统和丰富的立法.但应看到,从实践和严密立法的角度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立法上尚存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哄动一时的章俊理非法行医一案中① ,一千余名患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向被告人提出巨额索赔。但是 ,一、二审法院对患者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的赔偿双倍治疗费的请求都没有支持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具体法律适用问题的思考 ,笔者主要想就本案的两个问题再作探讨。一、本案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受害人的代理律师提出双倍赔偿治疗费主要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 4 9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  相似文献   

8.
法律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决定了可依靠其作为权利救济依据的主体的范围以及社会关系的种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规定不明确,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很多争议。应当明确消费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生活消费的范围,以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重要的制度创新。传统民法中的填平原则难以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提供理论支撑。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作为经营者侵权惩罚性赔偿的裁判依据,符合立法意图、过错归责原则及维护公共利益的内在要求。廓清惩罚性赔偿理论之基,准确界定惩罚性赔偿法律属性、厘清惩罚性赔偿的范围,细化相关赔偿制度之间的衔接、强化司法过程规制等诸多要素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得以良性实践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落实,大连市金州区消费者协会针对近来农村消费者申诉、投诉案件不断增多,且项目繁杂、金额较大的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对面向农民经营的12个公司(商店)和128名农村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总的情况看,《消法》在农村基本...  相似文献   

11.
冷却期制度是一项侧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冷却期是在合同订立后的一段特殊的期间,消费者可以在该期限内无需说明理由地解除合同,而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和违约责任.中国正考虑在对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修订中引入这一制度.但无可否认,冷却期制度在中国的构建仍然面临的种种障碍,如消费者的道德风险,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等.文章试图在分析障碍的基础上就障碍的克服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该制度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07,(6):49
误区一 所有消费都可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相似文献   

13.
日本消费者保护政策以《消费者基本法》为依据,形成了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者法治体系,卓有成效地保护消费者。日本消费者保护的法治经验对于我国有重要的启示。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今天,我国应当借鉴这些经验,采取具体措施,全面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 ,其适用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然对于《消法》的本质———保护弱势群体的理论探讨甚少。《消法》应确立特殊规则 ,衡平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法律关系 ,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抽象地规定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以保护弱者为指导思想 ,寻找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 ,不断完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 ,才能体现《消法》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算法消费者是消费者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是通过在智能算法接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生活消费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衔接与适用空间的解释或立法构造。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过程保护应围绕算法消费者的同意机制多元化、平台经营者个性化披露、算法消费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及个人信息处理者信息信义义务等维度展开,并以公益诉讼保护作为结果保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分析及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讼成本过高,阻却消费诉讼动机的形成;而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成本过低,诱发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频频发生。鉴此,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经济、法律分析,对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法》第131条规定的网购食品平台责任规则,正确处理了入网食品经营者与食品生产者的责任关系,将食品生产者规定为网购食品致害消费者责任的直接责任主体和追偿权的责任主体,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和价值,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责任一般规则出现的遗漏生产者作为责任主体的立法漏洞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因而在确定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时,应当比照适用。《食品安全法》第131条规定的客观连带责任和第148条规定的首负责任制规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第2款规定的主观连带责任规则,都有相互借鉴意义,均可比照适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消费者,当你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吗?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以下几项权利: 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适用中面临着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亟待完善的问题。文章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现的一些弊病入手,分析完善立法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网络点击合同下在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网络点击合同的出现是网络垄断势力不断扩张的结果.网络管理的非中心化强迫在线消费者被动服从网络服务商制订的不公平、不合理规则,使合同利益向己方倾斜.在线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隐私权、退换货及求偿权、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权是未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亟待完善的方面.行业自律、行政及法律手段三方并举,是切实保护在线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义、减少网络行为盲目性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