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明清章回小说在民间的影响--以谚语和歇后语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和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其形成与流传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在众多谚语和歇后语中,涉及明清章回小说的自成系列,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反映了章回小说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有关章回小说的谚语和歇后语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它们在小说名著中的分布情况,进而论述了它们对小说情节与人物内涵的体认,并说明了章回小说与谚语和歇后语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引注语的来源,我们将讨论下列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即引注语这种语言形式是怎样产生的?是谁创作的?引注语这种语言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呢?过去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引注语是从谚语发展来的.黄华节在《歇后语》一文中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一个特殊发展的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的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式'.……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他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喻意之后,接住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象"豆腐刀,两面光",如果把这种"自注格谚语"中间的"顿读的语气"延长,譬如把"豆腐刀,两面光"说成"豆腐刀——两面光",那么它就变成"歇后语".所以,他断定"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趣谈     
时间还在20世纪的末尾,谷正义就在为新世纪准备礼物,不声不响地又端出厚厚一大摞书稿——《歇后语趣谈》。原来他还喜欢歇后语,读遍了天下所有版本的歇后语辞典和引用过歇后语的书,这家伙真是豆腐坊里的石磨——道道儿多。他考证了中国最早的歇后语及其形成过程,伟人们是怎样使用歇后语的,作家们都引用了那些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唐宋以后,随着社会的前进和语言的丰富,歇后语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代和现代,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新颖而生动的歇后语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歇后语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产生于劳动,来自于人民大众的口语;从修辞角度来讲,它运用比喻、双关、谐音等传统手法,生动形象地传情达意。形式活泼,用辞简  相似文献   

5.
略谈“英雄”歇后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歇后语负载着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 ,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本文从英雄歇后语的构成方式、语义倾向两方面作了分析 ,指出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琳 《晋阳学刊》2011,(2):142-143
出现在禅籍中的俗语被称为禅籍俗语。温端政在《中国俗语大词典.前言》中指出"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禅籍俗语在类型上与其他俗语没有区别,也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4类。  相似文献   

7.
打火机上用的“打火石”,不少人以为是“石”。其实,它是用铁和锦制成的一种合金。人们何以误“金”为“石”?恐怕和那个名字不无关系:“打火石”名不副实!由此我想到了歇后语。“语末之词,隐而不言,谓之歇后”。现在通常所说的歇后语的“语末之词”、词组、句子,基本上是不能“隐而不盲”的。何以如此?盖因:一、歇后语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由口头到书面,结构基本定型化了。如果“歇”去后半截,就和使  相似文献   

8.
Tom Swifty是英语中在语义建构上与汉语歇后语相类似,并且在双关幽默方面能与汉语歇后语相媲美的一种语言形式。Tom Swifty的解读涉及到复杂的幕后认知。认知主义的哲学观认为语言意义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而概念整合理论能从认知的角度很好地将Tom Swifty幽默效果的获取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该研究不但可以丰富概念整合理论的解释力,而且有助于我们对Tom Swifty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引注语(歇后语)的名称和性质对于汉语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种语言形式,历来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有的从结构上着眼,把它叫做藏词、隐语、譬解语、缩脚语;有的从修辞上着眼,把它叫做俏皮话、调皮话、谐谑语.至于各地的土名就更多了,如东北叫"俏皮嗑",四川叫"言子",山东有的地方叫"坎子",河南有的地方叫"窍儿",浙江有的地方叫"譬语",山西有的地方叫"洋话"等.但是,比较多的,还是叫做"歇后语".歇后,最早是一种诗体的名称.这种诗体在唐朝曾经风行一时,最有名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袁意文字,而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熟语语种。歇后语中体现出汉字精神,主要从三个方面:偏离向零度的转变;象意、象声方式的介入;意义形成过程的思维跨越。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习语又称熟语。就其广义而论,应该包括谚语、俗语、歇后语乃至少数的成语和格言等。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学艺术中的宝石、语言简炼的精华,生活哲理的荟萃。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民族在道德、经验和知识方面的小百科全书,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闪动着真理的强光。 俗语和歇后语大多通俗浅显,在口头上使用较多。人民群众在长期丰富的生活斗争中所创造的歇后语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学样式。它不但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朴实精炼、形象生动、幽默含蓄,情趣横溢等特点。它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相似文献   

12.
韦达 《广西社会科学》2003,(10):166-168
壮族人的性格是纯朴的、诚实的 ,但也是风趣、幽默的 ,从壮语的va6kut8(歇后语 )里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性格特点。壮语歇后语通过曲折的表达方式、故意卖关子和善意的挖苦等手段把壮族人的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事件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物为素材而创造的歇后语,蔚为壮观,千姿百态。它们不仅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灿明珠,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可贵财富。“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它说明了这些歇后语中蕴含了人们对事件取舍以及对之评论的思想倾向,人们对与事件有关人物的褒贬感情。研究、剖析  相似文献   

14.
歇后语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熟语,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本文结合内黄话从更微观的层次着重讨论了歇后语中"引子"的形式特点,具体表现为:句法上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结构为主;形态上分两类情况,动词短语倾向使用无标记结构,名词短语则必须使用结构助词"嘞";语音上必须大于三个音节。  相似文献   

15.
正横向一、良好的时刻,美丽的景色。二、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三、《夜书所见》"知有儿童挑促织"的下旬。四、歇后语,刀切豆腐。五、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六、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一种石灰岩。七、数学术语,又叫二次方根。八、比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撮合。九、八仙中最著名的一位,与他有关的歇后语叫"不识好人心"。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当时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还吸收了不少古代经典用语,化用了不少古诗词语;不仅广泛使用了汉民族的通俗、生动的俗语、方言、土话,还适当选用了少数民族语。限于篇幅,在这里不能对关汉卿的语言艺术作全面的论述,本文仅从修辞学的角度,就其常用的,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段,举述几种,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口语化和性格化、时代性和衍生性。其效用主要是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也深化了思想内容,加浓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立体化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8.
俗谚是禅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从纯形式上看,可分为谚语和歇后语两种。一方面,禅籍中的俗谚来自民间日常生活,而赋予其独特的宗教意义。另一方面,禅师临时方便随口创造的宗门语,也反馈于民间,变为一般非宗教性的俗谚。禅籍中俗谚的使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观念和农禅的生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横向一、歇后语,一肚子加减乘除。二、《论语》中"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三、成语,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四、成语,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一种干果,是向日葵的种子。六、三国时期孙权所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20.
将关联理论框架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最大关联性的取得,译者须考虑读者所期待的阐释相似性的程度和类型,即应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合适方法,引导读者获取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