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惠卿 《社区》2009,(27):5-5
某市一位66岁的老人在一家民营食品厂当夜班门卫。一天下半夜,两个歹徒来厂里盗窃,老人闻声后,立刻从传达室里跑出来,去追赶逃窜的歹徒。途中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老人是在上班期间为保卫企业财产而光荣献身的。按理说,企业应派员全力以赴协助老人亲属料理后事,并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7,(10)
2007年3月7日上午10时20分,瘫痪在床7年的王瑾,平静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办完后事,孙广祺老人回到家里,目光投入那张空寂  相似文献   

3.
王惠卿 《社区》2013,(4):39
74岁的刘大爷,是个低保户。去年11月,他在皖北某市分到了一套37平方米的廉租房,老人对此很满意。廉租房位于淮河以北,离市区很远,是个新建的小区。刘大爷与这里的人素不相识,平时很少出门。有一天,老人突发急病,竟然死在家中,一个星期后,被上门收水费的人发现。最后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出面操办刘大爷的后事。  相似文献   

4.
赵家耀 《社区》2013,(6):39-39
74岁的刘大爷,是个低保户。去年11月,他在皖北某市分到了一套57平方米的廉租房,老人对此很满意。廉租房位于淮河以北,离市区很远,是个新建的小区。刘犬爷与这里的人素不相识,平时很少出门。有一天,老人突发急病,竟然死在家中,一个星期后,被上门收水费的人发现。最后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出面操办刘大爷的后事:  相似文献   

5.
相依为命三老人1993年李长珍的老伴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恩人病逝于山海关。她陪自己的丈夫度过了十分艰难的后半生。料理完后事她说:“家里没有了男人是身无主。“这时身在北京的李长印也正面对着同一种艰难的境况。爱人冯桂英曾于1965年患乳腺癌,在北大医院做了大面积切除手术后恢复得比较好。1993年中风,接着发生严重的糖尿病,更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乳腺癌术后27年竞复发。一儿一女轮流回家照顾,他们的存休已差不多完全  相似文献   

6.
胜秋  王子豪 《老友》2012,(8):54-55
“前夫前妻”“后夫后妻”“先房子女”“后房子女”……再婚老人的家庭、财产关系比较复杂。一些再婚老人出于对财产的考虑、对双方子女的考量,乃至对晚年及后事的考量,就经济方面实行了“AA制”。钱财问题事先有个约定,能避免纠纷,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婚后生活的和谐。但也有人认为,再婚老人在钱财问题上划清界限,等于在夫妻之间挖一鸿沟,会使夫妻之间产生隔阂,让日子“越过越冷”,最终导致情感湮灭、家庭破裂。  相似文献   

7.
盂县方言的时制系统首先包括先事时、当事时和后事时。先事时标记为"来;"当事时分为当事—现在时、当事—过去时、当事—将来时三类,标记词是"哩"和"咧;"后事时也分为后事—现在时、后事—过去时、后事—将来时,标记词为"也"。同一句子用不同的时制标记词语法意义就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王萍 《社区》2012,(20):23-24
"我走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帮我料理后事啊,不然我会走得不安心。""呵呵,我才不帮你呢,你有那么多的子女。""孩子们都还年轻,不懂得怎么处理后事,求求你了。""好,好,你就放心好了……"生,我们乐此不疲;死,我们避之不及。后事怎么办,我们甚至无从想起,  相似文献   

9.
美丽谎言     
《可乐》2006,(8)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但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反倒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并在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大改善。他开始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病痛发作的时候,也不再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忍着,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医生为老人的变化感到高兴。但医生渐渐发现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每个周末,每当女孩离开时,老人  相似文献   

10.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11.
年近耄耋之年的李奶奶独身一人居住,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每月的退休金也足够自己花销。每天,老人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子女们都想接我过去,可我这一把年纪,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老人说,最难熬的不是这些生活琐事,而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有时候她坐在窗口看窗外带孩子玩耍的邻居们,能看一整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年老有伴,历来被视为晚年生活幸福的基础。然而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还有许多老人不得不独身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单身老人,是退休老人群体之中最孤独无聊的存在。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正确排遣孤独无聊的情绪,才能享受自己的退休时光。  相似文献   

12.
王萍 《社区》2012,(30):23-24
“我走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帮我料理后事啊,不然我会走得不安心。” “呵呵,我才不帮你呢,你有那么多的子女。” “孩子们都还年轻,不懂得怎么处理后事,求求你了。”  相似文献   

13.
社区中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了单身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无法填补他们情感生活的空虚,也无法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如何让这些老人过上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静安区的老年交友沙龙成就了很多单身老人美满的晚年婚姻。静安的老人们都觉得,自己的需求能够随时得到满足,身边有各种符合自己需求的组织在帮助自己,自己生活的社区是和谐的,而和谐就是大家都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当中各得其所、得到尊重和生活愉快。而成就老年交友沙龙的就是被人称为老娘舅的柏万青。  相似文献   

14.
彭书会 《社区》2012,(10):39-39
人常说:“家有老,是一宝”,作为一名社区民政专职工作者,面对占社区人口1/3的老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社会资源的宝藏库。社区是个大家庭,我戏称我们社区的老人为“社区宝”。在与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被社区老人们发挥余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其中有几件小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罗德君 《新天地》2013,(6):20-21
成都有一名84岁的老裁缝王肃中,本应安享晚年的他竟然到大学画室做裸体模特。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有人猜测老人一定是由于生活所迫,有人痛斥老人子女的不孝,老人的子女也和老人断绝来往。然而,王肃中却称自己当裸模很"幸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蒋书 《社区》2009,(13):59-61
社区中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了单身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无法填补他们情感生活的空虚,也无法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如何让这些老人过上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静安区的老年交友沙龙成就了很多单身老人美满的晚年婚姻。静安的老人们都觉得,自己的需求能够随时得到满足,身边有各种符合自己需求的组织在帮助自己,自己生活的社区是和谐的,而和谐就是大家都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当中各得其所、得到尊重和生活愉快。而成就老年交友沙龙的就是被人称为老娘舅的柏万青。  相似文献   

17.
吴玲 《社区》2012,(8):4
2月23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一户居民楼内,一名七旬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专家呼吁社区关怀,避免此事再度发生。(《京华时报》2月24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对空巢老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照顾老人,一  相似文献   

18.
老人的花生     
凤凰 《社区》2014,(30):60-60
老人原来是农民,但现在他成了市民。老人原来有~大片土地,后来被政府征用i修工厂,建楼房,搞开发。老人的房屋也被拆迁了,老人就成了市民。村里人全都成了市民,可是,他们却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丁岚 《新天地》2013,(1):26-27
2012年10月26日,朱官翠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告诉刘芳和靳冰这一真一假两个女儿:"我死而无憾了……"安排好老人的后事,靳冰和刘芳一左一右地挽着杜方勤,告诉这位爸爸:"以后,我们还是每周六来看您,我们永远是您的贴心小棉袄。"一2007年3月6日晚饭后,28岁的南京女工程师靳冰和男友王刚一起看电视时,被一档"寻人"节目深深吸引了。节目里,家住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的杜方勤老人声泪俱下地说:"毛毛啊我们的女儿,28年前爸妈把你送人,实属不得已啊。当时家里穷得揭不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4,(23)
在北京市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12号楼王新月老两口家中,经常响起“叮咚”的门铃声,每当铃声响起,王老夫妇就会立即打开门,到对门89岁的孤老户方淑文家中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原来,这个门铃不是有人来访而是有人求助,它是居委会专门为了帮助社区孤老户而安装的,他们将门铃直接连线到离孤老户最近的低龄老人家中,在孤老和低龄老人之间搭起了救助的渠道。刚刚安装救助门铃的时候,王新月老两口也有顾虑,担心自己照顾不好方淑文,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是近60岁的老人了,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他们说,只要自己还动得了,就一定会尽力。此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