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把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联系起来,就是想探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新闻如何更精确、更深入地体现时代精神。本文从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时代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给数字新闻写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并且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数字新闻写作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教育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话语主体、理性激情、创新精神、时代精神、文化道德等方面反思我们的新闻教育理念的缺失,阐述新闻教育理念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年来国内新闻报道的一种倾向.英语新闻软化及故事化备受关注。软化或故事化的英语新闻用语具有艺术性、生动性和显示情感倾向等特点。在坚持新闻根本原则印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借鉴文学的多种语言手法对新闻材料进行处理,即通过过程叙述、细节描写、话语引用、场景设置、人物刻画和幽默发掘等手法.实现新闻的软化或故事化,能够更有效地报道新闻事件,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汪英宾的新闻职业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自觉的新闻职业认同;二是注重新闻教育;三是倡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他的新闻职业观多借鉴自美国,有很深的"密苏里模式"烙印.汪英宾对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以演讲、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把美式新闻职业观引介入中国,拓展了新闻职业观的传播范围,并结合中国新闻界的现实进行实践,推动新闻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智能媒体传播格局使得新技术日益成为关注热点,但媒介伦理对于技术的规制依然关键,新闻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技术变革和传媒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以红色新闻资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价值引领创新、专业培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新闻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文学历来密不可分,二者起源的一致性表现在对信息的交流和使用上,而协同性则表现在新闻与文学之间对信息交流的依赖、补充和辅助。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互相渗透的,文学的体裁、写作技巧、语言风格是新闻发展的基础,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篇章结构、语言结构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促进和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体现人本思想和意识,是一种改革趋向,从新闻实践来看,可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以人为中心,珍视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新闻传媒应持的一种基本态度;关注民生,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是传媒不该遗忘的一个传播内容指向;从概念化到个人化,要以人作为新闻记述的侧重点,是传媒应致力的一种报道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阵前冲锋号的作用。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能揭示出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日益多元分化和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从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文化娱乐新闻等方面,为都市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报道题材,促使都市报的新闻来源市场不断形成与成熟,这是近年来都市报得以横空出世并笑傲江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本周》看电视新闻传播的平民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业在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上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激烈的电视传媒市场竞争中,"电视新闻"的较量无疑又成了关键.在此种环境下,未来电视新闻会朝着怎样一种传播理念前进,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又应树立怎样的传播意识并切实实行之,都是值得的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的崛起使新闻的生命更加短暂。周报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新闻易成“旧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周报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强化深度报道、凸显专业优势,化“旧闻”为“新闻”,让读者闻所未闻。同时。周报应将出版周期长的劣势化转为编辑时间充裕的优势,主动介入“旧闻”,挖掘深层故事,使周报新闻报道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都市报的转型看社会新闻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都市报,不仅给中国报业家族带来了新面孔,而且也推动了新闻观念的演绎,社会新闻的流变当是其中的突出之点.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 ,中国社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作为政治经济生活直接折射的经济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嬗变 ,这是一个由计划而市场的过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经济类报刊面临着求生存、求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曾掀起过一场有关"新闻策划"的激烈论战,学者们为了论证新闻策划是否能够成立,甚至争论到了新闻的内涵.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无视新闻策划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为了获得利益,媒体在两个方面高度注重新闻策划:其一是通过公关的新闻活动策划来直接获益;其二是通过策划选题的方式进行深度报道以吸引受众.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范式转型.然而由于知识主体仅仅将新闻学看作是一门规范性、对策性或应用性的学科,割断了新闻学与社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因此使这场讨论的意义大打折扣.只有吸取10年前那场论战的深刻教训,我们才能由一个自为的研究主体转变成为一个自觉的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18.
自 1992年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渐从强调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转向多样化的学术视角。中国的新闻传播业面对陌生的市场经济新环境 ,以及新旧体制的转换 ,遇到颇多问题。新闻学界迅速从传媒经营、新闻侵权与诉讼、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展开研究 ,传播学自身也因此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同其他精神产品一样 ,新闻产品也是商品。但由于新闻商品的党性、公共物品特性、新闻商品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新闻商品造成的受众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新闻市场上新闻商品不能进行纯粹的商品化运作 ,这就是新闻商品的悖论。本文通过分析新闻商品的特征及其悖论 ,结合目前新闻市场运作的特点和缺陷 ,表明作者对此状况的担心。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对新闻商品及新闻市场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造成了媒介与财团在组织层次的自加强联合(也包括媒介集团的形成);资产阶级政治及其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造成了对媒介机构的横向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培养了媒介从业人员的上层阶级属性。所有这些因素是西方的新闻传媒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