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建平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习教学包括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习教学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和不断改革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影视创作实习和毕业采编实习。其实习效果是使学生加强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工作,增加实习成果,使专业影响扩大。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前会计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让学生到求职单位实习的"试用式"实习方式,并就此方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素质能力的作用和实施该方式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4.
胡鹏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6):5-9
文学本质问题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论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在论争过程中往往混淆了文学的定位和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定位和本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文学的定位是:文学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关于文学本质的新表述方式: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对该专业的古代文学应用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应围绕古代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展开,以发挥古代文学作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资源的功效。并指出具体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文学语言表达上,重视古典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第二,作品创作的题材上,注意古典题材的延伸和再创作;第三,文学创作的方法上,把握画面构图、意境营造及时空处理等技巧上的共通性和可借鉴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影视剧写作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为应用型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张晶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81-182
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巴赫金根据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新的诗学语言,即“复调”小说理论。本文对当下广受争议的“复调”小说中的“客观性”做了探讨,提出“客观性”的形式代表了内涵,“复调”小说的终极意义是哲学性的——给予人物发言自由,尊重每一个人,人人平等,最终促进和谐发展结论。 相似文献
8.
9.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 相似文献
10.
11.
张长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5-108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无论就狭义的解释还是广义的解释而言,均应以"理性"为其要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必须是一种尊重理性和崇尚理性的发展,只有"理性化"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科学"的发展。四种思维方式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思想层面的注脚,其重大意义在于本质地触及了理性化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规则、尊重科学,同时亦本质地突显了理性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虞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文章串联高等教育中的3个相关的问题:文学教学无用还是有用?外语专业是工具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高校应以“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知”为基本理念?并递进式地讨论文学教育的功效问题,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以及高校的办学基本理念问题。以英语学科为例,讨论实用主义对文学教学的影响,说明外语专业人文性的特征,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加强诸如文学这类“非应用”课程比重,是今后外语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面临的困境,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实习模式,即就近选点,解剖麻雀,并且进一步探讨了这一模式的优势和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16.
朱能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9-100
中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他们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虽然专家和语文教师做了很多探究,但由于作文评价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导致作文评价工作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理念,在作文评价方式上作了一些探究,采用“朗读——合作”式,即习作者朗读其习作,师生、生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工作进展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晚上下班回家,本来平常走45分钟的路程,破天荒用了两个半小时。什么原因?堵车!直堵到你寸步难行,心力交瘁。相信每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深有体会,不管你有没有车,堵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我们上班、下班,甚至每一次的出行都或多或少遭遇堵车,不堵车反倒不正常。堵车成为每个城市最头疼难题,如何解决?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各地都在做试探性的尝试。有的城市实行限号出行, 相似文献
18.
华金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61-68
"打工文学"可以界定为当下一种新的民间文化类型,其具备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与本体特质。然而,"打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本体变异的危险,其症候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创作主体由"在生存中写作"蜕变成"在写作中生存",渐渐地与作品产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越来越严重的分离倾向;"打工文学"作品呈现出主体破碎,被外在强大的社会规范与美学规范殖民的病症,被从打工者的生活环境中提取出来,接受特别的加工、改造,从而以一种变形的面目被展览。"打工文学"的出现与兴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表明了来自民间底层的打工群体具有一定的建构自身主体性的能力以及他们不懈的努力,"打工文学"应当具有独立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何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64-68
陆文夫的文学创作为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泛政治化的年代,他凸显了"天堂"的人间性,让人性的温暖流淌在小巷深处;他以民间立场将叙事的中心定位于城市中的小人物,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城市变得感性和柔软。是他让苏州变成了一个被阅读的城市,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是他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李光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93-102
西南联大抗战文学是西南联大文学的一部分。由于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相始终,西南联大文学往往投射着抗日战争的影子,因此,研究西南联大抗战文学不能局限于“抗战”内容,而应顾及西南联大的全部文学。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把西南联大直接描写抗战和投射着战争影子的作品都称为西南联大抗战文学。西南联大抗战文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关注战争中的人,揭示人与战争的关系,描写人性在战争中的状况、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了这样三种内容:一、描写战争中人的生存状况;二、寻求救国的力量——人性;三、揭露军队中的人性状况。笔力所至,战争对于中国人生存的影响,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被深刻地描绘了出来。这与通常叙写战争过程,鼓舞战斗情绪,歌颂胜利功绩,宣扬英雄主义的抗战文学不同,呈现出抗战文学的别一种风姿。这种风姿的形成与西南联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平等自由意识和文化创造觉悟等精神特质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