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日中两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差异阎雪雯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在门户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东亚,曾发生了两次以推行近代化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一是由封建官僚发动,以“求强”、“求富”为口号的中国洋务运动;一是“指明了日本历史今后应走的方向”,并从此成为“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治维新。虽然两者发生的时间、社会背景大体相同,内容和形式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并都成为两国近代化的起点,但它们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笔者以为,就这两个历史事件作一比较,有助于我们弄清为什么中国未因洋务运动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这是左宗棠奏设福州船厂时,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展情况的描写。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那末,中国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发韧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乃一苇之隔,在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日本土地上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却是那样不同,正如左棠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在日本明治维新的1868年至1893年的二十五年里,工厂企业由四百零五个(主要是手工业工场),增加到三千  相似文献   

4.
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共同的路径是救亡图存,但甲午一役却似乎使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从发起到最终结束,中国和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不应该单纯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全盘否定洋务运动的改革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指导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这两者颇多相似之处,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洋务运动后中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这不能不令人潜心思考. (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过这一思想当时并未发生实际的效用.时过二十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最初表述。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一思路.于是,“中体西用”便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洋务运动也在中国蓬勃开展,两场运动中,统治阶级都实行了“走出去”的方针,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欧美。从留学教育的兴起、发展及留学教育的作用来看,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教育与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同”与“不同”,从一侧面说明为何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王龙 《社区》2009,(5):38-39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作为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妄图以此挽救清政府危亡统治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两次运动的历史背景、改革动机、改革内容、领导集团的态度等众多的不同导致了近代中日改革的殊异效果。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结构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中叶前后,西方国家带着资本主义的潘多拉魔盒来到东方,面对高强度的外压,中日两国面临民族谋生存、社会寻转型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一举成功,完成了外源型的社会转型,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社会转型何其艰难,起义、改良、革命等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败。太平天国起义对大盐平八即起义、洋务运动对话藩改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对明治维新,要说斗争的规模、水平、质量哪一次也不比日本差,结果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两国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三方面进行探索。一、政权体系的比较中国早在秦始皇时代就确立了高度…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么戊戌维新则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是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它在背景目的、道路方向和结果影响等方面都与洋务运动截然不同。从近代化的新视角、以与洋务运动比较研究的新方法重新审视戊戌维新,无疑有助于深化对戊戌维新、洋务运动及二者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王韬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时期,通过英美新教传教士了解到日本社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逐步改变中国文人对日本传统的“社会集体想象”,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日本明治维新的人士之一。60年代初到香港以后,他通过与日本人密切接触,对日本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治维新之后正在崛起的日本开始跃跃欲试向外扩张,而昔日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却一步步衰弱下来;二者地位近乎戏剧性的变化,使得王韬笔下的日本形象充满了矛盾。王韬对日本认识的演变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颇具代表性,反映了晚清这个新旧交替的特定时代中国文人日本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1. 中日股票投资的相同性中日股份经济萌芽的时间基本相同:清代前期,中国曾有"人身股"、"垫本合股"的形式出现;而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也曾出现以"大元方"为形式的"家庭财产股份",它们以财产"合资经营"的形式使祖传遗产得以继承.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西方经济思想对其的渗透,尤其是在明治六年间(1873年),一些具有股份公司特征的银行、铁路、贸易公司不断涌现;而中国的洋务运动(1863年左右开始),使外国的股份银行、股票交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魏源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学习西方主张的思想家。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所谓“师夷”思想,对我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乃至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均产生过极深刻的影响。至今,仍然是我们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和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时值得总结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戊戍变法与明治维新相距仅三十年,在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中,在相似的国情下,中日两个民族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旨在救亡图强的变革。所不同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此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中日两国的发展差距,是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拉大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迅疾走  相似文献   

17.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70年代间,当洋务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时候,台湾由于是后开发区,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但自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和中法战争以后,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愈显突出;清廷为了加强台湾海防,也在台湾开展洋务运动,先后兴办了约20余家企业。按台湾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1875~1884年,台湾洋务运动的开始;(2)1885~1891年,台湾洋务运动的高潮时期;(3)1891~1895年,台湾洋务运动的尾声。台湾洋务运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较注重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用与开发,并与“招垦”“抚番”结合一起。台湾的洋务运动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即以官办形式为主,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很少。  相似文献   

18.
《历史档案》1993年第 1期刊载的《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当是吴汝纶《答贺松坡》书中所称的《东游日记》无疑。证据有三 :其一 ,将《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与《吴汝纶尺牍》中的有关记录对照比较 ,二者在时间上正好吻合 ;其二 ,从二者记叙的考察地点 ,行程安排等内容看 ,也大体相同 ;其三 ,吴汝纶习称赴日本考察学制为“东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看两国运动的本质差异。主要从所处社会环境、受封建统治强度、运动指挥者思想意识以及变革运动的指导理论方面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性质研究述评李克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亚洲一个封建国家发生的一场社会经济变改运动。在这场巨大的变改浪潮中,日本人民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抗拒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胜利地取得了民族独立,迅猛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人们曾把它誉为"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