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也是重要的目标.文章对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的两个村(4村和9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游牧民定居前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庭劳务分工、妇女地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牧民健康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问题作了研究.近期政府实施的"牧民集中定居"政策,符合大部分藏族牧民的愿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着藏族游牧民的定居决策.为了推进藏族聚居地区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进程,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毛卡 《民族学刊》2020,11(5):74-83, 148-149
本文围绕国内外学界对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工程的讨论,按年代顺序对上个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藏族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及游牧社会文化研究的主要著述进行了梳理、述评和比较。文章认为,老一辈研究者对藏族游牧地区社会文化的论著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极具开拓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的论著则主要围绕“草场承包”“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等政策,实施以来的相关牧民社会文化变迁等,在论文数量和研究范围方面有了大幅的提高,研究人员俱增,但专门著作与反思性文章相对缺乏。就“牧民定居”研究来说,由于受调研地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调查者自身语言、时间、刻板印象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很多研究未能深入。因而进一步指出,要做好“牧民定居”研究就必须了解和结合整个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的社会文化,并进行长时期的参与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2013,(11):79-79
新疆实施的定居兴牧工程本来是一项改变牧民传统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但哈巴河县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牧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投入、组织管理、牧民素质及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遇到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牧区,笔者了解到,牧民迫切恳请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牧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他们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走上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道路.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开始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过上了半牧半农的生活. 雀仁乡的农牧民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委的大力帮助下,试种成功了玉米、西瓜和大白菜,而且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6.
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建设是实现甘孜藏区牧民"完全定居"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区域和社会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的现状调查分析,提出加强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多元治理,树立牧民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其中,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通过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8.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对于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牧民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对循化县岗察藏族牧业乡游牧民定居工程做了实地调查,这项工程改善了游牧民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对游牧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活是各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哈萨克族,定居前文化生活以传统的内容和方式为主,定居后文化生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传统文化生活被移植到新的环境中,现代文化生活也逐步被村民接受.文化生活的丰富对胡阿根村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是发展胡阿根村小康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民族乡的定居工程是在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牧民们并没有简单被动地卷入其中而是作为实践主体部分地参与了这一进程,逐步地适应了新型的生计方式,进行着文化转型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尽管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如组织成员结构有显著的异质性、推进资本化经营存在障碍、农民技术协会不规范,以及市场交易成本仍高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应从规范组织类型、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培育产业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使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农牧民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方式、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农民参合后未得到报偿时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以及农牧民参合后最担心的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以满足农牧民自身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真正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心理承受力是民族成员对某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适应力、容忍力的强弱程度。不同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存在差异,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比较,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在社会转型和重大社会变革面前,较弱的心理承受力往往会表现为民族心理上的保守性、排他性和敏感性,并导致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显现出的复杂矛盾,进而对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形成消极影响,这就决定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民族心理承受力差异对于我国和谐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关于吃的理性定位。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居于人类"基本需求"之首。本文拟以新疆哈萨克草原上的游牧民为例,探讨一个族群吃的文化中深层潜在的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心理情绪健康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必然把心理情绪的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埃里克森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总结了人们心理发展一般规律及其阶段性问题,为学校的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以提出“情商”而闻名的丹尼尔·高曼从更实际的角度设计了各种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能力的专门教程。  相似文献   

16.
钟年 《民族研究》2003,(3):51-58
本文由一个农村社区入手 ,结合人类学中的民族志材料 ,讨论了社会文化控制与人类生育的关系问题。指出人类生育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痕迹 ,社会文化控制对人类生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其间直接对个体行为发生作用的是文化心理氛围 ;由此还引出生育文化的论题。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文化上的碰撞、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结构作适当调适,以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其发展的现实性问题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Latinos. Data were from the National Latino and Asian American Study’s Cuban (N = 577), Mexican (N = 868), and Puerto Rican (N = 495) adult sample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S measured as education, household income, and wealth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r three Latino subgroups,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for all three Latino groups. Cubans, Mexicans, and Puerto Ricans are all disadvantaged on wealth possession and being in debt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r them. The health benefit of wealth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Cubans and Puerto Ricans. In contrast with findings in many previous studies, household income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The finding that only wealth is weakly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Mexicans suggests that the Hispanic Health Paradox only applies to Mexicans. Education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istress among Cubans, with college degrees producing the largest protection from mental illness. Findings also indicate that physical health and discrimination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dependent of the SES measur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lth significance of SES among Latinos.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ethnic variations in the association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Latinos and of identifying 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various measur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