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拱的实学思想及其实政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宇宙观、知行观和天人观的视角,把高拱的实学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元气实体论、求实求是论和实理实事论。高拱的实学思想不是空谈心性、坐而论道,而是以他的实政实践活动作为现实基础和价值取向的。他的价值观是通过改革实践使“官修实政而民受实惠”。本文把高拱的实学思想和实政价值概括为四种精神品格:务实精神、求是精神、批判精神和改革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黎明 《理论界》2022,(5):30-36
荀子是先秦时期我国著名的无神论者,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对“天”的认识上,荀子对“天”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天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天人相分,各有各的职责;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知行观上,认识到“行”对于“知”的重要性。荀子对鬼神、卜筮、相人等迷信行为持批判态度。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批判和分析了有神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同时,由于阶级立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荀子的思想也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这导致他的无神论思想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刘文英教授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发表了如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王符的无神论倾向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王符在自然领域,主要根据他的元气自化论,极力排斥天神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领域,则着力用现实的“民本”改造当时的神学目的论;同时对流行的卜筮、巫术、相术、占梦等世俗迷信,也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批判.他的无神论思想尽管有其妥协性或不彻底性,但眼界比较开阔,内容比较丰富,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和新的贡献,因而在两汉无神论、以至整个中国无神论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者在论述到天道和人道时认为,王符除了  相似文献   

4.
建构和谐社会是新的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它不仅要立足现实也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如主张“和实生物”的宇宙和谐论;“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论;“以和天人”的天人和谐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实现三大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宣传无神论有密切的关系。无神论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没有什么神灵和上帝,没有什么“造物主”,要把人们从蒙昧,落后的状态下推向文明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又批判了各派无神论学说的错误和不科学的地方,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领域中去,具体地研究了有神论和宗教的起源,正确地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无神论学说的思想体系,把无神论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不乏有正面的阐述,但更多是通过社会批判理论加以阐发的。离开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社会历史理论。在当代西方学界,大多数社会理论也都是批判理论,但这些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批判不是简单的文化批判、现象批判,而是一种根基性的批判,因而有其重要的历史深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所以能够执行社会历史理论的阐释功能,原因就在于这种批判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无神论思想产生于夏商时期,它是在与有神论论战、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一是荀子从理论上阐明了天的物质性和天与人的关系;二是王充批判神学目的论,建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三是范缜批判"神不灭”论,在形神关系上把无神论思想发展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肖航 《江淮论坛》2013,(2):78-83
汉代宇宙论的丰富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形而上基础,“天人感应”思想也构成了汉代儒学的鲜明特色。以《大学》这一典型文本为例,从“天人感应”这一特色思维模式阐释来看,其意义基本可以自足,并不存在后世所认为的缺简错简等问题。“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天人感应”这个主题。在工夫论中,“格物致知”讨论的是“天人之际”即“天人感应”的边界,实现过程中需要有天的参与。诚意、正心、修身等均为人力所及之范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儒者对时代命题的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思考和论述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汉代,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天人感应论。王充是反对天人感应论的。在《论衡》中,他以天道自然论为武器,对天人感应论以及这一理论下滋生的种种迷信大加批判,斥之为虚妄不实。王充的批判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没落和富于批判精神的魏晋玄学的兴起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王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因明的产生与发展因明学萌芽子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 因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辩论之风的盛行是密切相联的。佛经中经常记述佛与诸“外道”的辩论,可见在古代印度,随着各种哲学派别如婆罗门六论(正理论、胜论、数论、瑜伽论、弥曼差论、吠檀多论)以及佛教与无神论的“顺世论”等的兴  相似文献   

11.
为了19世纪末纠正、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被庸俗化的趋势,恩格斯在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历史合力论指出,社会历史具有偶然性的因素,但是这种偶然性不是纯粹的、绝对的,而是包含了必然性和规律性。这样,历史合力论就从具体的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了阐述,补充说明了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模式,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达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孟子、荀子天人合一理论异同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孟子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发,荀子在“天人相分”的前提下寻求天人合一的途径,其天人关系仍属于天人合一的范畴。孟子、旬子的天人合一理论涉及到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其天人观的比较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辛旗东汉末年,一批代表庶族地主和平民利益的官吏,对社会腐败政治猛烈批判,与古文经学对纬儒学的批判相互唱和,尉然而成“清流”。这股“清流”与“天人感应”今文经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及昏暗、肮脏的政治行为相抗衡。被赶出朝廷、...  相似文献   

14.
何长辉 《学术界》2022,(7):160-167
“天人之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议题,其丰富内涵主要通过先秦时代老子“人道法天”思想与庄子“人与天一”思想体现出来。要实现道家“天人之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蕴含的当代价值作出揭示与阐发,对其存在的局限进行反思与批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道家“天人之学”蕴涵的哲学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弊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先秦时代的理论产物,“天人之学”存在的时代局限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审视和明辨,这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与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正义论》对功利主义和直觉主义的抽象对峙的批判超越的基础上 ,通过阐发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中包含的两种自由传统的提炼和综合 ,揭示了“正义即公平”与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西哲学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与伦理、政治思想密切联系,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中国哲学的无神论传统,西方哲学的宗教统治盛行;中国哲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连续性,西方哲学辩证法思想的非连续性;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和谐,注重人际关系,西方哲学重视天人相争,突显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强调“由多到一”,西方哲学的个性化,注重“由一到多”;中国哲学的直觉性,注重了悟,西方哲学善于逻辑推理,注重论证。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以“距离”为核心观念对鲁迅性格中的诗人特质与其创作中的“纯艺术”作品做了精彩的阐发和论析,是“距离”美学思想应用于实际批评的最初尝试。分析《鲁迅批判》中体现出来的“距离”美学思想,不仅对研究基础极为厚重的鲁迅研究有所启发,也为“距离说”的中国影响及其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提供一个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他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取新的科学成就和批判地继承以往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实质、社会作用和它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无神论成为具有完整科学性、鲜明阶级性和彻底实践性的理论。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他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宗教问题,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四、高拱对程未“理先气后”说及“性即理”说的批判 高拱在认识论上,既然肯定了感觉或经验是外在客观世界的反映,就必然要批判程朱的“理先气后”说。 宋明理学家所谓“理气”或“道器”关系问题,就是近代哲学上所谓“思维与存在”或“规律与事物”的关系问题。程朱所谓“理先气后”,就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或规律在事物之先、之外、之上的意思;而这样解答哲学根本问题,正是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帜,也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与之论争最激烈的问题。例如:朱熹在《语类》卷一和弟子答问中有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