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剧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初创、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特点是政党繁多 ,斗争激烈、无序 ,政局不定。确立阶段的特点是议会制的主要政党基础开始形成 ,政治斗争纳入了议会轨道 ,党派活动的重点由相互争斗转变为加强自身建设。发展阶段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趋于正常 ,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的不断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一国的政党政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然而,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下我国政党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民主价值的冲突、制度规范的缺失和社会稳定的要求这三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能使我们对现代政党政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表象上看,政党转型也属于广义的政党变化与政党变革;但从根本上看,政党转型绝非一般意义上、个体化的政党变革,而是指传统政党形态已无法适应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革与时代要求,所有主流政党都被迫进行转型发展,以化解政党生存危机。唯有以国家-社会为本位,才能深刻揭示世界范围内政党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世界政党发展的基本历程证明:政党转型是政党政治变革的必然产物,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推动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变革;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变革推动政治上层建筑变革,进而推动政党政治变革与政党转型发展。政党价值与功能、政党政治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既决定着大众政治参与度,也决定着广大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度与支持度。民心向背决定政党兴衰与执政成败,这是政党政治发展亘古不变的定律。  相似文献   

4.
刘建辉 《南都学坛》2012,32(5):92-96
政党内部治理的宪法规制是指政党内部的各级领导机构及其领导成员与普通党员在宪法的框架内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共同参与、上下互动的方式,依照宪法和法律民主管理政党内部事务的政党建设过程。随着政党入宪的日渐普及和政党政治法治化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宪法性文件不仅对政党依宪治理外部事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且对政党依宪治理内部事务也作了原则性规定,普遍确立了现代政党内部治理活动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如民主原则、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等,极大地促进了政党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人性化。在当代中国,要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规定的民主、法治、人权原则就必须在国家治理层面和政党内部治理层面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政党内部治理与政党治理国家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防范政党对国家社会治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域外许多国家都把民主原则、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规定为政党内部治理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宪法原则。我国要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应该在宪法中规定政党内部治理必须遵循上述原则。  相似文献   

5.
日本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后,在建立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上,其性质、组织形式和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不懈的斗争,终于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党内阁——原敬内阁,在日本历史上具有积极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社会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发展是宪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党政治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党为了上台执政或保持执政地位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纷纷进行制度改革和理论创新,以适应全球化形势下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使日本资产阶级政党具有六大特点。通过奋斗,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所建立的政党内阁实际上是天皇制内阁,议会制内阁只是一种形式,政党政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是天皇制下的畸形政党政治,但日本资产阶级政党毕竟已走出了政党政治的第一步,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国利益群体分化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利益格局的变动引起了利益群体的分化、解组和重新整合。利益群体的分化对政党政治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它对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要求政党的意识形态更具有包容性;它既影响着政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对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通过利益群体的分化对政党政治影响的分析,给当今政党政治带来思索和探求。  相似文献   

9.
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的延伸,政党政治的活跃又大大推动了政党外交的深入发展。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政党外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专著、论文。在政党外交的基础理论、政党外交的历史实践与理论创新、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以及重点人物对政党外交的贡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今后政党外交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政党外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党已经成为德国政治生活中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无论在选举、在议会,还是在政府组成中,政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制度不断改进的结果,其中,政党政治的法治化乃是政党政治发展的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包雅钧 《东方论坛》2006,(1):117-124
政治过程研究强调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对政治体系与制度进行观察、分析。它的兴起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分不开,而促使其走向繁荣的则是政治生活的开放性。自20世纪以来,随着运用动态过程观进行现实政治分析,政治学理论形成了若干影响较大的流派,如公共选择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决策理论等。另外,最容易唤起人们对政治过程注意的政治活动领域,如利益集团、政党参与政治和选举过程,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构成对政治过程展开分析的主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政治性文论、学术性文论、体悟性文论与教科书文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4种基本存在方式与形态类型.毛泽东文艺思想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性文论.政治性文论指的是近现代文学理论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特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或政党的文艺观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政治性文论也分析并阐释文学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它更为重视的不是文学的内在规律、形式技巧,而是文学的外部规律,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的政治导向性.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在自身的发展中,所曾出现的政治性文论的一统化、一体化与一元化,并非是理论批评自身逻辑选择的结果,而是政治文化外在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闽西特委作为统一领导闽西各县农民武装暴动的地方党组织,自成立起就肩负加强党的建设的使命,重视从政治上建党。中共闽西特委通过执行政治路线、强化政治领导、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严明政治纪律等途径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宪史的角度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立宪实践的世界潮流。从逻辑的角度看,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与“什么是哲学”的答案始终悬而未决一样,“什么是政治哲学”这个问题也为学界争论多年而从未有过“公论”。可以明确的是,尽管政治哲学是具有深远历史传统和丰厚思想资源的研究领域,但将这种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哲学却是现代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晚近事件。以现代政治的现实视角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回顾和归纳大致界定了政治哲学的本性、研究对象与致思方式,也在古典与现代的贯通中明晰了政治哲学的当代性。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随之进入后危机时代。但在经历了危机的冲击之后,美国政治民主却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开始出现明显的异化,表现为金钱与选票的夹击使社会变革举步维艰;恶性竞争的政党政治使社会族群对立撕裂;过度的自由和权利使社会凝聚度大大降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政治民主难以进步。通过分析将给中国的民主建设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较狭义的政党政治.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为政治服务不仅跃升为国家的文艺基本方针,也被明确地阐述为要为执政党的具体政策和任务服务.60年代,文艺又被要求完全服从于以阶段斗争为纲的执政理念.1980年,作为国家文艺方针的为政治服务始为"二为"取代,在实践形态方面,为政治服务自新时期文学肇始起已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