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发展直接融资对企业改革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针对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中存在的市场规模偏小和结构不合理等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直接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重大的突破 ,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股份制改革 ,将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充分认识中国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抓住历史机遇 ,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适用"经济新常态",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如何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是推进农村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资产资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价值发现等功能,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扩大直接融资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直接融资的比重明显偏低,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其结果必然是既妨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股市和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又给国有商业银行增加信贷风险。因此,如何把我国的直接融资上升到战略性高度,如何以直接融资来完善国内的金融体系,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显得日益迫切与重要。一、直接融资及其特征分析直接融资是相对于间接融…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直接与间接融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并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间接融资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法律通道可概括为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与民间借贷等.这些融资渠道虽然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事实上它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贡献是有限的.有鉴于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建立规范有序的民间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尽快制定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为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2014年的数据,利用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将创业板379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作为投入变量,研究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所产生的直接带动作用。研究发现,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产业部门均与中国创业板市场有前向直接关联关系,其中密切关联的产业有15个;有34个产业部门与中国创业板市场有后向直接关联关系,其中密切关联的产业有8个;有5个产业与创业板市场具有环向直接关联关系,分别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过分析可以对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的有效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外的融资结构理论和实践,企业融资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银行借款、债券融资。本文以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为因变量,以资产负债率、股本流通性和公司业绩为解释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价值与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提出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加大股本流通性,重视机构投资者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南京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南京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针对 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及完善南京资本市场的融资策略及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论中外上市公司融资次序差异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公司完全相反。投资者对资本成本的认识模糊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偏好股权融资的关键因素。本文区分了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的资本成本与公司实际筹资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 ,指出恢复资本成本原有之意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信用硬约束的低端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1.
颜廷标 《河北学刊》2001,21(3):89-93
"十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本文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行了理性分析,特别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深层矛盾解决得如何,还有什么突出障碍制约着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方式、企业包袱等六个障碍的思路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私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比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而在于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国有民营化。在国有民营化这个平台上,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报酬分配激励、条件分配激励、等级与流动激励。双向互动的激励模型是国有企业未来的有效激励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大的经营方针问题。国有企业在面向市场经营中,并不是仅仅面向劳动成果交换市场经营,而是还要面向生产要素市场经营。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战略,可分为一般性战略与特殊性战略。一般性战略是指不直接体现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经营战略,特殊性战略是指直接体现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经营战略,即特殊性的企业经营战略是国有企业特有而在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存在的。国有企业与经济全球化运动有对峙又有融合,对峙表现出国有企业的独立性和独自的强大实力,融合表现为国有企业对于跨国公司资本实现形式的有效利用。改革后的国有企业面向市场的经营战略必须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30年改革的梳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国企",实质是指国资主体型企业."国企"改革30年,其中一大内容是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改革.从年薪制、期股、期权制,到试行和叫停MBO等.这其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改革的宝贵财富.因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它作一番回顾与梳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对激励机制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对国企改革难度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国企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阶段要提高国有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 ,更重要的是从外部着手 ,即为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为此 ,本文分析了国有上市企业在提高内部治理结构时遭遇的困难 ,并试图对政府应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康书生  穆君 《河北学刊》2020,40(2):122-12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蓬勃发展,既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对中国传统优势产能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失败案例,提醒投资者风险防范是境外投资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东道国、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母公司、国有企业境外子公司(分支机构、投资项目)四个层面深度挖掘分析境外投资风险,提出由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母公司和国有企业境外子公司(分支机构、投资项目)分别设置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包括风险评价、风险预警和风险考核在内的中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是冲击、也是挑战,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既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需要治理企业外部竞争条件,也必须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企业的总体规模大、质量低、效益差,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此,作者在分析西部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和完善财务监管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存在政企不分、国有资产管理的委托代理链过长等问题,不仅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也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应明确分类监管原则、分级监管原则、责权利平衡原则,建立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效率,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论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之异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津 《中州学刊》2006,(1):44-49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公营企业,不存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公营企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间接结合;国有企业主要设立于竞争性领域,公营企业主要设立于非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是政企分开,公营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公营企业归属各级政府所有;设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设立公营企业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