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殖崇拜是传统生育文化的源头。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生殖崇拜文化逐步向传统生育文化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 ,便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传统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早婚早育、高出生、重生男、轻生女的“早、多、男”的生育价值体系。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对传统生育文化应当批判的继承 ,不应一概否定。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 ,一是转型的萌动期 ,这个时期从中国近代开始到 1949年新中国建立 ;二是转型的进行期 ,这个时期从 1949年至今。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观念生育文化层面的 ,有科技生育文化层面的 ,也有处延生育文化层面的 ,对诸多不同程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应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包括人际诚信、政治诚信、商业诚信、教育诚信等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氤氲,有四大基本特征,即:从经济形态上看,它是农业文化;从社会形态上看,它是封建社会的文化;从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看,它的主体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文化;从思想文化流派在历史上的地位看,它的正统是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才 《学术界》2002,(1):40-48
在现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上 ,人文精神发展经历过春秋战国、秦汉到明代和明清之际到辛亥革命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核心是承认人为“万物之灵”、“最为天下贵” ,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 ,因而人有崇高价值 ,人应当受到尊重。人文精神展开到人性观、天人观、人己观、文明发展观以及人生态度各个层面。重视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历史上教育事业的丰富经验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庆耘 《理论界》2005,(7):143-144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缺一的,但有所偏重是每一思想文化的特色,正如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与道家,两千多年以来满足了中国人不同的愿望和需求,儒家与道家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翼,儒家的礼教和社会等级思想与道家的返归自然,不为世俗所累的追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要不要改造?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它已成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绊脚石。 可是,现在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英国至今还保留着女皇、勋爵制度,但英国却是现代化起步最早的国家;日本继承了儒家的道德传统,在任何组织得比较好的公司里,都有一套合乎传统的礼仪,使人们对公司产生一种如同在家族社会中的责任,正是这种传统使日本成为现代化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可见,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能够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并不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有冲突而有变异,有变异而有发展,有发展而有重建。传统的重建进程,也就是整合。这是因为,传统的重建,必然是同不同传统的相互交融、吸收、和谐,只有在这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冲突中,发生交融、吸收、和谐,才能发展传统,否则,传统的惰性,就会使古老的传统代代相因,永世不变。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传统文化表达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的历史文化,概可分为物质化与非物质化两套承传系统.民族发展的模式不同,规定了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承传角色.充分认识这种不同,正确把握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中的承传比重,是追溯民族历史文化的前提因素.  相似文献   

9.
许廷镜 《南方论刊》2013,(12):97-98,9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心的论说精辟独到、深邃无极。本文分析和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人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路遇 《东岳论丛》2002,23(2):5-12
生殖崇拜是传统生育文化的源头.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生殖崇拜文化逐步向传统生育文化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便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传统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早婚早育、高出生、重生男、轻生女的"早、多、男"的生育价值体系.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对传统生育文化应当批判的继承,不应一概否定.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转型的萌动期,这个时期从中国近代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二是转型的进行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至今.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观念生育文化层面的,有科技生育文化层面的,也有处延生育文化层面的,对诸多不同程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区别,在中国儒家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是敬仰和崇拜上帝,而主要是以现世关怀来代替"终极关怀",以伦理的"耻感"与审美的"乐感"来代替宗教的"罪感"和"爱感",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众说纷纭:梁漱溟说是调和持中,冯友兰说是即世间而求出世间,唐君毅说是部分与全体交融互摄,李长之、谢扶雅说是人本主义.推崇传统精神的庄严、崇高和永恒的价值,是以上学说的一致倾向.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中,也有不同观点的分歧:李大钊认为,在孔学的支配下,"中国的学术思想与那静沉沉的农村生活相映照……呈出一种死寂的现象";郭沫若则认为儒家精神是进取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宗教特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特质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质是针对西方文化的科学特质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大的类型上可以分为鬼神文化、宗教文化和正统文化等思潮。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鬼神崇拜为主题的文化思潮,包括神话、仙话、鬼话、怪话和方术五个大类,分别从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俗文化的五大主题,宗教文化是以宗教信仰和超现实的崇拜为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工具论主要由四个基本命题构成: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的报答力是有限的,对不同文化应唯好是用。用其作为评析方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报答力在器物文化方面已经基本丧失,在符号文化方面也大大降低。因而在解决当代国人的实际需求或中国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时,我们就不能过分期待和依赖中国传统文化,而应放眼全球,以唯好是用的方式来获得最好用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是形式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和作用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途径,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特征是,分析综合,创新发展,一体多元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治是社会部分成员运用特定的经验、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的活动,政治文化应当包括所有以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为目的的精神活动、实践活动及其由此造成的一切文明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政治运行系统。社会政治系统运作的目标在于:第一,更好地组织人们应付自然挑战。第二,协调人际之间的行为与冲突。第三,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总之,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运转和发展。然而,政治系统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则取决于政治文化的结构,即政治文化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配置。传统政治文化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中国传统文化对物质—自然系统的封闭性》中曾经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封闭性的最根本标志是它越来越加强了对物质—自然系统的封闭性,这同时也是它越来越加强了对其它文化系统的封闭性的根本原因。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文化系统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在少量的意义上,也是中外文化(包括中西文化)的融合体。但在多种文化的融合中,情况又有很大变化。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宏伟 《社会科学家》2012,(4):25-28,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文章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与中国学术界两个维度对整个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今天提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首要议题,就是要清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从而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嬗变的历史过程和内在契机,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生长和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20.
1.有人不相信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会产生人道主义思想,甚至认为人道主义完全是西洋文化的舶来物。在他们那里,历史中断了,似乎人道主义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的。这不免会有历史虚无主义之嫌。中国古代的文明史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对人道主义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尽管很稚嫩,很脆弱,甚至被涂上神灵或封建的色彩,但它毕竟破土而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化属于封建主义文化,它体现着封建的宗法制度和礼教伦常的主导精神。我们决不能由此去否认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中所闪现出来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