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枋得是宋代评点修辞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评点著作主要有《文章轨范》、《檀弓解》、《唐诗解》等。其丰富的辨证修辞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胆大与心小、曲与直、繁与简、正与反、粗与细、俗与雅、豪荡与纯粹及句子的长与短、整与散、抑与扬、继承与创新、字句章篇等几种修辞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辨方面。  相似文献   

2.
"句法"是谢枋得评点中的重要内容、突出之点,因而也是研究者必须研究的内容.谢枋得评点中的"句法"有明确、丰富的指向,总体上是指有修辞特色的句子,即句子修辞的方法.主要有:一、长短错综句法;二、词类活用句法;三、句尾添字句法;四、整句句法;五、省略句法;六、倒装句法;七、紧缩句法;八、借代句法等.研究谢枋得的"句法",既能充实对谢枋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内容,充实对谢枋得修辞思想的研究内容,也能丰富南宋修辞学史的内容,丰富句子修辞研究的内容,同时对当代的句子修辞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行诗作是谢枋得被魏天祐等人强押北行直至于大都绝食殉节期间创作的作品,这些诗作表达了谢枋得以死守节的决心,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诗作慷慨雄壮,充满着爱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中大量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及表现力,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谢枋得是我国宋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诗歌鉴赏家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诗歌鉴赏主要见诸《诗传注疏》和《注解二泉选唐诗》二书。谢枋得的诗歌鉴赏大体有宣扬忠义爱国思想、抒发个人心中感慨、鉴赏内容有所侧重、鉴赏方式不拘一格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谢枋得《文章轨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轨范》是宋末一部非常重要的评点类选文总集。它的出现,代表着评点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具有开创之功。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对于认识宋代文化及其传播,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谢枋得曾撰有《注解选唐诗》一书。他在书中,结合亲身经历和对南宋亡国教训的体会,表述了下列爱国思想:一、指责朝政腐败,小人擅权,人才被弃;二、批评南宋文官武将安于逸乐,不关心民族命运,终致亡国;三、鼓励有志之士在国家危难时,应奋发图强,不忘爱国;四、向最高当权者指出,即使抗敌兵败,仍应救亡图存;五、怒斥叛国贰臣毫无羞耻之心;六、赞扬忠贞之士的爱国节操。  相似文献   

7.
谢枋得是南宋遗民诗人中著名的代表.他寄情于道教,表现出浓郁的玄门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是文人士子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儒家自觉意识的宗教化表达,也是他们拒绝现实、捍卫个人和民族尊严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谢枋得的《注解选唐诗》是宋末元初一部优秀的评注著作,其注解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法,大胆取舍,有详有略,为后人注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谢枋得又特别注重诗歌思想内容的挖掘阐释,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谢枋得所撰《注解唐诗绝句》是一部评注著作,见解独到,其评点方法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其宋本已佚,国内现存两种明刊本。此书四库未收,清本有清同治二年望三益斋刊本、宛委别藏本、清光绪八年《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此书在日本广为流传,写本及刻本颇多,国内现存的民国胡光国重刊本据日本弘化丁未长满连刻本重刊,奉天学务公所铅印版《唐诗绝句注解》底本为日本吉田勿来明治戊申刻本。  相似文献   

11.
南北宋之争是明末至晚清词学史上的热点论题。谢章铤洞悉南北宋之争的由来和变化,通过揭示朱彝尊尚南宋之论的目的等,充分肯定了浙西词派提倡南宋词的历史意义,同时从三个方面对浙西词派后期偏尚南宋词弊病进行了批评。谢氏还从体式、语言、题材、风格等方面对南北宋词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姬建敏 《南都学坛》2000,20(1):56-57
谢晦是我国古代文章家。著有表檄三篇及《悲人道》等文章。表两篇是谢晦向宋文帝陈情表明自己不愿谋反心曲的。檄是谢晦不得已向京邑下的战斗文书。谢晦的文章数量不多,却阐释了他的人生历程,代表了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晋太康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人品与文品,历来褒贬纷纭,令人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笔者广泛清理原始文献,将"潘陆张左"以及傅玄、张华、挚虞等作为一个较大的文人群落加以综合研究,同时人政治斗争、文化思潮、士人交游等多方面作往来穿梭般的立体考察,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中认识一个作家的人生,并评价其人格。遵循这一思路,本文专论张协。  相似文献   

15.
两宋 32 0年较为和平的环境 ,给楷书的再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然而 ,在大唐兴盛之后 ,宋代楷书艺术却一直式微不振。其因有内因 ,也有外因 :一、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二、宋代书家“尚意”的理性选择对楷书艺术追求的淡漠 ;三、从“书判取士”变为“经义取士” ,宋代科举和学校教育立场的改变对楷书地位的削弱 ;四、印刷文化的发展对楷书艺术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高昌偰氏,畏兀儿人,其家族支系繁茂,于政治、文学诸领域均有杰出代表,历经唐、元、明、清、民国,绵延至今,在中国家族史、民族史上均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正因如此,偰氏家族引起了中外学者广泛兴趣与关注。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昌偰氏家族入华后在汉地的支系繁衍、生息、分布及其族属演变再做探讨,并指出其家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从唐到元乃至现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宋代江浙地区家族型文学家产生的时代条件和钱氏、吕氏、陆氏等重要家族文人的情况,揭示了家族型文学家群体在文学史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儒对仪礼的注解与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礼》是儒家的重要典籍。由于《仪礼》所记多先秦礼制,内容古奥,加之历史文献对《仪礼》在汉代的传授源流记载比较模糊,学者理解不同,多有纷争。宋儒《仪礼》方面的著作不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文献考辨方面,宋儒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否定了《仪礼》为周公所作的传统说法,二是认为《仪礼》可能有后人附益的内容。这两点结论在《仪礼》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