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蛮人是中国古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的部落群体,后来被羌戎、东夷等联盟集团所击败而逐渐南迁于长江中下游,还远迁至珠江流域和印度支那半岛,因此被称为南蛮。但也有向北方、东北、西北迁徙的便被称为北蛮,后来这部分北蛮人虽曾成为匈奴、突厥和蒙古等民族的统治者,但因其广大群众多操阿尔泰——乌拉尔语系的连缀语,而经济生活则变为草原游牧性质,因而促使其风俗习惯诸方式大为改变,久而久之逐渐消失其蛮人的传统习惯,而仅仅存在着某些残存的蛮人痕迹。还有一些人则远迁至西藏等地。以后,大多数蛮人已加入了华夏族系列,而成为后来形成的汉族的一个成员。另外一些人,则分别融入于苗、  相似文献   

2.
奄国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奄国,应为子姓之国,为商之分支,故商王南庚、阳甲两代都奄。周成王时,周公旦、姜太公平定了郯、奄十七国的叛乱,奄人被迫四散,有迁至山西太谷县的奄谷,但一支经奄中南逃至江苏常州奄城,后被吴国所并。另一支北绕渤海湾迁至辽宁盖州、盖平,而入盖马大山,到达朝鲜半岛,有的渡海而迁日本。  相似文献   

3.
谢国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谢人为黄帝十二姓任姓之裔,约在商末周初,已在河南洛水支流的谢水,在今洛阳以西。后因周公经营洛邑成周,把附近一些方国如罗、庸、密、微、谢等国移封于南方,谢国也转封于南阳之北谢水之滨的谢城。周宣王时,封其舅姜姓申伯于谢城,一部分谢人成为申国的臣民,申、谢同姓共祖。另一部分则被东迁于罗山之谢城,春秋时已湮没无闻,大概因楚国势力北伸,并吞了淮水上流诸小国,如江、黄、白、弦、光、蒋、申、期思、复、慎等国,谢国也被楚国所并。其遗民成为楚国之臣民,迁徙全国各地,有的与边疆少数民族融合。谢氏自三国、两晋及南北朝长达五、六百年中,官宦辈出,几乎形成了世袭宗族官僚集团,一直与王氏把持着东晋和南朝的政权,被称为“王谢两家”,旦人才亦随着显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纪国的来源,为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姓,与己、基、箕、(巳其)同族,见于《潜夫论·志氏姓》及《风俗通》.纪趄源于甘肃天水的成纪,在唐虞时东迁河南偃师以至山东,到春秋时被齐国所灭.  相似文献   

5.
梅园,子姓,商王之后,封为梅伯。纣王时,因忠谏而被纣王杀死后,剁成肉酱。一、梅国的来源《楚辞·天问》云:“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柳宗元《天问》云:“醢梅奴箕,忠咸以丑厚。”洪兴祖《楚辞补注》:“《淮南子》曰;,醢鬼侯之女,直梅伯之骸。”朱惠《楚辞补注》:“言梅伯忠直,而数谏纣,纣怒,乃杀之,菹醢其身。箕子见之,则被评发狂也.”刘梦鹏《屈子竟句》:“圣人即梅伯、算子。梅伯以死谏,甘受范前;箕子以奴谏,佯枉受辱。其忠爱之忱,虽无不同,而用谏之道,则未尝一复也。”丁晏《楚辞天问筹》:“《春秋繁露》,封…  相似文献   

6.
契丹起源甚古,其迁徙时空过程牵涉远阔,其名之义也甚复杂,对此作深入清理考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僰人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古叫白老,亦即白民,为六戎之一。人原居于川北朗山上游,后逐渐南迁道,今四川宜宾市,魏晋时又南迁于云南大理一带,与汉人融合而成为白蛮,成为今白族的主要先民。一、人的来源六戎之一有白老,又称为白民。《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郝懿行云:“帝鸿,黄帝也,见贾退《左传注》。”白民为黄帝之裔。又《海外西经》:“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步入伐帝,于此取之。”又“白民乘黄,其状如狐。”至于人最早的史籍记载,则见于《吕氏春秋·恃…  相似文献   

8.
9.
有邰氏,乃炎帝神农氏姜姓的一支部落,起源于陕西眉县之邰亭,后东迁于汾水下游,称为台骀。其后有继续东迁至山东费县之台亭者,称墨台氏,春秋初被鲁国所并。一、有邰氏的起源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嘉之,封诸汾川。……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史记·郑世家》也载晋平公之病是“实沈、台骀为祟……台骀,汾、洮神也”。按金天氏为  相似文献   

10.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南岛,又逐步南迁到岛南端的儋县。后来骆越人、黎人迁入,儋耳人融入于越、黎人之中,到汉代时,儋耳已成为郡,逐渐消失其民族特色。到唐代时,已不见儋耳族人的名称了。一、儋耳的来源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云:“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又《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即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儋耳又被写作(?)耳,毕沅谓:“《大荒西经》作‘(?)耳’。”松皋园谓“儋耳在南海,宜以(?)耳为  相似文献   

11.
越■,乃越人与■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部落群。越人由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地区向西迁至四川的青衣江流域,与由岷山南下的西支■人结合而成越■部落,这支越人或即扬越的  相似文献   

12.
密国为黄帝族之裔十二姓中吉姓之后,起源于甘肃灵台一带,后被周文王所灭,以封亲族姬姓。而吉姓密国残族以后逐渐沿渭水东迁至河南、山东等地,演变为密须、商密、高密等国名,到春秋时,密国已湮没无闻,其地为菜夷所据,后入于齐。而姬姓密国,因犬戎之乱,随周平王东迂洛邑,成为东周臣属,先被郑所夺,以后被秦所并。  相似文献   

13.
撒拉族的来源和迁徙探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拉族约有五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以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兄弟民族之一。她的族源问题,至今未见有公开论述,一些内部印行的材料一般都依民间传说认为:撒拉族原是中亚撒马尔罕地方的人,约在明朝初年或元朝迁移到现在的青海循化地区定居下来。而对于他们为什么要迁来,到底何时迁来,迁来时的身份和所走的  相似文献   

14.
畲(音奢,Shè)族的名称,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即公元十三世纪中期的汉文书籍上。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年)的《后村大全集》卷93,《漳州论畲》载:“畲民不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文天祥(1236—1282年)的《文山全集》卷11,《知潮州寺丞洪公行状》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剽劫。”可知当时“畲民”和“輋民”两词并用。到了明代,“畲民”、“輋民”、“畲徭”、“輋徭”等称呼都有使用;不过畲民一词,比较多见。以后,畲民这个名称,更  相似文献   

15.
邽戎发源于甘肃上邽(天水市),乃炎帝之少女娃氏之后。到帝舜时,其后裔有一支西迁,成为邽戎的首领,邽戎由姜姓首领转为妫姓首领。春秋时,被秦国所灭。邽戎还有一支,曾东迁于黄河中下游,约于周代时又南迁于湘南、粤北和桂北一带,形成了桂人部落,最后融入于骆越和扬越。  相似文献   

16.
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畲族的来源问题,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基本上有三种说法:(一)越人后裔说①。持此说者,有的认为畲族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的则认为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也有的认为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裔②。(二)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③。(三)“南蛮”说。持此说者仅仅根据盘瓠传说这一孤证材料,认为畲族源自古代“蛮”或“南蛮”,是广东的土著居民④,而这与畲族自称“山哈”(意即居住在山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古代只叫河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早在五六千年以前,黄河中下游正处于亚热带气候。平原、湖泊、山脉、丘陵都孳殖着丰富的动植物。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原始社会的初生农业、狩猎和采集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哺育着中华民族的先民,因而也和印度的先民把恒河看作圣水那样,把河水当作圣水来崇拜。世界的文明古国都有这个习惯,如古埃及人之崇拜尼罗河河神,古巴比伦人之崇拜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除宁夏、甘肃、青海、河南、河北、云南、新疆等省区回民分布较多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回民居住。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湖南省现有回民六万七千多人。其中邵阳市(包括新划入的邵东,新邵两县)和邵阳、隆回两县的广大城乡,共有回民二万四千三百多人,占全  相似文献   

19.
川西民族走廊地区分布着一些名为藏族而实具独特语言、文化色彩的古老部族,其族源迄今仍然是谜,居住在四川泸定、康定县境内的贵琼人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及有关调查报告,初步认为贵琼人是古牦牛羌的一支,唐武后时以酋首居住在贵川(今宝兴河),称为贵川羌.唐末,贵川羌酋首改高姓,迁居天全碉门外砂坪,称为砂坪番.南宋时一些贵川羌迁居岩州,与原住王氏等部落羌杂居、融合,仍称贵羌,或译贵琼、顾羌.明代岩州贵羌向康定东北部鱼通等地发展,与原住藏化羌人融合,成为贵琼人先民.  相似文献   

20.
分封之制,发端很早.相传禹时已经置有万国.①至于商朝的封国,不但见诸古籍,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西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的.西周初期曾经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分封,即子朝说的“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②以后陆续又有增封.西周一代封国究竟有多少?今已无从确指.《吕氏春秋·观世篇》号称“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看来为数一定众多.根据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铭文来看,西周分封,除了赏赐礼器、珍宝、奴隶、田亩以及专事征伐的弓矢之外,还要任命受封者去统治一个地方,这就是封国.封国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