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的主流价值认同危机在当下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充分重视大众认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实践、反复操演实现的,尤其是对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认同路径等方面的认识和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现大众认同,使每个人都能感悟它,进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高度的实践理性:继续深度凝练核心价值观表述语以便大众记忆和传播;植根民众生活沃土以保障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效应;着力于落细、落小、落实以保证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又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多种矛盾交织,价值现趋于多元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传播造成很大阻碍,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面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社会认同理论,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机制的设计,把逐渐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转化成个体的价值自觉及责任伦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消解多元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本文选取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路径错位的三个问题;接着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价值观培育主体差序格局的变化,揭示了这种变化在实践中的三种矛盾形态;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三个路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解决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即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大人民发乎内心的认可与赞许,而这需要经历"价值观认知"→"价值观领悟"→"价值观共鸣"→"价值观信仰"等一系列转化环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正视其面临的现实难题,即传统宣教方式难见实效、价值承诺难以全面兑现、价值共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找到正确路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领域。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所具有的平等性、大众化交互性强、信息流动快等特征,使其日益成为公众发表意见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自媒体生态中的多元性、公民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决定了自媒体时代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十分必要。自媒体时代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应坚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地位,强化“阵地”意识;实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提高舆论引导力;加强自媒体参与主体的社会责任教育,提倡正能量传递;建立合理的他律监管机制,让公众在相对开放的自媒体空间具备“谨慎自由”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实践的价值导向。科学把握理论内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的基础。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发展、合理需要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认同的关键。高校应通过深度解析理论内涵、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大众日常生活世界建立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与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大众是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完整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产生、得以检验,并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场域。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取决于其在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中的实际作用,也即取决于其能否真正融于大众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中。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祈求愿望时,则形成感情认同,并经过实践体验转化(上升)为理智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认同,可通过国民教育、大众传媒舆论引导、实践养成、改善民生等多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关键在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层次动因,摸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脉搏",才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包括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而其中利益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利益认同的目标。因此,从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二者的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路径,不失为一项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较大冲击,部分青年学生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明确、边缘化倾向等价值认同危机.因此,高等院校有丛要立足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理论引导、实践锻炼、典型带动、制度保障等路径,培育青年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3.
杨冬玲 《南方论刊》2023,(5):110-112
价值认同是我国面对复杂国际局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新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行价值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价值认同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实现的继承者,更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首先基于价值认同视角分析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接下来有针对性地从培育意识创新、培育队伍构建、培育协同加强和培育实践养成这几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孙巍 《理论界》2014,(7):179-181
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内化培育路径的三个目标层次,指出了其形成的三个规律,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出发,确定其内化培育路径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知行合一——显隐并举”,并通过理论教学、管理服务、实践锻炼、网络占领等具体有效的引领和培育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信念培育和外化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深层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作为认同的基本向度,民族文化的价值观认同为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民族成员价值观认同的可塑、其政治动物的本性以及共同体权威与价值观认同的互动,是我们理解强化认同何以可能的基础和条件。在现实性上,个体成员社会性表征的固化和民族性内涵的表达,养成与共同体推崇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以便生成理解认同的群体视域,是强化认同实现的要求和标的。就此意义而言,所谓价值观的强化认同,无非是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场阈中对个体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引导和强制推崇。  相似文献   

17.
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影响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客观原因,着力建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实践、进内心"的知行合一运行模式,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认同是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关键环节。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着力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形成价值观认同、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约束价值观分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但目前受内外因素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存在认同客体不全面、主体不均衡,主体在知、情、行上不一致等问题。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满意度;提升理论的大众化程度。如此才能更好地凝聚“中国力”,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在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观念梳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构建起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常态",旨在多元化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良好的指导建议和对策,以满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