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8):68-75
土地改革的方向关系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能否顺利完成。而近期的土地改革政策和主张赋予农民土地完全的产权、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所有权高于用途与规划管制的"土地绝对私有化"观点,并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改革的要求,并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征地拆迁冲突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及其衍生的征地拆迁制度本身,而在于配套制度不完善、约束与管理不到位、征地拆迁没有法治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改革的方向,应是在坚持现行土地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基于"涨价归公、地利共享"的目标取向,对其进行技术层面的修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完成,土地制度的最终方向是实行城乡土地所有权的单一国有化和使用权的私有化,在符合用途和规划管制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丰霞 《兰州学刊》2004,1(3):47-4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土地问题一直是所有农村问题的关键。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大致经过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以史为鉴 ,土地政策的确立一定要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农村新形势的土地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鑫 《南方论刊》2022,(7):3-4+8
中国共产党在实行土地改革政策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动员农民主动进行土地革命。从现实来看,阻碍土地改革的消极因素包括经济水平落后和宗法观念的束缚。但党通过诉苦运动,采取寻找苦主和开展诉苦大会的方式,从纵向与横向全面解构了农民的思维模式,并利用阶级对立重构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当时的背景变化,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立民 《社会科学》2005,12(4):93-100
195 0年至1 95 1年间上海进行了土地改革立法,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等一些地方法规,上海近郊在这一时期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个地方的土地改革立法,上海与当时其他地区的地方土地改革立法有些差别。例如与《河南省土地改革条例》比较,上海的特点是实施办法和内容较为成熟,也更适合于城市郊区土地改革的需要。上海的土地改革立法在上海农村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此,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开展,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同时也缓解了当时市区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之沉浮(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浙江社会科学》2004,2(3):167-173
本文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共土地政策的制定、推行及影响的评述,分析了两党土地改革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国共政权的得失与土地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共土地改革的"成败"与政权的得失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层的改良派即新党领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主张和所施行的政策,较之司马光、吕公著等保守派即旧党的主张和政策,是有进步性的。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的主张和所行政策本身,也反映了农民及自由商人的一些要求。在其执政和推行改良政策的过程中,宋朝的财政和边防才开始有点起色的时候,他们就被旧党推下台。这表明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改良主义也不能和被容许解决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是党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主题.以各时期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当时"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为线索,从正确的开端、曲折的迷途、转折与发展三个阶段对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曲折历程加以历史的审视,并从中得出对当代的某些启示,以期有助于新时期党更好地对待和处理自身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使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一、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我们正在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关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都应当在报上发表,在电台广播,使广大群众都能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还原土地改革时期以来不同阶段典型的法律、政策与法规,详细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历程,揭示政策变迁过程中深层次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演进过程中实质是农民土地权益交叉实现和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更大程度上赋予农民更清晰、更确定的土地权能是我国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当前在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可尝试构建以“农民家庭”为主体的土地产权制度,以期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农村社会变革规律的认识,始终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飞跃。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使我国农民从翻身到摆脱贫困,最后走向富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真实体现,反映了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振朝  韩能跃 《河北学刊》2002,22(6):153-155
解放战争时期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 ,因地制宜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改革的具体政策 ,使边区政府辖区内土改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由于政策明确 ,办法具体 ,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展 ,最终起到了动员群众、争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农村社会变革规律的认识,始终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飞跃.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使我国农民从翻身到摆脱贫困,最后走向富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真实体现,反映了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与抗日战争时期比较起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减租减息政策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转变.具体到土地没收对象、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以及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政策等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负载着为赢得战争胜利而动员民众、汲取资源的政治使命.土地改革的资源再分配,在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确立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拥军优属的选择性激励,克服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困境;各种微观动员技术的运用,消除了动员参军过程的具体障碍.由此,共产党不仅成功获取了战争所需的人力资源,而且将广大农民整合到国家权力体系中来,顺利实现了乡村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它的提出有其特定背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最高领导地位的实际确立、共产国际对各国党领导方式的转变、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已有一定基础、思想界对中国化问题的阐发。这些条件和背景的形成,才使毛泽东能在当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全党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是其一切活动的根源,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本质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其中农民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作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根据当时农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迫切需要,领导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为当时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以政治(社会)身份为基点的政治符号的视角,侧重于土地改革时期,着重分析了国家对农民政治(社会)身份的颠覆和重构过程,以及农民国家观念的转变和国家整合机制的转型.在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依据生产关系尤其是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将村民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成分",并给予其差异性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建构起一套新型的身份系统.与此同时,国家与农民的政治关系、农民的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机制也发生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四七年五月,在解放战争即将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前夕,张志民从部队抽调出来,参加了另一场向封建土地所有制发起总攻的土地改革运动。当时他作为土改工作团的成员,被分配到涞水县远台村工作。张志民全身心地投入了运动,成天和贫苦农民泡在一起。在斗争地主的会议上,翻身农民接二连三的沉痛控诉深深地激动着他,使他情不自禁地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尝试创作长篇叙事诗。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青海省实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解放前的青海省,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封建社会。马步芳家族在青海长达40余年的专制统治,把青海的农业区推向异常黑暗的境地。农村中土地的占有状况极不合理,农民遭受严重剥削,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农村中阶级斗争尖锐。1949年9月5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这块古老的大地,青海高原的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但是,在这个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以前,各族贫苦农民还没有真正从封建的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还没有真正摆脱地主阶级的剥削,还没有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青海省农业区共有土地5236738.96亩,在土地改革前,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是:地主6079户,共有61266人,占人口总数的5.6%,其中农业人口52936人,占有各类土地(水地、平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