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门文学是中国的一个区域文学。它同中国其他区域文学相比,可以说同又不同。同的地方是澳门文学以中华民族文学为底色,带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烙印。不同的地方在于澳门区域的特殊性,澳门文学有其独特的发展足迹。从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格局来看,缺少澳门文学这个具有独特风貌、独特发展足迹的区域文学,将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澳门文学具有丰富的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剑桦 《学术探索》2009,(2):125-129
澳门当代文学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浸润和中华民族文学传统的影响。澳门当代文学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文学精神,比如对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传统的承传与弘扬;求新求变,开拓进取,不断增进当代意识;创作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由的审美创造精神;甘得寂寞,潜心创作,满足实现自我的精神需要,等等。本文拟结合澳门当代文学发展态势,联系澳门文学创作具体实践,试图概括、归纳出澳门当代文学的部分特质,抽绎出澳门当代文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冀望对研究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向,特别是研究中国地域或区域文学,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澳门文学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华文文学文化、历史和地域三个维度。今后澳门文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与整个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和香港文学的关系问题 ,以及如何发挥优势 ,建立自己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4.
澳门文学研究进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文学不但有独特的发生、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有对澳门文学的评论、研究的进程.本文勾勒出澳门文学研究的五个时期,对澳门文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及将来提供一点参照.  相似文献   

5.
从澳门文化看澳门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门文化的独特性,提供了澳门文学发展的特殊空间,只有把澳门文学置于澳门文化视野中,才能对其特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从澳门文化的跨文化性质、边缘性和多元共生三个角度审视澳门文学,就会发现澳门文学"互看"式作品里蕴含着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理论命题,而"身份批评"的引入有助于对澳门作家群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澳门少儿文学不仅在澳门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整个中国少儿文学创作的地域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作为澳门文学前驱的澳门“离岸文学”,少儿文学在一般文学中所占比例达到38%;澳门作家协会出版的年度作品选《澳门作家文集》,少儿文学范畴的作品所占的比例竟然也达到了38%。这两个38%非常能够说明澳门对少儿文学创作的重视和高比例的产出。由于澳门作家的教师身份占比较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得他们对少儿教育和少儿关爱特别敏感,他们的文学自然会倾向于为少儿服务。澳门特殊的社会生活状态所生成的宁静、安逸的澳门体验,似乎特别适合少儿文学的表现,于是澳门少儿文学在澳门文学中的比例甚高,产量较多。  相似文献   

7.
在澳门文学体裁发展中,小说"弱态中呈强势"(陶里语),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文体.本文就澳门作家对小说文体的认识、澳门小说创作的多样化格局、澳门小说的缺陷等作一番描述.尤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小说发展走向多元化格局作了较为集中的透视,试图让读者对澳门当代小说发展有一个相对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传统与古代"教化"文学的相关性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西方近代文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化"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相关性,从文学的功能角度看,尤为明显.中国现代与古代都强调文学有改变人心、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启蒙"与"教化"文学皆有明确而相似的对象,并有共同的前提预设,即多数民众是不觉悟的,需要启蒙和教化;它们在方式上都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单向性封闭性特征.但由于这两种文学形态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因而其本质又有根本性的差别.追求人的解放与使人成为"顺民"甚至奴隶是现代启蒙文学与古代教化文学在价值目标上的主要分野;思想内容的多元化与道德说教的单一性是现代和古代文学的重要差别.形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价值基础不同:现代启蒙文学植根在近代理性的土壤之中,怀疑、批判、求真、超越是其核心品格;古代教化文学则建立在传统实用理性的基础之上,服从、肯定、求同、守成乃其主要特征.两种文学传统的最终结果,其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金梅 《学术论坛》2005,(8):153-156
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与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谱系.可是在晚清至"五四",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却和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交织在一起,并最终"大河改道"式地确立了现代汉语语境的"文学"观念,实现了由中国传统文论之"文"向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谱系的全面切换.在"文"向"文学"转换的进程中,阮元、刘师培、章炳麟等国学大师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文论"文"的总结;而梁启超、王国维等则分别建立了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超功利的审美型文学观,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本质是诗性的,对于文学的任何一种发现与追问,都必须回到文学的诗性本质上来,并真正"为了文学的目的"来面对文学.因此,在文学疆界不断扩大的今天,中国文学的"诗性批评"传统,对打破唯科学主义思维,真正回归文学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更加有着充分的可借鉴、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