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说新语》的书名异称较多,计有《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刘义庆说苑》、《世记》《世统》等,其中为世人所熟知的为前三种。一般认为,《世说新语》为后起之名,而《世说》和《世说新书》孰为原名,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题为《世说》。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原名应为《世说新书》,鲁迅先生、余嘉锡先生俱从此说。 论《世说新语》不能不提到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刘义庆之文,刘孝标之注,实为不可分隔之整体。刘注内容广博、注法严谨,与裴…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世说新语》注,人们总是想到刘孝标注,实则在刘孝标之前,南齐人敬胤已经为《世说新语》作注。大约是在刘注问世之后,其注便废,不行于世。如今可见者,为南宋人汪藻《世说新语叙录》中所载的40条注。因敬胤注全文久佚,无法窥其全豹。仅从其残存的40条看,其主旨亦同刘注一样,在于旁引众书以考订史实,而非诂释音义之类。只是其引文不事剪伐,枝蔓芜杂,与刘注的精赅简要,诚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世说新语》注的开山之作,自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在:其一,敬胤注考核人物、事迹,虽失之冗长,然翔实具体,客观上为后人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资料。其二,…  相似文献   

3.
一、《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属于“杂录”或“杂事”一类。全书约一千二百三十条,自《德行》至《仇隙》按内容性质分为三十六篇。各条文字都很短:长的两百左右,短的不上十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古小说,该书语言生动活泼、简约朴实,多用当时的口语,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言材料。本文仅从《世说新语》中数量词的用法上,探求中古初期汉语数量词继承发展的某些规律。一、《世说新语》(下称“世”)数量  相似文献   

5.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记载了我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一些遗闻逸事,尤以反映当时上层社会的名士清谈与风度为中心内容,被学者誉为“清谈之总集”(陈寅恪语)、“风流”之“宝鉴”(冯友兰语)。书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甚巨。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三卷,共收有1130则,除5则为西汉秦末事,一则为由晋入宋的谢灵运事外,皆为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事,其中尤详于渡江以后事。《世说新语》的作者又将这些事“以类相从”,分为36门,同时又大…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陈昱《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记载从汉末到魏晋的士族阶层的生活场景的小说。其中尤以两晋时期的比重为大,这一时期正是从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完成、玄学在士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点在《世说新语》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转益多师,作者善于从古代典籍乃至前人诗文中取资,借鉴有关语词、句式、典故并有意点缀于情节展开或人物对话乃至"异史氏曰"的相关评论中,这对于烘托小说情韵、营造某种意境不可或缺,并增加了小说文言修辞、叙事的典雅之趣。南朝宋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凸显魏晋风流诸多韵致,其文学书写为蒲松龄所喜好并效法,无论略貌取神、借意相发,还是使事用典、炼字取词,都体现了《聊斋志异》借鉴《世说新语》的独到之处。将之略加分类并条分缕析,对于今人探讨蒲松龄小说创作方法与构思过程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9.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学总集《文选》,世有李善注《文选》与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文选》两种不同的注释本流传。后来,又有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成为所谓的《大臣注文选》。五臣往是针对李善注的“释事而忘义”,即只注意解释典故,不太注意疏通文义,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作的注释。五臣注的价值,历来被认为在文献学史上不及李善注。宋人苏武《书谢瞻诗》即称“五臣真俚儒之荒陋者”。今天看来,五臣注确有其迂陋流失之处,但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其流通文义,亦间有可采”。正因其“俚”,能…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伤逝》有这么一段故事: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巳!”这里的“何扬州”是谁?梁朝刘峻(字孝标)在给《世说新语》作注时没有注释。最近,我们见到一本一九八二年九月出版的《唐宋词选》。其中,在注宋人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词“玉树雕(凋)土”一典时说:《世说新语·伤逝》篇:“庾文康亡,何扬州(何逊)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见该书第200页,注⑨)注明了“何扬州”是何逊。  相似文献   

11.
王世懋《世说新语》的评点侧重文字词意的辨正疏解,且较早注意到刘孝标《注》中掺入他注的问题,对魏晋名士及魏晋风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认同,或反驳,从中也可折射出评点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其评点对于《世说新语》文本的阐释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产生的南朝刘宋时期,正是佛教从边缘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时候.其编纂者们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甚或直接为佛教僧侣.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崇佛士人和佛教僧人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佛教在东晋时期的活动状况,对后来《僧传》的撰写,尤其是僧人形象的生动描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宋刘义庆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一书,前贤在纠谬匡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较著者有李慈铭、王先谦、程炎震、李详、刘盼遂、王利器等;近年来出版的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4年)、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5年)二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精注细校,创获良多,代表了《世说新语》研究的最新水平.但盥手捧读之余,笔者也发现二书中有关词语方面的校勘或有未尽,或可商榷;兹不揣颛蒙,刊布校读札记若干条于此,敬祈方家教正.本文以袁本(《校笺》底本)为据,参以影宋本、沈校本、王刻本(《笺疏》底本)以及残写本《世说新书》.  相似文献   

15.
书证乃证明词语释义之确,犹言“谓予不信,有书为证”。然旧《辞源》、旧《辞海》中皆有举书证而失注例,见其疏略。不意修订本《辞源》亦偶有此弊,某些典故已有特定含义,只述典而无注,失之。 濠濮闲想(p1864.3):“相传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汉水(引文误,当作濮),却楚王之聘。后因以濠濮指高人寄身闲居之所。下举《晋书·范宁传》、《世说新语·言语》书证(略)。”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的隐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深受儒道双重思想影响,内心的冲突促成了形象的生动与多样。成书于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集中对该群体的言行思想进行了描述,透过该书可管窥魏晋时期在儒道合流影响下独特的隐士形象。《世说新语》三十六门,隐士近三十人,涉及隐逸思想和言行的有六十余条;且特辟《栖逸》一门,可见当时隐逸之风盛行。综观《世说新语》中的隐士皆受儒道双重思想影响,两种思想的合流渗透于隐士思想并体现在其言行中,矛盾性与复杂性更突出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世说新语》所著,又为什么书名不与《世说新语》相类似,而与已经失传许久的裴启《语林》重名。另外,其按语、小序有没有借鉴前人?上述问题正是本文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裴頠《崇有论》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頠字逸民,是晋朝的“名士”,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在当时各政治派别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为赵王司马伦所杀。他的著作有《崇有论》和《辩才论》。《辩才论》大概是讨论当时所谓才性问题的,还没有写成,他就被害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崇有论》,《晋书》把它完全载入裴頠的传中。《晋诸公赞》说:“頠疾世俗尚虚无之理,故著崇有二论以折之。才博喻广,学者不能究。”(《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照这个说法,《崇有论》共有两篇。《惠帝起居注》说:“頠著二论以规虚诞之弊,文词精富,为世名论。”(《世说新语·文学》注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南朝萧梁时代的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它与刘勰的《文心雕龙》一样,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影响扩及中外。然而,与《文心雕龙》不同,为《诗品》作注的却寥寥无几。其中,影响较广的要算陈延杰《诗品注》了。陈注完成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五八年六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开明书店本增订出版,一九六一年十月又出版了补订本,一九八○二月第四次印刷。陈注的学术贡献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的版本情况较为复杂,唐以前版本今皆不存。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在京都东寺库中发现的唐写本残卷。北宋《世说新语》流传较广,版本众多。其中,经晏殊整理过的晏氏本,被认为是现行三卷通行本的祖本。大约至南宋时,《世说新语》始有刻本,现在所知的南宋刻本为宋绍兴八年的董弅刻本,宋淳熙十五年的陆游刻本,宋淳熙十六年的湘中刻本等三种。逮至明朝,《世说新语》大盛,各种版本繁多混杂。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为王世贞刊印的《世说新语补》系列,一为袁褧刊印的嘉趣堂刻本。清代,《世说新语》所刊本基本上沿袭了前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