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论坛》1980年第6期发表了隋文广同志写的《节约不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文。隋文认为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不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或者说,“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因素。”我们的观点与隋文正好相反,认为生产资料消耗  相似文献   

2.
《学术月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的《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一文。作者说:“从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得不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这种提法值得商榷。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整个社会要顺利地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一重要原理。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丰富了这一原理。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列宁指出要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增长最快的应该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Ic],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尹世杰同志在今年的《江汉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发展农业的关系,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作了解释,指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应该包括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并认为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农产品中的消费资料,是完全符合列宁所说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从文章的整个精神来看,他是要人们重视农业的发展速度,论述加速农业发展的必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把加速发展农业建立在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基础上,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加速发展农业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我这篇文章,不准备探讨加速发展农业的理论根据,只是就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内容,是否包括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在内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尹世杰同志商榷。这些看法未必正确,请尹世杰同志和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两种提法,一种提法为两个因素:(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量的增加。另一种提法为三个因素:即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还加上一个“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我认为前一种提法好一些。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而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不能独立作为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因为所谓国民收入,是指全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新价值,即V+m。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并不  相似文献   

5.
则鸣同志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载《社会科学》80年第2期)反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指责它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其论据是不足的。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的观点是和《驳文》截然相反的。关于什么是实践,《驳文》说:“有人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实践,如同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吃饭’,‘什么是穿衣’一样地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曾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上发表《也谈认识的源泉》一文,认定“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一命题实质上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而只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源泉观。不久前,褚静宇、王之璋同志撰文(见上海《社  相似文献   

7.
拙作“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发展农业”①一文发表后,先后有刘国光、蒋振云同。志提出过一些不同的意见。③刘、蒋二同志的文章对我有不少的启发,但其中还有若干同题,值得进一步探豺。生产受料优先增长与发展农业的关系,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消题,弄清这些同团,对于进一步理解、贯彻党的发展国民被济的总方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再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就教于刘、落二同志及其他同志。不妥之处,猪指正。0  相似文献   

8.
尹世杰同志先后在《江汉学报》一九六三年第二期和《学术月刊》一九六四年第六期发表的文章中,論述了生产資料优先增长与发展农业的关系。蔣振云同志在《学术月刊》一九六三年第八期,发表了:“生产資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否包括农产品中的生产資料”一文。讀后有不少收益。同时感到还有值得商榷的問題,特提出来向尹、蔣和其他同志請教。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有些同志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学术界长期流行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观点,提出了某种异议。但是,对他们尚未展开的那些意见,公开赞成者分析得还不具体,而反对者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例如奚兆永同志就曾发表文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不能否定》坚持反对态度的。读了奚文,感到还不能说服人。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扩大再生产理论以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在这里提出一些和奚兆永同志不同的看法,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红旗》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作者是林子力同志。他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批评斯大林的所谓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他说:“斯大林明确地把所有制规定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并决定着其它两个方面。从而就使得所有制成为可以脱离生产、流通和分配而存在的独立的概念,实际上也就是把所有制简单地等同于生产资料的归属。”“恰恰正是这个‘三分法’,是马克思生前批判过的形而上学”,并且“陷入了唯心主义”。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越和林菲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技术贸易》一文,颇有新意,读后很受启发。但该文认为:“技术知识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高于技术知识自身价值的价值。”对此,我认为是值得的商榷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对于价值的源泉及其本质等基本范畴的理解问题。我们知道,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价值是由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才具有创造价值,并且创造出比自己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这种属性,其它任何物品的使用价值,都不可能具有这种属性。因此,技术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创造价值并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陈越和林菲同志也可能认为,他们所讲的技术知识也是一种劳动,并且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  相似文献   

12.
隋文广同志把节约排斥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之外(见本刊1980年第6期隋文),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不等于构成国民收入的因素。国民收入由v m构成,它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论依据、实证分析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等角度 ,论证了科教兴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还是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它对于社会扩大再生产还是否具有指导作用,有人提出质疑;也有人把它与当前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的方针相对立,从而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15.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一样都是客观真理。但是,陈中立同志在《社会科学辑刊》第四期发表的《论相对真理包含错误因素》一文中,却把真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所谓的“完全正确”,“不包含错误”的绝对真理和“不完全正确”,“包含错误”的相对真理,又用这种理论直接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包含着错误因素”。我认为,这个结论,一方面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完全割裂;另一方面又把相对真理和错误因素混同起来。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个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对斯大林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提出疑义,《学术月刊》1979年第12期刊登了洪远朋同志的《应该恢复马克思的定义》一文,认定斯大林的这个定义所包括的内容“少了许多”“不应该少”的东西,“又片面强调了一些东西”,因而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应当正本清源,恢复马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界本着“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方针,广泛开展争鸣,深入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中不泛有许多真知灼见的观点,但有些观点又是值得商榷的。如阎庆华同志在贵  相似文献   

18.
最近,学术界对于农村人民公社社員家庭副业的性質与作用問题,正在进行热烈的討論。《江汉学报》第一期发表了馬成同志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員家庭副业的性質与作用》一文。我們認为,該文在論述社员家庭副业的作用方面,比較全面充分;但关于性質方面的論述,却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馬成同志認为:  相似文献   

19.
究竟有沒有錯誤的理性认識?余学江同志是持肯定意见的。他在《学术月刊》1965年第8期上所发表的《有沒有錯誤的飞跃、錯誤的理性认識和錯誤的理論?》那篇文章中的立論根据是:如果存在錯誤的飞跃,存在錯誤的理論,就应当肯定存在着錯誤的理性认識。对此我还有些疑問。我感到,錯誤的飞跃既謂之“錯誤”,意即这种飞跃离开了从感性认識上升到理性认識的途径,因此沒有达到理性认識这个目的地;錯誤的理論既謂之“錯誤”,意即这种理論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識上升到理性认識所要解决的任务,因此是不符合于理性认識所应具有的客观标准的。在这里,我想提出三个問題談談个人浅见,并請余学江同志和讀者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1979年第四期刘明夫同志所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问题》(下简称《经济形式》)一文,比较集中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认为“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来管理好整个国家的生产与流通”。这篇文章也代表了当前不少同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地位及作用所作基本估计的观点。我以为,这一观点还需要认真加以探讨,愿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看法。《经济形式》是从社会主义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问题的。这里的“经济形式”,本来应是指的“经济联系形式”或“交换形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