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新中国60年来,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而意义深远的转型,两次转型方向相反、背景不同、方式迥异、绩效差异很大,但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轨迹.两次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尊重经济演进规律、合理确定政治权利和市场机制的边界,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目标并取得良好转型绩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经济理论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需要作出理论的阐释,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过程,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普遍为大家所重视,但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一是转型的含义及研究视角,二是转型的目标与路径选择,三是中国转型的特点.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性重大事件。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过渡性和制度阶段性情况,也说明了不确定性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转型的艰巨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当前改革攻坚由于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带管理资本学习过程的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俄罗斯及中国的特定经济转型路径、模式及绩效比较.分析表明转型模式虽然对转型初期的增长有所影响,但并不是转型绩效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不同模式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此优彼劣的必然关系,而且.两个国家还都在继续转型过程中,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还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时至今日,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转型绩效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对转型绩效差异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转型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所采取的战略。因而,必须将经济转型作为一个整体,把为当前理论界所公认的转型起点———计划经济、目标———市场经济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三者结合起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经济转型,从而解释中国、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在转型绩效上的差异。研究表明,经济转型在本质上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目的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混合经济体制转变的体制转换过程,而混合经济中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型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经济机会与农民在经济转型中的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机会是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先决条件,与经济自由和制度约束有紧密关系。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化,经济自由程度不断增强,制约经济行为人经济机会的制度约束不断发生变迁,经济机会基本格局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与其自身经济机会扩展存在正向关系,只有给予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经济机会,尽快解除扩展农民经济机会的各种制度约束,才能缓解或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渐趋向新农村的和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1):136-142
创新和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政策,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大动力。根据熊彼特和诺斯的创新理论及城镇化相关理论分析了创新和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的依据与合理性。认为创新和城镇化二者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同,创新是通过促进产品结构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来促进经济水平的高级化;城镇化通过继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结构的失衡进行矫正和修复,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规模化和合理化,使经济结构从失衡状态向均衡方向发展。实证检验也表明创新和城镇化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认为创新和城镇化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政府在城镇化发展问题上还应该有更多措施,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做好制度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切换效率,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经济理论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需要作出理论的阐释 ,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过程 ,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普遍为大家所重视 ,但在认识上存在差异 :一是转型的含义及研究视角 ,二是转型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三是中国转型的特点。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一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以体制转型为主题 ,报告指出 ,转型是包括前苏联、蒙古、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中国、越南、朝鲜及其他地区类似的和模仿的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福建省对外经济活跃,贸易量增长较快,然而面对世界绿色贸易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福建省亟需优化贸易结构。基于低碳经济视域,剖析福建省当前贸易结构的现状和贸易结构转型十分必要,有必要探讨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要素市场化与二元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尽管经历了二十多年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如今仍然要面对二元结构转型滞后的现实。要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成功转型不仅要依赖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且要提高农业自身的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使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是二元结构转型的推动力量,而要素市场化是实现结构转型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发展为泛珠三角的区域延伸过程,是中国新的空间结构变化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到2010年期间的成长方式转变、结构转型与制度演化的必然发展。澳门仰仗地缘优势,有幸地成为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中的核心地带,并将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发挥区域中独特的商贸平台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长洪 《江淮论坛》2012,(2):33-36,62
未来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将不断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企业与地区经济的普遍特征。在此前景下,中心城市和城区将沿着升级版的城市化道路继续发展,向深度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发展高度依存城市发展。未来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目标,必须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城市化道路的转型,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的阶段性及其路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东欧和东亚的主要转型国家在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领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任务,并且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转型发展阶段,这些诸多的相似性构成了经济转型的共性特征.与此同时,由于转型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因而在转型的路径与绩效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构成了经济转型的个性特色.对经济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关注其路径演化的趋势,既可以使我们把握经济转型的共性,又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探索出切实有效的转型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后期的中国经济改革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模式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的经济转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后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转型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仍然是一种处在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初级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又要注重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把市场机制的长处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第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外部条件,并且造就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两次机遇.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的现代转型.这三个层面文化转型的逻辑是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从本质上讲,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各国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加上缺乏一个有弹性可竞争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造成了全球经济的总需求无法及时消化总供给,表现为全球贸易和资本失衡的同步进行。总需求能力的减弱与全球分配法则的演变规律有关,而引发总供给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获取的高额利润。长远来讲,各国只有立足于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才能积极促进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结构性调整,需要深入推进包括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在内的要素市场改革。同时,还需要启动经济社会领域中许多深层次的改革,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全方位的改革,在收入分配结构、国有企业垄断、民间资本进入等重大经济社会领域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释放促进增长的制度潜力和改革动力,并以此为契机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化。从历史来看,任何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优势,为下一步的发展重新定位。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转移的背景,本文在厘清城市转型内涵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转型的紧迫性,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梳理国际城市发展的演化历程,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一般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毛艳华 《学术研究》2007,39(4):38-4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香港经济转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提出并探析了当前香港经济转型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发展趋势与多元化发展要求的矛盾;二是香港经济的长远战略定位是城市型经济还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三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香港自由经济体制是否需要改变或调整。文章最后提出了配合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取向和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