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存在概念化现象,使其既不能正常地作为主体参与到民事活动中去,也难以用现代民事主体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实际上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理论缺乏自主性构建造成的。制度完善应回到对所有制和法人制度理论的重新阐释。对现行法人进行外部限制和内部自治重构,可资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构建之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兴的现代部门法——经济法来说,其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的实现,首先当然有赖于经济法主体制度的正确建立和发展。正确认识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经济法主体理论既是构建成熟、完备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环节,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本质属性和理论原则存在着逻辑上的紧密联系,同时经济法主体又是衔接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要素。因此,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进的经济转型国家,我国的行业协会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对行业协会的经济法确认与规制是必要的。行业协会的功能和特征决定其是经济法主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确认其经济法的独立主体地位。行业协会的经济法规制应系统化,包括完善经济法主体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在内的各项经济法制度。  相似文献   

4.
孙长坪 《社会科学》2008,(1):93-103
国有企业概念未能表述企业法律形态,不能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我国国有企业可表述为六类企业主体概念.即公共企业、公有公司、相对公有公司、公产合作社企业、公产参股公司、公产合作企业.这六种企业又统称公产企业,即由公有资产投资者全部或部分投资形成的、含有公有产权的、具有经营性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公产企业概念比国有企业概念能更准确地表达这类企业的经济性质,更好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更好地体现现代企业的内在规律,比国有企业概念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法主体概念的要求.我国应整合现行国有企业法律法规,完善以公产企业为企业法主体概念的企业立法.  相似文献   

5.
对法人若干基本理论的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法人制度基本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了公司等具体法人制度与法人基本理论的脱节。这使得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拓展法人的基本理论。法人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在,权利能力是其人格的体现,行为能力也具有与其它主体的同质性。法人的能力与其经营范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经营范围只不过是法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法人的权力机关、组织机构是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法人机构,不能使用混乱。明确了法人制度的基本问题,使得法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事主体。法人的一切活动以其自身意志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创立现代法人制度的牢固根基。  相似文献   

6.
跨国经济公法是一个融合贯通涉外经济公法和经济国际公法的跨部门法律体系。跨国经济公法概念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大国际经济法概念和传统小国际经济法概念的理论进路。跨国经济公法概念内部包含了具有各自不同论证逻辑和实践旨趣的多元具体理论进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包括实质法进路、行政法进路、竞争法进路和宪政法进路。这些不同具体理论进路相互之间的竞争与整合,有助于促进跨国经济公法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不过,跨国经济公法的理论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自从德国民法典确立法人制度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德国民法中的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之间存在必然的附随关系,但通过考察德国民法法人制度制定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其实德国民法中的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附随关系。这一结论,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立法应当扩大法人概念的外延,使法人概念指代所有的团体主体,而非仅指代成员承担有限责任的组织,这将使我国的法人制度更具开放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责任是实现"经济法治"的重要保障,在理论与实践上,经济法责任不仅对传统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有所发展,还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责任形式。文章首先论证了承担经济法责任的主体不仅是市场主体,还应当包括行政主体,进而将经济法中的特殊责任划分为财产责任、行为责任及资格责任三类,并分别指出制度构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经济法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平的概念有不同层次的解释。法律上的公平理念着重强调各主体的最终利益的实现 ;国际经济法上的公平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交往结果的合理性。但对于公平原则是否已构成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问题 ,法学界尚存在分歧。通过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条件的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济关系及其法律秩序的实践考察 ,可以认为公平原则应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社会应为之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基础理论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众说纷纭,有必要予以澄清。我国经济法学界存在着不能正视历史。不能正视法治、不能正确认识理性的限度、不能理智对待法律部门等问题,经济法理论研究处于不能忽视和回避的困境之中。中国经济法不可能沿用传统法律部门的框架获得发展,又不能忽视法律与经济的密切联系,所以作为一种跨部门的研究方法是十分有益的。经济法基本理念是国家有限干预经济,并应以此作为渐进化理论完善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湘 《理论界》2009,(8):119-120
特殊法人是国家进行微观调制的必然产物,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现代特殊法人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在于个体利益基础之上的公共利益的欲求.它的"公私交融"、"责、权、利相统一"的特性充分体现了经济法主体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法密切相关,使经济法面临系列重大挑战,经济法传统的价值理念直接受到极大冲击。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规范,应积极回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转变视角,拓展视域,更新理念,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建立更加完备的经济法制,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同时也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监事会制度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法理的角度,借鉴民法、公司法关于法人治理的基本理论,在与公司监事会制度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应设立监事会这一法人机关,并且监事会应保护出资人与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利益,以达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锴 《学术论坛》2012,35(5):56-62
德国法上的责任直索只是一类法律问题的类称,并非既定法律原则或规则,更无"法人人格否认"之意。德国法的有关经验说明,对于追索股东责任以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问题,在学理认识上,应清晰区分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责任限制这两项不同制度,不能混为一谈;在司法实务中,应当精细区分案情,充分利用传统民商法提供的既有制度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认法人人格。  相似文献   

15.
论商事主体     
商事主体是指具备商法上的资格或能力,经主管机关登记,以自己的名义持续地从事某种营利性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在传统商法理论发达的国家,尽管都采取了商事主体法定的做法,但对于商事主体的概念、范围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规制原则。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商法典或商事通则,法律没有统一规定商主体的概念、设立要件及程序,各类商主体资格之取得及设立条件散见于不同的单行法律、法规之中。这些法律、法规所作出的规定彼此也有很大差异。商主体从民事主体中发展而来,并且从商人发展成为商法人、商合伙和商个人。商主体应坚持商主体法定和商主体真实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首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其作为部门法安身立命的根本。经济法自产生以来 ,就存异议 ,焦点是从法律部门标准上看 ,它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调整对象 ,即是否产生了传统部门法所不能调整的新的社会关系。只有明确界定其调整对象 ,才能构筑经济法本身的理论体系和经济法体系 ,充分发挥其调整功能。本文通过对经济法及其理论生成递嬗的历史审视 ,以及对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政府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范围的实证剖析 ,揭示出经济法调整对象之特殊性 ,进而明确界定经济法概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评述了当前几种关于建立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主流观点之后,对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建立作了新的探索,主张我国应建立一套审理“经济法案件”的经济法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程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民法总则中规定了三大民事主体,其中法人主体可讨论之处颇多。法人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财产的组织体,能够自我负责,其存在具有合理性。以营利与否作为法人的分类标准看似合理,实则在法律理念、理论、实践和立法技术上都存在很多瑕疵,且该标准不能反映出法人的本质差异。从私法主体自治角度得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元分类结果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外在逻辑的周延性,是从法人本质考虑的结果。同时可将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作为法人的二级分类标准。在民事主体法典化中,除考虑上述内容,对于公法人为私法活动时也应将其以特别法人身份列在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9.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既要有经营自主权,又要有自负盈亏的能力。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也无法形成竞争。在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国家虽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了企业法人制度,但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法人制度。国有企业名义上虽有法人地位,却没有法人所必须具备的独立的财产权,难以建立起财产约束机制,只能负盈不能负亏,国家对企业仍负有无限责任,企业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实质是保障个体权利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经济法责任作为经济权利、经济义务实现的保障机制,在整个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法目的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法责任因其社会性、综合性与双重性而构成自己特殊的责任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调控主体的经济违法责任、经济侵权责任、经济补偿责任和受控主体的经济法责任。无诉讼即无权利,要实现经济法责任,突破传统的诉讼模式,建立经济诉讼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