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孩次性别递进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孩次递进方法论的新拓展,本文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比人口发展模型及孩次性别递进比指标系列;开创了独特的人口指标类型及其表达形式;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探讨了应用前景,论述了孩次性别递进比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在出生性别比分析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孩次性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及孩次性别递进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以生育率下降和出生性别比升高为背景,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理论和方法。作者以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建立了孩次性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详细介绍了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概述了它们在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郭志刚教授《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模拟方法探讨》一文,从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依据递进生育率推算的出生数和根据递进生育率进行预测三个方面讨论了郭志刚教授该文中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6.
孩次递进比的计算与调整生育指标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姜全保的商榷订正了根据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公式,并进一步探讨了生育递进指标与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政策瞄准偏差是鼓励生育的家庭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社会政策瞄准的分析框架,运用“初婚—生育孩次”递进模型和生育率弹性系数对中国生育支持政策进行瞄准分析;并以K省为例,深入剖析“初婚—生育孩次”递进率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及其社会阶层差异。研究发现:(1)现阶段20~29岁女性的初婚递进率对总体生育水平起主导性作用;(2)20~34岁女性的一孩递进生育率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大于二孩及多孩递进生育率;(3)女性初婚和生育进度在不同社会阶层呈现分化趋势。当前中国各地的政策瞄准过度关注婚育进程的后端,存在瞄准偏差和低效问题。生育支持政策的重心应适当前移,瞄准对青年群体初婚和一孩生育的支持,重视对20~34岁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育龄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出生性别比变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孩次性别递进法,定义了达标生育率指标FRG和状态子空间及其基本运算规则;证明了历经概率“行列和”定理;分别导出了达标生育率对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性别比的导数公式;给出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并对结果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2014年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包括“单独”、“双独”方面的数据为基础,描述了生育政策调整下被压抑的生育潜能释放的规律性和用孩次递进比的方法预测“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初期的生育行为,与意愿分析方法相互比照,丰富了当下生育政策下生育行为预测研究。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假定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湖北省第一年内会新增二孩出生量52621人,占湖北省2014年总出生量的7?41%;三年内最低会新增139262人的二孩生育量。城乡对比发现,农村新增二孩生育占到将近六成,且由抢生而导致的堆积主要集中在农村,40岁后的高龄抢生情况不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杨晓军  陈浩 《南方人口》2007,22(3):26-30
通过孩次递进比计算方法的比较选择,本文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分别计算中国2000年育龄妇女的各年龄别孩次递进比、城乡孩次递进比、区域孩次递进比,揭示中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潜在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与儿子预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功用相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In China, the increase of the sex ratio at birth(SRB)associates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fertility level. The change of the parity structure,one of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low fertility level,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hange of the SRB. We fi nd that the de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and higher parity deters the imbalance of the SRB in China. The increase of the SRB in China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second and higher parity's correspondent level of SRB before 2000,and the fi rst parity's SRB also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fter 20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普”、“五普”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间接估计技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探讨生育水平下降过程中,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并以蒙古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生育水平下降到较低水平时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出生性别比失衡背后的生育意愿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运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近三十年来多项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生育意愿各要素的变迁为出生性别比失衡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生育意愿各要素变迁的不协调性与非均衡性——理想子女数逐步减少,性别偏好持续存在,生育目的变化不大,使得生育意愿与出生性别比之间呈现出复杂关系,在生育政策、B超技术等的共同作用下,引致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政策,打击"两非",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5.
国内以往对人们性别偏好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男孩偏好"的研究,而对性别偏好的其他类型关注很少,特别是对人们性别偏好的强度几乎没有涉及。运用国内29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结合美国、英国和德国的相关实证研究,对性别偏好的类型和强度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后发现,与西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相比,中国大学生总体上性别均衡偏好的比例更大,而无偏好的比例较小;中国大学生希望使用性别选择技术以达到生育理想性别孩子的比例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Most observers assume that China's fertility restrictions contribute to the use of prenatal sex selection. I question the logic and evidence underlying that assumption. Experts often stress that China's low fertility is largely voluntary, and that fertility restrictions are an unneeded safety valve. Others claim that China's ‘1.5-child’ loophole, common throughout rural areas, reinforces son preference or intensifies prenatal sex discrimination by hardening fertility constraints. These claims defy logic upon closer examination. Moreover, almost two-thirds of the exceptional distortion of the sex ratio in 1.5-child areas results from excess underreporting of daughters and enforced sex-specific stopping. Prenatal sex selection may explain the remaining third but probably reflects the stronger rural son preference that led to the 1.5-child loophole itself. The recent surge in sex selection of first births that has perpetuated the distortions also seems unrelated to policy. Some son-preferring parents who formerly wanted two children may now genuinely want only one.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孩偏好和再婚因素对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男性过剩人口,达到120万人。男孩偏好导致的高出生性别比显著影响未来婚姻市场,而再婚人口对婚姻市场上过剩人口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渝霞 《南方人口》2006,21(1):41-50
目前学术界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出生婴儿性别次序先后与下一孩次性别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和女婴存在漏报、瞒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本文在对三大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先从生物学、计划生育政策、医学技术三个方面,而后从性别偏好,最后从女性地位低这三级递进的层次,推演和探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从而明晰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终极原因在于女性地位低这一事实。并努力从女性地位、男性偏好以及出生性别比三者关系上构造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I present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dicators of gender bias in reproductive behaviour, using microdata based on the own-children method. The method is first tested on a large sample from India with both birth history and household records. I then apply the method to Georgia, Indonesia, and Vietnam. My estimat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Georgian couples expressing a preference for sons in their fertility behaviour closely corresponds to the proportion resorting to sex selection at high parities. I show how individual Indonesian provinces provide examples of both son and daughter preference. The method also allows me to date the onset of sex imbalances at birth in Vietnam. The approach based on the own-children method therefore provides a unique tool for estimating the diversity and intensity of gender bias in reproductiv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