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过去常用“开后门”这句俗语来讽喻那些办事不走正道的歪风邪气。然而这句使用频率颇高的俗语,而今何以不那么流行了呢?当人们冷静地洞察社会后,发现个中的缘由是:今天,在我们社会的不少地方和单位,不但公事私事混沌杂融,糊乱办理之风时兴,而且似乎用不着象昔日那样鬼鬼祟祟地走后门,而可堂而皇之地走前门了。  相似文献   

2.
下岗了,生活过得咋样?这本是记者们想了解的一项内容。没想到,一见到那些下岗的朋友,他们就大吐苦水,不怨自家的厂子,就怨咱这些搞宣传报道的。 “下岗了,就因为原先厂子效益不好,僧多粥少,没法子,叫下咱就下吧。可有些宣传口号太伤人,别的不说,就说这句吧,什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还有那‘谁砸企业的牌子,就叫谁下岗’,你怎么知道下岗的都是原先工作不努力的?你怎么知道,咱们下岗职工都是砸企业牌子的?咱下岗了也有自个儿的苦衷呀,这样一搞,更让人抬不起头了。”这是一位棉纺织厂下岗工人对记者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中国俗语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二百五”、“马后炮”、“树倒猢狲散”、“丁是丁,卯是卯”、“一女不吃两家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此类俗语,国人可以随手举出一大串。很明显,这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俗语作为语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争的事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引用了不少俗语,只是其时尚无“俗语”这一名称,而是叫做“谚”、“鄙谚”、“鄙语”、“野语”、“民语”等。汉代文献中已出现“俗语”之称。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白话小说中,“俗语”的运用俯拾即是,而且出现了更口语化的“俗语”一词。…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在高中逻辑课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老师,‘队上的稻子基本上全部收完了’一句是对还是错?”老师:“错了!”学生:“那么错在哪里呢?”老师正好抓上这个句子来加深学生对“判断要恰当”的印象,于是循循善诱地说:“很显然,这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惩办了诬告人,又将监工头表扬了一番。事后,监工头感慨万千,算是真的服了闰勤这个“倔老头”。为了接受教训,同时表彰闰勤刚正不阿、认真细致的办事态度,待工程竣工时,监工头命令能工巧匠在新落成的城墙壁上雕刻了一面鼓,一面锣,永志闰勤老头“当面鼓对面锣”的认真精神。从此,“当面鼓对面锣”一语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语叫“家和万事兴”。家庭,这个千百年来维系着社会的最小单位,到了现代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今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妇女儿童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等,究其根本,都源于家庭的不稳定。第43届联合国大会进行充分讨论,许多国家认为,加强家庭的作用,将有助于抵制和克服各种社会弊病。因此联合国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今后每年的5月15  相似文献   

7.
《快乐青春》2020,(4):42-44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这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愉快地问候之后,魏老师神秘而诡异地问:“送给你们一份大礼要不要?”(开篇直奔主题,以老师的一句问话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礼物,还大礼?那岂能不要!”班里一时炸开了锅。“既然要,那你们先猜猜会是什么礼物吧。”魏老师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8.
一史载周族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其十九世孙寿梦时“称王”,始为强国。然而,“句吴”究竟因何取名,其含义是什么?史家争议颇大。有的说是地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刘宋裴骃《集解》引宋忠语谓:“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有的认为“吴”是国号,而“句”则为夷语之发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左传》“宣公八年”孔颖达《正义》也说:“句吴,句或为工,夷言发声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句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句吴?’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句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句吴。”如此,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现代方言和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禅宗语录中“打野汉”、“东壁打西壁”、“老骨”、“蓦头楔”几个方言俗语词。  相似文献   

10.
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事物的必死性和瞬时性使得人类的生命变成了“不可承受之轻”。为了把人的生命从这种“轻飘飘”的虚无中拯救出来 ,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学说。这一学说要求每一个人对自己正在或即将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问一句 :“我是否希望它再来一遍 ,乃至千百遍 ?”并且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都要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好像它会永远重复一样。这样 ,就能极大程度激发自己对生命的责任感 ,从而在主体层面赋予瞬时性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和重量  相似文献   

11.
学问     
今天,巷子里爆出一件特大新闻:拾破烂的老王头和卖冰棍的张老太都发了股票财!“我这人民灵魂的工程师、名牌大学毕业生,论智商论学问,哪点不比他俩强?”一贯自信爱在人面前显才露能的退休教师老赵心里愤愤地想。 一回到家,他就把听来的信息添油加醋地传给了老伴,接着就从天明到天黑花言巧语苦口婆心软  相似文献   

12.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进行了语文测试。交完卷,我才想起忘写名字了。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中午,来到妈妈的办公室,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同样是老师的妈妈一听,脸拉得老长,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怎么回事?名字都忘了写,竟然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不写名字,分数都没有了,看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几个月前,到一家商店买洗发香波,营业员给我推荐了一种产品,一看,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咱三医大日化厂的“皂角液三合一”吗?这家以军人家属为主要成员的军内小厂,多年来靠生产洗洁剂之类的低档产品勉强度日,人土,产品也土。在“海飞斯”、“雅黛”等名牌林立的香波家族里,这“皂角液”算个什么?不买。不久,听说“皂角液三合一”荣  相似文献   

14.
“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了题目,也许有读者会怀疑:别是搞错了吧,哪儿来的“冷月葬花魂”?我们只知道“冷月葬诗魂”。那是《红楼梦》里“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林黛玉的警句。当时湘云出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又叫好,又跺脚,几乎为之“搁笔”,幸好想出这一句来,才将对方压倒。怎么“葬诗魂”现在变成“葬花魂”了呢?  相似文献   

15.
听,星星的歌     
巨芸 《快乐青春》2020,(4):33-35
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仿佛在唱歌。星星在唱什么歌?当然是关于星星的歌啦——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因为啊,这首歌暗藏了“星”字的前世今生。不信,你往下看———闪一闪亮晶晶。你也许想不到,这句歌词,恰好揭示了“星”的古老字源。  相似文献   

16.
几万元换来的“大锅菜” 郭培春 (医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生活好了,谁都想过得舒服点儿,看到别人家装修房子,妻沉不住气,鼓动我也出点儿“血”,把房子面貌改变一下。 装修得花多少钱?怎么装?心里一点儿谱也没有。妻说:这有啥难的,人家咋装咱咋装,不会学着点儿?于是,张家客厅里有个吧台,我照葫芦画瓢,也装一个;李家的女儿  相似文献   

17.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转载了这么件趣事: 谢无逸问潘大临云:“近日曾作诗否?”潘云:“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提笔得 ‘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如果有人打破了这种平静,就可能引起艺术构思的中断。 艺术构思是一种高度专注、集中的思维活动,当创作主体进入构思的极境时,心灵专注于审美意象,甚至整个身心都投入于审美意象,从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据传,贾  相似文献   

18.
“要照辩证法办事”──论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在新时期的功能余源培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就高度评价说:“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一...  相似文献   

19.
创业之前,我也是打工族的一员,如果不是那天的偶遇,可能我还在延续我的打工生涯。 那天我正准备外出,看到一个摆摊擦鞋的阿婆,我想她一大把年纪了还干这个,生活肯定挺苦的。我随口问了一句:“阿婆,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阿婆头都没抬便说:“千把块吧,勤快的话还可以多挣点。  相似文献   

20.
论“百善孝为先”——孝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诸德之关系●肖群忠“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长期以来,这句俗语体现着民众对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体会。那么,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究竟应该居于何种地位,有何意义呢?笔者认为: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