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一直想写一篇讨论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论文,因为我觉得比较文学名称中“比较”这两个字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的“危害”太大了。这决非危言耸听,请看下列事实: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一听说你是搞比较文学的,就立即会问:“你比较什么?”,使你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由于“比较”,所以人们在写比较文学论文时便千方百计地从甲文学中找出一个X 来与乙文学中的Y 进行比较,而不管这种比较有无必要;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便把凡是有某某与某某比较的文章统统归入比较文学,然后又  相似文献   

2.
蚯蚓 《快乐青春》2021,(4):24-26
很多同学苦恼,怎么把常见的素材写得更有创意,更吸引大家的眼球呢?今天教同学们一-个超级有趣的方法,就是让你笔下描绘的对象都“成精”。哈哈,看到此你是不是一头雾水,彻底蒙了?只知道《西游记》里有各种“精怪”,难道作文中也要出现吗?没错,说的正是此意,且往下看。  相似文献   

3.
“Flash 动画你看过吗?”,“看过!”“用 Flash 做过动画吗?”,“做过!”以上两个问题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那么我再问你:“你知道 Flash 的很多特效也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吗?”“你知道 Flash 编程基本方法及其函数接口吗?”如果你也能肯定的回答上面两个问题,那么你一定是“闪”客里高手中的高手了,请略过此文,同时也请你原谅我的班门弄斧之举。如果你还不知道 Flash 编程是怎么—回事,那么请跟我来,我们一起来领略—下 Flash 编程的风姿!  相似文献   

4.
今天,老妈说我整天只顾着玩,不学习,还把十几年前的老账翻出来讲。天,这是暑假!我一气之下写了这篇文章,给老妈讲讲中外父母之别。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会问:“今天学习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父母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二、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会问:“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好吗?”而外国父母则问:“他为人如何?”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某税务所来了一位讲普通话的某甲,住在税务所寝室里。因想找一位洗衣服的人,便去问一位不懂普通话的炊事员陈某。某甲说:“请你找一位洗衣的有没有?”陈某说:“我这里西医好几位,黄某最高明,你有什么事?”某甲指指身上的衣服,陈某领会“一定是胃痛”。因而即去找来黄医生,一同来到某甲房间里,并说:“西医已来。”某甲看到这位洗衣者身背皮包,派头十足,因问:“你是洗衣的?”黄说“是”。某甲即将换下的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这时黄医生不觉一惊说:“同志,  相似文献   

6.
那天店里进来一个穿皮夹克的小伙子。进门后,小伙子把手里提着的挎包放到柜台上,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叫我给他拿瓶矿泉水。我往钱箱里看,发现找不开,便到对门烟摊换零钱。 摆烟摊的大爷接过那张钱捏捏,又对着阳光看了看,疑惑地说:这张钞票软塌塌的,会不会是假的?听他这么一说,我接过来使劲甩了甩,果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赶紧回到店里,用商量的语气对小伙子说:“你这钱恐怕有问题,能不能重新换一张?”小伙子惊讶地接过钞票,用手捻了捻:“不会吧,刚从银行取出来的工资,难道还会有假?”我坚持己见:“这钱我不敢收,对不  相似文献   

7.
《快乐青春》2021,(4):42-44
模拟考题:你的同学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时刻不忘幽默搞笑、对各种食物没有丝毫抵抗力、想法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请选择你身边的一个同学来写一写,要求写出人物特点,表现出其“奇”的一面,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8.
最近与一位网友在网上聊天,他说能轻松地打开我的信箱,正在我怀疑之余,他已真的把我的信箱打开,并把信箱内所有信件的内容一一告诉了我。这真是叫我大跌眼镜:“你这么神?难道你是黑客?”他笑了:“这其实很简单,大多数人为了便于记忆,信箱的密码一般选择自己的生日或电话号码,这样试几次就会把你的信箱打开。”听后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事后我一琢磨,可不是吗,如果是比较要好的网友或同事、同学、朋友,一般会知道对方的生日或电  相似文献   

9.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块聊天,有位家庭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所有同学炫耀道:“我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块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苏格拉底想了想,拿出一张世界地图,问他:“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那位学生指着地图扬扬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相似文献   

10.
“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很多读者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一种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征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得的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腿都软了”、“我这个症状肯定不是‘非典’吗?”“我从外面买回的东西要不要用消毒液擦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法律之家 律师的儿子放学后在路上贪玩回家晚了,同学问他:“你回家晚了,会挨你爸爸打吗?” “不会的,爸爸是律师,如果他打我,妈妈就会申请缓刑,再向我奶奶提起上诉,就可宣判无罪释放。”  相似文献   

12.
马列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但它的基本原理却不会过时。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传统观点。过去,我们在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时总是说:“我们的时代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这种批判的不彻底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肯定“没有过时”,并没有回答“是否会过时”的问题。今天的时代没有变,明天、后天的时代也永远不会变吗?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不会过时呢?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害伯提  相似文献   

13.
巨芸 《快乐青春》2020,(1):37-39
一说汉字与艺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书法。是啊,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字的线条,能像汉字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形成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呢?不过,你知道吗?“艺”这个字最初和书法可是一点儿也不沾边儿,它的本义是种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4.
书架上摆了一排书,看不到封面,只能看到书脊上的书名,有《怪兽村》《热闹的小山村》《村里村外》《小村里的那些事》……你会选择看哪一本呢?不用想,许多同学的眼球肯定会被《怪兽村》这个书名吸引。怪兽村,村里难道住的都是怪兽?这些怪兽可怕不可怕?会吃人吗……有了这些疑问,就会急于去了解。  相似文献   

15.
甲:近日阅读报刊,见有“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议论,对这两种说法,你如何看? 乙:我以为,从直观上看(暂不看其立论根据和具体论说),这两种说法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生活领域的客观现实,可以说是对我国新时期道德生活新情况、新问题从一个方面的真实写照。 甲:何以见得?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很多同学爱说的一句口头禅。不少同学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两节课时间流水般地过去,文章还是一个字也愁不出来……”,如何摆脱这样的苦恼呢,下面几点做法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南郭子綦靠着棹几坐着,仰着头,望着天,从容地吐着气息,那种出神的样子,好象是脱离了自己的躯体一样。他的弟子颜成子游侍立在旁边很诧异地说:“先生啊!这是什么原故呢?原来人的身体可以使人象一株枯木吗?人的心灵可以使之象一堆死灰吗?为什么您今天靠着桌儿的样子和往常靠着桌儿的样子大不相同呢?”子綦直呼子游之名说:“偃,真好哇,你发的这个问题。现在我已经把自己忘掉了,你知道吗?这个境界是很高的呀,好比是音乐,你只能听到人发的音乐的『人籁』,却不能听到地发的音乐的『地籁』,即或你能听到『地籁』,那么你绝不会听到『天籁』的——就是那天发的音乐啊!”子游说:“那么,您可以告诉我这个不同的境界吗?”子綦说:“大自然吐出一种气息,它的名称叫做『风』,这风不发作则已,如果发作了,能使万物的窍孔都怒号起来的,你不曾听见那呼!呼!  相似文献   

18.
甲:1987年6月在安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哲学与改革讨论会上,听到你关于“一分为三”的发言,引起了我的兴趣,但也有许多想不通的问题,因此,我想请教一番,你说行吗? 乙:完全可以,但不是请教,而是共同研究,也可以互相争论。甲:你是在什么时候提出“一分为三”的? 乙:确切些说,1982年3月正式形成“一分为三”观  相似文献   

19.
“了”,在现代汉语中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边作语助词,表示行为过程已经完成,有时是时态助词,有时是语气词。如:“天亮了”,“他走了”,“他到了好久了”。有时它只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如:“天快下雨了”,“他马上就来了。”有时它表示祈使的语气,如:“你可以走了”,“你就别操心了”。有时它又表示感叹的语气:如:“糟了!”“太棒了!”“好极了!” “了”字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作语助词的。现代汉语的语助词“了”,也是从古代汉  相似文献   

20.
开心做作业     
“功课做完了吗?”这几乎是每位做父母的下班回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它凝聚着父母们的许多期望,也包含着他们的许多焦虑。做家庭作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孩子讨厌做功课。父母监督过严,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个头痛的问题折磨着许多父母。有的话天天说,效果未必好。如果一位厂长每天下班时都守在厂门口问工人:“你定额完成了吗?”这和一回家就问孩子功课引起的心理反感,恐怕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不问问:“今天你什么课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球赛胜负如何?”“你借到了什么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