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学网聊     
每天下班回家,我和儿子总是轮番趴在电脑前,痴迷程度可想而知。一次,母亲好奇地问:“电脑里面到底有啥好东西啊?看把你们俩迷成什么样子了!”我随口答道:“您不上网不知道,网上可是别有洞天呢!您可以和远在天边的人聊天,也可以和他视频。也就是说,您能看到远在天边的人。”母亲看上去有点兴奋,“真有这么神奇啊?”“那当然了。”  相似文献   

2.
《诗经·邶风·静女》是一首短小、活泼、优美的爱情诗,全文总共只有五十个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艹爱))而不见,搔首踟(足厨)。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悦)怿女(汝)美。自牧归(馈)荑,洵美且异。匪(非)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中所说的“彤管”是什么?“彤管”与下文的“荑”是一物还是二物?千百年来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彤管’有人说是红色的笔,有人说是乐器。古今学者,对此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只有朱熹说‘未详何物’,态度最为谨慎。”王力先生主编的  相似文献   

3.
偶翻今年四月号《长安》文学月刊,在一篇文章中引有这样一首诗:《爱我吧,海》 爱我吧,海, 我默默说着, 走向高山…… 弧形的浪谷中, 只有疑问, 水滴一刹那 放大了夕阳 据说这就是近年来在青年中风靡一时的所谓朦胧体诗。读后确实使人感到“朦胧”;恍兮惚兮,不知所云!是“海”爱“我”?还是“我”爱“海”?“我”、“海”、“山”,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浪”和“谷”又是怎样捏拢到一块的?为什么还是“弧形”?诗,无非是状物抒情。那么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什么意境?说明什么问题?这使我联想到最近在北京看过的一个外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些作品我不懂得叫什么艺术流派,但我想是与朦胧体诗有点亲缘关系吧。比如有一幅画,画面上直直地画了几条黑杠子、红杠子、兰杠子,此外,什么也没有了!这是要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按劳分配的“劳”?怎样计量这个“劳”的大小?弄清这一点,对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劳动的潜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流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物化形态;有人认为是三者的综合。这些意见都有道理,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  相似文献   

5.
论爱是感激     
假若人类失去了爱和美,这个世界真是无法想象。然而,“爱”到底是什么? 1.原本意义的爱,是作为纯情感的爱。所谓“纯情感”,是指人的精神生理所呈现的一种亢奋状态。这种爱同其它的纯情感——如喜、怒、哀、惧的不同在于,一般的纯情感,只是“我”对“非我”的一种被动性反应,这种反应的倾向和程度,一般只取决于“非我”对“我”的利益。这就是说,一  相似文献   

6.
幽默     
爱的程度 一对恋人进了一家高级餐馆,坐定后,女的拿起菜单看起来,发现爱吃的菜都很贵,她便问道:“你到底爱我到什么程度?” 男的也拿着菜单回答:“我看要超过咸肉,不过还没到烤龙虾。”  相似文献   

7.
盲盒是新阶段资本逻辑支配下创生的新概念商品,其背后渗透的是消费主义社会思潮。资本瞄准部分精神空虚的年轻人“趁虚而入”,制造出盲盒这一虚假需要,导致受蛊惑的青年迷群在“虚假需要”和“虚无意义”的追逐中出现病态的倒错;利用大众传媒营造出自由、时尚的“消费幻境”,从而诱惑、捕获消费迷群,导致青年迷群在“伪时尚”和“伪自由”的消费体验中丧失真正的个性与自由;最终通过消费派对的“盛宴狂欢”诱导消费者,导致沉浸在消费派对中的消费迷群形成物化人格,走上舛误的消费之路。因此,必须全面深刻地剖析、批判盲盒中的消费主义,教育引导痴迷于盲盒的消费者走出消费主义的歧路。  相似文献   

8.
张文:老李同志,最近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围绕着“异化”是不是矛盾规律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请你作些解释好吗?李武:好,我们一起讨论。你有哪三个问题搞不清楚呢?张:我搞不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叫“异化”?能不能先给“异化”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大家根据同一个定义来讨论它是不是矛盾规律,免得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李:让我先听听你对“异化”的定义有些什么看法好吗?张:我对什么叫“异化”还搞不大清楚。不过,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这样说:“究竟什么叫异化?打个比方说,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地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母亲当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象她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  相似文献   

9.
认识的“唯一泉源”是实践还是物质?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认识泉源”的含义是什么? 有人说,认识的泉源所揭示的是关于“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或“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这是认识怎样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从哪里发生”的问题。它所揭示的是人们怎样开掘认识泉源,而不是揭示认识泉源是什么。“人的正确思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能创立新的史学体例,提出全新的史学观念,推动中国史学进入新的阶段?就因为他有新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司马迁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创造从怀疑开始 古代学者指出司马迁思维的特点是“爱奇”。扬雄说:“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法言·君子》)。  相似文献   

11.
(一)哲学与真理的追求我们研究哲学,首先要明确研究哲学的目的。我们为什么研究哲学呢?我们研究哲学,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何谓真理?真理就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正确认识。西方所谓哲学的本意是“爱智”即爱好智慧。何谓智慧?智慧即正确的认识及其运用。“爱智”亦即爱真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充分表现了哲学家应有的态度。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追求智慧,亦即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2.
幽默     
请等一分钟 有人梦见自己和上帝对话。 “伟大的上帝呀,1000年意味着什么?” “一分钟罢了。” “哦,至高无上的主啊,在你眼里1000个金币意味着什么?” “一个铜板罢了。” “慈悲的主啊,请赐给我一个铜板吧。” “好的,请等一分钟。”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无题二则 男:“你认为和像我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快乐吗?” 女:“当然!只要他不是你。” 男:“我爱你,胜过爱世界上其他的人。” 女:“什么!你还爱过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有人戏称在千官万权中最小的主任——班主任为“班级总统”。然而这个总统所管辖的则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的一群“小皇帝”、“小公主”,这又需这个总统做大量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把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组织成一个讲文明、守纪律、懂礼貌、团结友爱、共同奋进的班集体。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有关班主任管理艺术作一初步探索。一、用爱服务于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处在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胆大,敢说、敢做。而这些99%都是独生子女的孩子,受着家中两代甚…  相似文献   

15.
论创作客体     
如果有人问:文学创作的客体,即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什么?许多人可能会这样回答:客观现实。猛一看,这个回答似乎是正确的,“唯物主义”的,天经地义的;而且几十年来我们也一直这样看待。然而事实上这个回答是非常笼统的,是很不确切的。“客观现实”,这几乎就是人类社会、外在自然、小至无内、大至无外的一切事物,难道它们都是文学创作的对象?天体运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但就它本身来说,是文学创作的对象吗?爱兹病毒的活动情况也属于客观现实的范畴,文学要写它吗?相反,人的情绪、情感、感觉、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民主的精神何在?——梁漱溟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化民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中国为什么缺乏民主的法治化(by the people)?法治化民主,其理性框架背后的真精神是“爱”,是超越自我,通达“他心”,形成个性和人的尊严的“爱”。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有人说,爱藏在父母的怀抱里;有人说,爱藏在亲人的关怀中;我要说,爱就藏在饭碗里。那次吃饭时,我发现了这种爱。星期六的早晨,我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起来,那几个辅导班都在等着我呢。妈妈说:“来不及做饭了,幸好前几天买了两袋方便面,今天就凑合着吃吧,吃完还得赶紧去辅导班呢。”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爱宠物,年轻人也爱宠物,有道是年岁不同,玩法迥异。你们知道如今的年轻人是怎样一个玩法吗? 随着最初的电子宠物发展到眼下的网上电子宠物,这个虚拟世界的古怪精灵几乎风靡全球。事实上在我们的都市里网上养宠物正悄然成为一些已经“触网”的年轻一族们的时尚爱好。 眼下互联网上的“电子宠物”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纯粹在网上领  相似文献   

19.
做什么生意才赚钱?可以说是不少生意人绞尽脑汁的一个难题。时下,我们有些生意人爱赶潮,今天看到人家做什么生意赚钱,就不顾自身条件而争相仿效,只可惜大家同挤一条独木桥,难免会落个“僧多粥少”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生活方式一系列的革故鼎新。生活方式的改革对每个人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促进人们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乃至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因此,研究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生活方式变革的动因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个人的情趣和爱好所致;也有的认为是某些人心血来潮,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结果;还有人则固执地归于“命运”的安排。总之,在这些人看来生活方式的变革只是人们头脑、思想或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生活方式的变革恰恰不是人们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直接产物。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