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网络视频监管遵循制度逻辑与技术逻辑两条路径不断演进。迄今为止,中国网络视频监管制度逻辑与技术逻辑演进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单一轨迹演进规律和交叉轨迹演进规律,但其交叉协同演进未能充分展现出来,交叉协同演进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推动中国网络视频监管制度逻辑与技术逻辑健康发展,应加强网络视频监管的统一管理,创建网络视频监管制度动态建构机制,并建立网络视频监管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小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5):35-39
有关性别与科学的智力迷思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种观念:大脑存在性别差异,只有抽象思维(男性思维)适合科学学习,以及母性非智性。这些智力迷思与事实真相并不一致,但由于社会性或历史性力量的作用,其影响至今依旧普遍而深刻。批判性地反思有关性别与科学的智力迷思,有助于为女性的科学弱势提供客观而公正的归因。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生态价值观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过程而演进和变化。由于人类长期来过分强调人的因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必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不重视,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相当突出,尤其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创造空前物质繁荣和高度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祸根,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重新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迫切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反思勃然而兴,许多新思维、新观念进入全球化语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单一化的危机。没有文化的多样化,不可能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对人类以往的生态价值观进行变革和重构,不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就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命运。无论在世界,在中国,这场关于生态文化的反思,是卓有成效的。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道德判断的三种形式“是然”、“应然”和“意味”都不能反映道德的本质,因为它们都把道德问题归结为某种认识形式。道德本质上不是一个知识问题,而是个关于情感合度、行为合宜的问题。只有达到了情感合度、行为合宜,才能使自己获得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6.
秦雪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171-179
近年来,智能广告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智能广告研究中在话语体系的厘清、历史脉络的梳理、演进机理的甄别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术对话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研究的推进。通过对智能广告演进逻辑的考察发现:智能广告的话语体系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业界日常实践话语体系如程序化购买、数据管理平台、程序化创意、效果优化等,二是学界理论话语体系如广告智能投放、消费者智能洞察、广告智能创作/广告内容生成、广告智能应对等;在演进过程中,智能广告经历了萌芽阶段、广告智能投放高速发展阶段、广告智能创作飞速发展阶段、线下广告智能化探索阶段,呈现出叠加融合的演进脉络;价值取向与市场环境构成了智能广告的演进机理,智能广告的价值取向包括工具化、人性化、降成本、数据化、控风险,市场环境包括对传统广告业务流程的颠覆性升级、市场主体的劣汰与更新、市场边界的模糊、新的生态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贾如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2+129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内蕴科学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永恒课题。从理论维度看,党从经典作家的学术旨趣中总结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原则,吸收了其中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政治权威、党的政治纲领、党的团结统一等真理性观点;从历史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航程经历了启航与初探、前行与偏航,纠偏与调整、行稳与破浪四个阶段,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从现实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持续发挥着问题破解、固本增效、方向校准、行稳聚力的实践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辛亥时期,是社会各界对青年现实价值开始认识并深化的时期,革命党人、进步人士、青年群体自身、官绅都从特定的角度肯定了青年的现实能量.但由于角度不同,这种体认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程勉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15-419
十六大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科学内涵可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战略路径呈现的演进脉络为立足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时期,其现实态势表现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城镇化滞后状况向快速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由国富走向民富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杨万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中国的扶贫脱贫模式通过政府及众多参与者70年的艰辛探索,对社会贫困群体从一般性救济演进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大水漫灌的救济式扶贫到赋能与保障同时并举,赋能为本,保障保底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新模式,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并对国际反贫困实践贡献了中国经验。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全面脱贫已无悬念,并将作为历史性功绩载入史册,但相对贫困问题和激进扶贫后的返贫问题将是今后更为复杂和持久的挑战,需要各方参与者毫不松懈地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继承传统广告核心理论,结合计算主义思想提出了计算广告学的界定。在进一步分析计算广告的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归纳了计算广告的三种典型形式:文本分析型、用户分析型和用户参与型。从美学的视角分析计算广告强烈的逻辑计算特性所彰显的不同于传统广告的审美特征,具体研究计算广告表征在朴素美、数学美以及和谐美三方面的审美特征,试图为计算广告的技术创意与审美接受之间的融合提供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化,推理形式的不同类型构成了不同的逻辑系统,有效性概念相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同时,系统内的有效性又分为语形有效性与语义有效性,它们分别可由形式证明的方法和语义解释的方法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13.
陈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1):10-16
对权力的监督是一个多面向的过程及行为,既包括对公权力行使者的监督也包括对监督权的再监督。无论是权力监督的理论逻辑还是客观数据都表明,对监督者实施有效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提升腐败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梳理近年来监督者权力腐败案例发现,直接干预案件、利用影响力谋取私利、为家人谋取利益、因监督权缺失导致的监督不当是监督者权力腐败的4大基本面向。对监督权实施监督难是由多重因素所致:权力具有扩张性的本质特征,使监督者有逃避监督的本能冲动;制度结构的内在阙如,使监督难以有效实施;信息不对称,使外部监督处于困境;监督具有滞后性,严重消解监督效能的发挥。对监督权实施有效再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须从坚持监督与制约同步推进、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督权问责体系、加强监督制度体系的数量供给和质量提升、培育良好政治文化等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4.
李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99-110
移动互联时代的自媒体正迅速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变量,“无名者”的出场让乡村的媒介化趋势日益凸显。媒介与乡村社会的研究拓展,需要探寻乡村媒介实践的不同场域,同时将媒介化视作一个“元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理解。“实践—生活—结构—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性解释框架,可以被用来考察乡村媒介化的现状以及贯穿其间的媒介逻辑。自媒体实践案例表明,乡村的媒介化存在三方面的经验证据:一是个体生活样式的变革;二是资源分布结构的转型;三是文化生产逻辑的转向。自媒体作为一种“元资本”对场域内其他权力形式的放大效应,是贯穿乡村媒介实践的底层逻辑。媒介化乡村的反思与建构需要着眼于三点:一是从“我们”的主体构成出发,构建以自觉性、反思性、创造性为内涵的媒介实践智慧;二是解构并重构乡村的真实性,以矫正乡村社会关系的过度虚拟化倾向;三是从“元治理”结构出发,建立呈现与控制并举的乡村信息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吕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21-26
中国梦是现代化基础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之旅中由隐形线索到显性逻辑的发展。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首先开启了关于中国梦的探索之旅。其立足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层面进而扩展到经济维度的西方现代化,最终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遭受失败。“一体两翼”的中国梦切入民众实际社会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应有之义,蕴涵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现实图景,浓缩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人的美好愿景和前瞻性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归宿。 相似文献
17.
曹诗权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2):5-18
在历时性视觉,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作为历史范畴,呈示出从家庭主义经由个人主义到国家主义的演进规律。在共时性视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作为社会范畴,表现出公法化、社会化时代走向。现代产业分工和社会保障事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代人的需要结构中精神需要的增强,文化结构中个人独立性意识提高,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的上升与主导作用,是影响未成年人监护法现代变革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的制度理念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家庭责任、轻国家责任,重亲属监护、轻社会监护,重私力自治、轻公力干预,重固有传统、轻继受文明,重扶养关系、轻监护体系,重身份伦理道德、轻法律规制调整,重单位基层义务、轻政府公益保障,重人身监护、轻财产监护的特点。中国民法典重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必须充分考量近40年的改革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驱动,遵循六个规律、五项原则,把握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何跃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64-71
历史而言,维稳是一个老问题。当下维稳出现了某些新元素,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一种体制化维稳。权力配置资源,以资源补偿为维稳方式,是一种应急型、事后型、运动型的维稳。通过对当下维稳的成因与效果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维稳体制以人治为构建方式,长久运行将消解法治。而通过对维稳法律依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维稳过分重视政府作用,忽视公众在维稳中的主体作用,同样不利于民主和法治的构建。为此,要矫正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与困境,必须扩大维稳的公众参与,既实现公众权利,又有利民主的实现,如此方能真正稳定。 相似文献
19.
道德适应是一种道德流动的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我们对新的道德环境的需要与价值认同,是他者世界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道德适应的逻辑可能主要是从道德适应的形式之维与实质规定两方面加以展开,道德适应的形式主要细分为道德传播与道德涵化;道德适应的逻辑衍化以融合和分离的状态显现,最终分化为道德认同、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内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陈焱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549-552
自决权作为一项集体人权,在20世纪后半叶对国家的独立、新秩序的构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因对自决权误读和滥用给有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并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良好秩序带来威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解析自决权内涵的历史变迁,有利于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国际秩序与和平,解决好国内稳定与和平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