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快到了,本以为像往年一样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不料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师对我委以“重任”——给全班同学拍照。“天哪,那我岂不是不能玩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正不知该怎么拒绝时,老师又发话了:“身为班长,你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为同学们记录精彩瞬间……”“那我还有时间玩吗?还能兑换奖品吗?”老师就是老师,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本来是参加完十个活动,才能兑换一个奖品。”  相似文献   

2.
“妈妈,我有没有父亲?” “没有,可是有一个男人为你的出生提供了种子。” “玛丽,真巧,今天碰上你。哎呀,怀了孕啦,都这么大了?什么时候生呀,哎,你什么时候结的婚?怎么都没告诉我一声?” 玛丽原来同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几个月前因为  相似文献   

3.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是梦到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第三个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  相似文献   

4.
好不容易到了春天。这期间,我一次也没回娘家,父亲也一次没来看过我,他还在生我的气。一天,母亲偷偷来看我,一看我和儿子上午10点才吃早饭,而且是烤饼加开水,眼泪就落了下来。母亲说:“走,回家,妈给你们做顿热饭。别怕碰着你爸,他天天这个点儿去公园看人下棋,不在家。”母亲做的面条,儿子吃了三小碗,里面有荷包蛋、菠菜、西红柿。母亲看着外孙狼吞虎咽的样子,眼泪扑簌簌往下流:“以后天天上午9点半来家吃饭,不来,我就做好给你送去。”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午9点半领着儿子去娘家吃饭,每次都没有遇到父亲。有时我的自尊心阻止我去,可看到儿子淅渐红润的小脸,我又不忍心苦了儿子。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无题二则 男:“你认为和像我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快乐吗?” 女:“当然!只要他不是你。” 男:“我爱你,胜过爱世界上其他的人。” 女:“什么!你还爱过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6.
爸爸突然推开我的房门问:“你是不是又在搞什么‘非法勾当’?”爸爸嘴里提到的“非法勾当”,是指我在偷偷玩游戏。我慌忙解释说:“没有!真没有!”“那为什么到现在作业还没做完?”爸爸非常恼怒地说,“从你放学到现在,快四个小时了!”爸爸的责问,我心知肚明,也无力反驳。  相似文献   

7.
“Flash 动画你看过吗?”,“看过!”“用 Flash 做过动画吗?”,“做过!”以上两个问题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那么我再问你:“你知道 Flash 的很多特效也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吗?”“你知道 Flash 编程基本方法及其函数接口吗?”如果你也能肯定的回答上面两个问题,那么你一定是“闪”客里高手中的高手了,请略过此文,同时也请你原谅我的班门弄斧之举。如果你还不知道 Flash 编程是怎么—回事,那么请跟我来,我们一起来领略—下 Flash 编程的风姿!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25日,我被顶头上司——美联集团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叫去。总经理倒上一杯咖啡后,问我:“王先生,你难道不想对你的大区经理们说些什么?” 面对这些刚刚由自己招聘来的大区经理,说些什么呢?最好的方式是讲述自己。我走上台,向台下的人问:“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一位回答我?”大家相互看了看,不知这个问题是什么。“你一  相似文献   

9.
特别的除夕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这是一个特别的除夕。伴随着电视机里“春晚”开幕倒计时的声音,我也越来越兴奋。而此时我并不在家,那我在哪里呢?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太好啦!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啦!”听到我的喊声,妈妈一骨碌从温暖的被窝儿里坐起来,猛地一拍脑门儿,“我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去太湖陪你爸爸过除夕。我们先不告诉他,给他一个惊喜好吗?”“太好啦!”我终于可以见到爸爸了。  相似文献   

10.
“点穴战术”:敢于挑错 许多人认为,你到一家单位应聘,用人单位就是“爷”,你还不装孙子,尽捡好听的话恭维着?如果你说“爷”这里不行,那里不好,“爷”会说:咱不好你到好的地方去呀?给“爷”心里添堵,岂不是给自个儿找死吗?其实未必。北京有一家大公司。招收职员的信息引来了不少大学毕业生。负责招聘的主考官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本公司工作?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唱颂歌的,有人说,因为你们是知名企业,发展前景广阔,能够施展我的抱负;也有人回答,因  相似文献   

11.
你最熟悉的人是谁?当然是你自己啦!正因为如此,大家最常见的,就是第一人称,即以“我”为主角的作文。那怎样才能把“我”写得更有趣、更有创意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不是我,我是别人”。  相似文献   

12.
当家伟突然提出离婚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颤抖着望着他,哑着嗓子问:“是开玩笑吗?”“不是。”他冷冷地转过身。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对他喊:“为什么?我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了?谁?她是谁?”他阴沉着脸,轻轻一挥,就把我抛到了沙发上:“她是谁不重要。离婚协议书给你,我不会亏待你的。”随即扔下两三片薄纸。我泪流满  相似文献   

13.
“这真不可思议…””它以前就这样。”“它昨天还在工作。”“一定有硬件问题。”“你敲错了什么导致它崩溃了?”“你的数据里有些奇怪的东西。”“我有整整一周没碰这些模块了。”“你一定弄错了版本。”  相似文献   

14.
肖红这位才女之所以能被鲁迅先生誉为比谁都更有前途的作家,那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慧眼敏锐地看到了她的笔致放射着的异彩。虽然这“彩”还未能尽放,但那“异”确是独具的。别林斯基说得好:“每个伟大诗人的创作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创的世界。”老托尔斯泰说得更亲切:“实际上,当我们阅读或思考一个新作家的一部艺术作品的时候,在我们心里产生的一个主要问题经常是这样的:‘喂,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呀?你在哪一点上跟我所认识的人有所区别?关于应当怎样看待生活这一点,你能够对我说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呢?’”(转引自米·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独创”、“新鲜”,正是肖红所追求并且达到了的。有人说肖红不是小说家,具散文家  相似文献   

15.
张文:老李同志,最近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围绕着“异化”是不是矛盾规律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请你作些解释好吗?李武:好,我们一起讨论。你有哪三个问题搞不清楚呢?张:我搞不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叫“异化”?能不能先给“异化”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大家根据同一个定义来讨论它是不是矛盾规律,免得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李:让我先听听你对“异化”的定义有些什么看法好吗?张:我对什么叫“异化”还搞不大清楚。不过,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这样说:“究竟什么叫异化?打个比方说,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地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母亲当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象她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6.
刚在床上躺下,电话就响起来了:伙计!我昨晚给Windows设了密码,今天进不去了!”我大惊道:“你设了什么密码?我明天帮你搞定吧!”刚要挂电话,可电话那头说:“只是几个数字。”“咦!”我灵光一闪:“你是不是用小键盘打密码的?”朋友说:“是。”我几乎是喊着说:“你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再打一次”。“搞定了,为什么不能用小键盘打密码,要用主键盘的数字键呢?”朋友不解地问道。我不禁哈哈大笑:“小键  相似文献   

17.
一日在朋友家喝茶,有位女士动辄“我老公”云云,举座皆不应和.三番五次,友人终于直言:“请你不要开口闭口老公.”女士问:“为什么?”友人说: “我们都不认识你老公,话题也同你老公无关,干吗老提你老公呢?你是想表白你特别幸福,还是在提醒我们男人别对你有非分之想?”彼此都是好朋友,说话不顾忌轻重.女士哈哈一笑,说:“我再不提老公了.”友人又道: “这是起码的公共礼仪.”  相似文献   

18.
女儿放假回家第一天就扬言:这个假期你们谁也别劝我吃东西,我要减肥! 女儿在家少吃或不吃,这对母亲来说有点痛苦——当你精心做好饭菜叫她过来吃,她却躲在房里不出来,昨办?想起她的宣言。好吧,不吃就不吃,少吃点也不会饿死人。 等我自己吃过了,笑着走过去跟女儿说话:“女儿啊,你很幸运!我要祝贺你。”女儿一愣:“怎么说?”我呵呵地笑:“你碰上了一个不强迫你吃东西的妈妈。要知道世界上这种宽容的妈妈可不多啊!”女儿先是点头认同,很快却抬起头,也对我抛来一脸坏笑:“妈妈,我也祝贺你,你也很幸运!”轮到我一愣,“为啥?”“你碰到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客人     
开头写法一扣题提示写什么:家里来客人本是高兴事,可几个月前我们家来了一群神秘的客人,现在想想还觉得惊险刺激……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窝在沙发里享受阅读时光,爸爸上网,妈妈晾衣服,祥和而美好。突然,阳台上传来妈妈的惊叫声:“啊!老公,快过来!”“怎么了?”我和爸爸像触了电一起跳起来,不约而同地奔向阳台。一向坚强勇敢的妈妈从来没发出过这种叫声。阳台上,妈妈手里抓着湿漉漉的床单,身子僵硬,一脸惊恐。她语无伦次地说:“墙.....墙上有超级大的蚊子,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那么多的蚊子,哎呀,吓死我了!”  相似文献   

20.
唐厚产 《理论界》2005,(8):190-190
交际中的超越同一律是指“以发话者和受话者共同的心理预设为基础,以不影响交际双方理解一致性为前提,通过语义转变的变异形式,达到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手段”。〔1〕它在表达层面偏离同一律要求,但在理解层面仍可达到“同一”。例如:一个家境贫困的学生,在食堂就餐,他总是买最便宜的豆腐吃,同学发现了就问他:“你为什么总吃豆腐?”他说:“我特别喜欢吃豆腐,豆腐就是我的命。”一天食堂卖红烧肉,他实在忍不住就破例买了一回肉,同学看到了又问他:“今天怎么不吃豆腐了,你不说豆腐就是你的命吗?”他答道:“见了肉,我就不要命了。”“豆腐就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