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左翼政治势力在掌握拉丁美洲多国执政权十多年后,逐渐显现出衰弱趋势,该现象在巴西尤其显著。同时,21世纪前十年里拉美地区中间阶层的人数不断增长。巴西以收入划分的中间阶层已占全部人口的近一半。该阶层在巴西被称为新中产阶级,在反对左翼政府的游行示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们投给左翼政党的选票也逐渐减少。新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向上流动受益于左翼政党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但他们却在近几年里转变了对左翼政府的支持。理解新中产阶级的特征及其政治倾向,有助于从社会支持基础的角度理解巴西近年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巴西新中产阶级依然存在的经济脆弱性使其重视工作和自力更生的意义,由此更偏好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此外,原有社会网络的维持使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受家庭主义、熟人网络和福音派教会的深刻影响,重视私人利益且不关心公共福祉,由此加剧对政府社会福利项目的反感。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结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世纪新阶段思维范式的重大转换与创生。本文通过对这一崭新思维范式形态的诠释与解读,认为"和谐"价值旨归是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现代、迈向更高文明的直接表现和基本要求,也是一种解决人类和谐与冲突张力失衡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是一种人类社会最高价值诉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角度,根据划分最优货币区的指标对经济体进行划分,寻找经济区域不协调的根源,按照产权界定理论,进行区域之间联合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措施,有意识引导资源的定向流动,解决区域经济摩擦。最终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建立区域联合的指导性框架,为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理论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叶忠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1):78-80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路径,其中的产业转型与提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已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对我们有诸多启迪.对此,我校经管学院师生集组研究了这一问题.本文介绍分析的便是一些典型国家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实践,希望能对我国发展中的产业进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单丽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33-42
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村级学校数量的持续减少。 文章试图对这种“因改善而消亡冶的现象做出解释,通过对中央政策和县域实践的考察,揭示教育均衡政策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之间的关联。 在县域的政策实践中,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强化了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目标替代冶,产生了政策扭曲,其结果是村级学校的局部改善与整体边缘化,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危机。 文章对教育发展政策中的“硬件偏好冶与“投入导向冶作出反思,引入教育生态的概念,强调树立整体性的政策观,以重建教育生态为核心政策目标,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发展环境的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6.
余梓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81
目前,我国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但对广大内陆众多的省际边界特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上,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长期以来,李俊杰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极大地关注着我国内陆省级边际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运用比较的方法和有关经济学理论,从发展较快的鸟昌经济一体化与进展相对缓慢的西成经济一体化的对照分析中,阐述了组织化的内涵和特点.肯定了组织化在区域地方政府协调发展的关键作用,并认为推进西成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是组织化.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2):9-14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之上,以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整体目标,以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配置、人际利益关系协调整合为核心内容,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平等自由为价值依归的社会秩序状态。和谐社会在形式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主体行为的规范性、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等。其实质方面意味着社会利益的公平合理配置和整合,社会利益冲突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和机制得以公平合理的解决,进而实现多元社会利益动态综合平衡。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具有理性化、讲平等、重诚信、守法度等特点,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和与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级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按职业划分是较为合适的标准。近年来我国中产阶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中产阶级在促进消费、维护政治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他们也面临公平竞争环境缺失、公共物品供给缺乏以及政府政策关注较少等问题。要促进我国中产阶级的积极发展,还需要加快城市化建设,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及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不断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着力培育和壮大社会中间阶层,努力形成一个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结构,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中部六省存在公共设施建设协调程度低、经济结构趋同、区内行政分割严重、内部联系松散、流域环境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要实现中部地区经济板块早日崛起,必须重视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结构区域整合,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济是对贫困人群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扶贫开发是中央交给重庆直辖市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否解决好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从重庆市农村贫困的原因出发,从政府、贫困者自身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贫困治理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许国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23-25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突出的社会现象。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新中产阶级崛起的首要因素;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中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条件;美国妇女广泛就业也促进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美国新中产阶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迁进入了加速推进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富裕人群的比例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中产阶层”已显端倪。为更清晰地了解“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及理论,本文追溯了中产阶级的理论渊源以及国内近几年对中产阶级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中产阶级正在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燕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2):84-88
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在文化传统上与中国大陆有着渊源关系,研究其中产阶级对理解中国大陆中产阶级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总体上,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社会中产阶级主要产生于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官僚政治的增长带来中产阶级的扩张,政府在阶级结构的形成和再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产阶级的特征还不稳定,处于塑造和再塑阶段;其政治角色也是摇摆的和情境的。但中产阶级的迅速成长,已经并将继续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活力,为高度的社会整合作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吕梁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2):11-14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产阶层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94-96
学术界对中国中产阶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重心是中产阶层的构成、中产阶层的功能、扩大中产阶层的途径。学者们多主张以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等多元指标来界定中产阶层,认为中产阶层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促进消费和引导社会价值观等社会功能。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是一个由财政、分配、教育、保障、产业等政策构成的有机体系,其途径主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教育公平。目前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