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近代以来 ,日本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的东北部 ,进而吞并全中国的“大陆政策”。为此 ,日本与沙俄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作为日俄战争的战胜国 ,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的权益。设立满铁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 ,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九*一八"事变前就扶持各种反动势力,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满铁的经营危机加快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步伐,成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满铁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为日本关东军提供军需军运,致使中国全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重步骤,也使满铁攫取东北铁路权益的侵略活动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3.
满铁情报调查机构,被称为满铁的“大脑”。它不仅左右着满铁的各种侵略活动,而且还与侵华日军主要是关东军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在侵华战争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满铁情报调查机构的创始人是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他提出的殖民地统治理论——“文治的武备论”,是满铁情报调查机构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后藤新平(1857—1929年),日本岩手县水泽市人,1906年11月,任满铁第一任总裁。他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下简称"满铁")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是一个以赢利为主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这可以从满铁成立过程、资金构成、官员产生、政府与满铁关系等方面证明;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负有向中国东北和其他地区进行侵略扩张掠夺的殖民侵略机构,这可从浓厚的军事性质、满铁借助日本政府和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经济渗透和扩张、满铁向我国东北地区移民或支持移民、满铁在满铁附属地内进行殖民统治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奉天在满铁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重地之一。奉天在满铁丁字形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点位置以及奉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政治中心所具有的社会地位,都成为日本要把奉天打造成“日本天下”的缘由。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领导下的“奉天日本居留民会”,携同负责满铁奉天附属地事务的满铁公司,尽其所能改造着由奉天日本租界及满铁奉天站附属地所构成的“日本人城市”,让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可以同在日本国内一般,过日式生活,接受日式教育。如此,作为南满铁道网络中央枢纽的奉天,经上述殖民性改造,与旅大遥相呼应,在日本发动对东北,尤其“南满”地区更加深入的殖民活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6.
“满铁”映画自1923年成立始,至1941年并入“满映”,其在东北地区的电影活动长达18年之久,拍摄了大量影片,这种通过影像塑造殖民地的方式都被之后的“满映”所沿用。“满铁”映画所拍摄的影片是日本侵华史的有力证言,透过影片可以窥见作为权力文本的“满铁”映画借助影像符号塑造了“新国家”、建构了充满“现代”意味的都市与工业景观,也书写着“听话的身体”,妄图将日本殖民者侵略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将日本殖民下的伪满洲国塑造成一个“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 ,俄国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 ,暂时满足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权益 ,未经中国政府同意 ,私下转让给日本。战后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 ,并在其“附属地”内推行“除队兵”移民侵略计划 ,以期达到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 ,抵御俄国的战略目的。但事与愿违 ,由于满铁决策者们的盲目求成 ,移民者的经营不善和厌恶农耕 ,使得满铁“附属地”的“除队兵”移民仅仅推行了 4年时间就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建立的伪满洲国,是由日本侵略者一手策划的傀儡政权,其傀儡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总务厅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侵略和统治中充当了指挥部的角色。本文拟从伪满洲国总务厅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及其罪行等方面入手,分析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从而进一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并以此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9.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华历史的罪证:满铁大连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铁大连图书馆是为满铁国策会社业务提供参考的图书馆。该馆的设立是日本对东北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直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不断上升的威胁,英国开始实行结盟外交。在对中国东北铁路的争夺中,英国站在其盟友日、俄一方,不支持美国和中国提出的锦州-瑷珲铁路计划和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并最终对日俄在东北的进一步团结表示同情。英国安抚日、俄的外交最终实现了她的初衷,巩固了与他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的中国现代史及日中关系史学界,一些人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称为15年战争,这个观点称15年战争观,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中日战争是15年。15年战争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多数日本学者肯定15年战争观,并以此为前提,论述了中日战争的性质,重点阐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对15年战争的称谓,也有人持有异议,其目的在于掩盖日本侵华罪行,为侵略战争辩护,从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移民,尤其是灾荒和战乱后的移民,对近代西北商路经济带乃至整个西北之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于此非常条件之下,它们表现为以劳动力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依随商路聚集或流动。尤在抗战军兴时,此种流动所导致技术、资本聚集,加速了西北商路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形成。这对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见促进作用。它揭示出:灾荒、战乱作为非常态因素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其功能发挥之外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即便如此,其生产要素仍依随商路经济带之聚集或流动更说明,商路经济带是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具体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是与其所经历的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张学良本人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极具特色的和平统一观.其和平统一观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满汉矛盾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满汉矛盾的存在使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种鲜明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此点与全国上下齐心合力进行战争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世纪末期的世界已基本上联为一体,中国也早已融入国际大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应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恰恰在此方面有严重的欠缺,并成为导致中国惨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最突出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从社会运动的视角剖析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有近代社会剧烈的社会变迁、清朝政府的结构及其行为方式、近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社会行动者的结构性行为、在四川保路运动的进程中所产生的规范以及意识形态和文化等。其主要启示是:四川保路运动在现代化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在解决社会矛盾时不能采取强力,要注意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再扩大为“中国事变”,将战火从中国平津地区扩大到华北地区,再扩大到上海及华中地区,终于将“卢沟桥事件”这一中日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大专题之一。文章对中国抗战时期难民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难民大潮,难民流亡成为抗战时期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难民的救济与安置便成为战时中国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