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通过以茂名石化为蓝本,对国有企业改制分流的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分类实施改制分流,多渠道安置职工,在实践中解决改制分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有效减员、精干主业,改制分流单位能独立生存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夹杂着资源枯竭、关闭破产、产业转型、社会稳定等因素,增加了其复杂性和困难性,改革步伐长期滞后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本文在对1990年代末期以来东北这一典型地区的调查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难点与形式,分析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表现为我国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如果不审时度势推进国企改革,不进行改制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充当骨干、支柱作用以及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特别是纺织、煤炭、制糖等一大批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脱困实现新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回答,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改制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设计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改制方案不仅应有规范的原则、种类,而且应具有科学求实的内容,以促使企业改制后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企改制上市公司整体面临诚信危机 ,问题的根源在于 :(1 )受发行额度和规模限制 ,企业无法进行完整改制 ,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 ,侵占中小股东的权益 ;(2 )体制不健全 ,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 ,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3 )国有股东在出资时 ,高估所投入资产的价值 ,增大持股比例 ,侵占其他股东利益 ;(4)欺诈上市。要解决上述问题 ,需做好以下五点工作 :(1 )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 ;(2 )进一步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3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诚信制度建设 ;(5)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监督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各种主体的利益调整,其中,①由于改制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亟须在法律上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完善企业产权立法。②企业破产操作中,隐匿财产、逃避债务问题亟待完善相关经济立法,建立执法体系。③一些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未经设立、注销的法定程序从事不法经营,扰乱了经济秩序,亟须加强执法管理力度,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企业行为,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承包合同的发包与履行过程中,发包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亟待加强对企业承包机制的管理力度,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多种改革给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带来诸多新问题,加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败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时俱进,创新党风廉政机制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58-60
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这不仅是企业走人本型经济发展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股权结构合理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并且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制热点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定价和国企职工身份转换是时下国企改制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两个焦点问题。我们认为:(1)从理论上讲,按“交易价格”来确定国有资产的价格无可厚非,但却没有考虑我国当下的市场环境条件。坚持投资成本法定价即“管理价格”,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选择。(2)随着国企改制中产权转让的完成,职工身份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职工安置问题上之所以引发尖锐的劳资矛盾,甚至对职工的身份界定也含糊不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挥企业职工民主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不仅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而且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能否正确处理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实施减人增效,如何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劳动关系”问题,是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实现现代企业制度首先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的企业运行机制;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因此,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减人增效的问题,将下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已有了 2 0多年的时间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上 ,人们也思考、探索了 2 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是 ,为了国有企业的振兴 ,人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无论是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 ,或实施的债务重组方案 ,还是在用人方面的重大改革都积累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加快中小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进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国有经济在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曾做出过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改制企业中,工会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维护工会职能、健全机制上。以维护为核心,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核心的民主管理机制;以推行企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为核心的民主监督机制;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重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职工互助互济会和下岗再就业工程、送温暖工程为依托的职工利益保障机制。工会要为职工全面行使民主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与趋势。目前,一场以产权、人事、监管等方面的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正在向纵深推进。有的已经改制,有的正在改制过程中,但是,有些人对这场本质性的变革缺乏深刻的认识,他们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认为改制只不过是翻一下牌子,把过去的“工厂”变成了“公司”。这种认识显然是极不正确的,用以指导实践则对国有企业改制带来实质性的误导与影响。下面结合公司改制的具体实践,就国有企业改制的本质进行说明,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首先,国企改制投资主体要由单一变为多元化。过去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改制国有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有其必要性。具体操作时,可把"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和"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作为改制国有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把解决员工人际沟通问题、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企业员工的心理适应训练、完善支持网络作为东北改制国有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点。企业社会工作为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中国跨国企业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治理的实质即为母子公司治理,但跨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并非仅仅在于一个基于母子公司的权力划分结构及旨在保证母子公司权责利制衡关系的刚性公司治理结构,而在于超越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一套完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系统。作者在揭示跨国公司母子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系统的完善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我国跨国企业治理机制改造的重点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物业服务行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人工成本增加,低薪岗位就业人员流出较大,促使物业服务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摆脱困境,迎难而上,增强抗风险能力。茂名华达企业有限公司从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茂名石化公司改制分流出来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制思想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认识和解决改制思想工作的难点,必须从源头上深刻把握改制工作的特点和重点,必须从实情上深刻把握困难企业改制工作的难点和焦点,必须从对象上深刻把握职工对改制工作的所思、所忧、所盼等思想脉搏和动态,必须从制度和策略上深刻把握内容、时机和方法,采取"六宜六不宜",即宜早不宜迟、宜专不宜兼、宜全不宜漏、宜正不宜偏、宜疏不宜堵,宜决不宜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制思想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认识和解决改制思想工作的难点,必须从源头上深刻把握改制工作的特点和重点,必须从实情上深刻把握困难企业改制工作的难点和焦点,必须从对象上深刻把握职工对改制工作的所思、所忧、所盼等思想脉搏和动态,必须从制度和策略上深刻把握内容、时机和方法,采取“六宜六不宜”,即宜早不宜迟、宜专不宜兼、宜全不宜漏、宜正不宜偏、宜疏不宜堵,宜决不宜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 ,国有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转制方式使很多转制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 ,从而推动了企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盘活了存量资产 ,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发挥了现有资产的潜力。在企业改制中 ,能否做到独立、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和企业的整体价值 ,不仅为政府部门关注 ,而且也是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与企业有相关联系的人员所关注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