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和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舒婷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对新时期的女性自我价值进行了重新探索和构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独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朦胧派”诗歌创作阵营中的重要一员,舒婷的出现犹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开启了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的先声。她的创作,第一次将柔婉而饱含着深情的女性笔触伸入到沙化已久的诗歌领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全面而深刻地构建出了作为“自然形象”的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本文结合文本的分析,阐释舒婷诗歌女性意识的内质及其对现代女性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舒婷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是朦脆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许多诗歌广为流传、脍炙人口。1985年以后,舒婷将创作精力转到散文领域,主要以散文引人注目。比较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可以发现二者都带着鲜明的女性特征,展现了女性本真的情怀。但她的诗歌和散文在风格上却差别很大。她的诗歌是忧伤、深沉、脱俗的;是充满理想主义、人道主义的;并表现出执着坚韧的追求。她的散文则是现实主义的;是欢乐、平和、从容的:是顽皮、诙谐、幽默的。  相似文献   

4.
舒婷和翟永明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二人的诗歌创作对女性主体的不同阐发,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体的嬗变轨迹和特征。舒婷的作品凸显了女性的主体地位,翟永明则进一步深化了女性的主体地位,而女性主体在经历了必不可少的凸显与深化后,必将走向超越:以双性主体间性取代单纯的女性主体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先得到认可的一位。而她被认可的原因,或许由于她是朦胧诗人中最早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怀与客观环境的反差与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的特色与动人之处则在于诗中一种温婉而美丽的忧伤情调,但是,她的诗忧伤中蕴含着坚强,低沉中蕴含着热情,把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表现得曲折尽致。同时,她的诗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以爱温暖和抚慰着同时代所有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舒婷诗歌中渗透着西方基督教的文化精神,这表现在她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宿命般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于"爱"作为现实人生需要和终极价值关怀的双重关注。由于本质上是"无神论者",舒婷在"宽恕"等基督教的重要命题上又显示出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异质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刘德岗 《南都学坛》2008,28(4):91-92
在构成诗歌的诸要素中,意象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对舒婷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花朵、树、星月、黄昏、船、帆等这些优美的物象是舒婷笔下常用的意象符号。她惯用这些意象符号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二是与诗歌主题密切相关;三是与诗人女性特点密切相关;四是与诗歌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个人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化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舒婷是“朦胧诗”人中一位非常用心的诗人。她将诗歌的整体生存用灵动的个体生命去展现,将历史生存状态 用灵性的青春诗意去再现。这种精神特质,不仅是舒婷诗歌价值的体现,更是当下诗歌创作迷途中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辩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在诗人们纷纷于传统与现代的围困中进行语言实验与改革之时 ,研究舒婷诗歌语言的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 ,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舒婷的诗歌蕴含着浓重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于她对坚守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秉赋、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男性品格,如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昂藏于世、不甘沉沦等阳刚内涵的表现与肯定;体现于她对男性中心社会给予的女性规范的自觉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给予的女性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的趋同与反顾。  相似文献   

13.
舒婷和翟永明,作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都分别写下了许多“爱”的诗篇,但传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舒婷的诗是对爱的呼唤与追求,而翟永明的诗是对爱的质疑与反思。从舒婷到翟永明的这种“爱”的嬗变,折射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女性对爱情婚姻、对两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以<蜀道难>为代表的李白山水诗的主旨是表现崇高,并由此与主要表现优美的王、孟诗相区别,形成盛唐山水诗中的两种不同艺术范型.<蜀道难>是在以边塞诗和王、孟山水诗为代表的盛唐两种主导审美类型下产生的一个特殊变体.它所代表的崇高审美经验与另一种‘销魂'审美经验,同样指向一种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指向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的写作倾向给女性诗歌创作带来了改变.女性诗人由于自身的性别带来了与男性的心理与生理机制的差异,以至诱发她们更多的倾注于人本身的内在情感与生命的体味.本文试从人的情感,人的困惑和呈露出来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论述女性诗歌的母题取向.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推行理学、实行女性教化,原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伦理道德被官方理学替代,江永一带的女性出现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形成了封闭的女性社会。"女书"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成为这个女性社会的交流工具并具有了女性特征,其存在发展与女性社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