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三十日下午,南京工学院管理工程教研组长张光声讲师在江苏省第三次商业经济讨论会上作了《管理心理学》的专题报告。他讲了五点,下面是摘要:一、行为机制与需要层序论1.人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需要引起思想动机,思想动机引起行为。要想使所有的人都发生有益的行为,首先要使每一个人有正确的思想动机,需要是引起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动机的基础理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Petri,2003),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也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但直接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来表示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的、要求活动来引起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军  倪赤丹 《理论界》2003,(6):139-139
社会动机就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及活动方向都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它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理媒介。 由于动机是与需要相联,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故笔者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逻辑顺序论述各种动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合、被接纳和成为其中一员)产生亲和动机、结群动机,尊重的需要(成功、胜任、赢得赞  相似文献   

4.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要素是低收入者的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内生动力是指在发展责任和发展意识反作用下,低收入者本身产生的驱使其主动采取发展行动,发挥发展潜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力量。发展内生动力的本质在于激活低收入者的发展潜力,使其承担应有责任,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内生动力的核心是发展潜力,关键是发展责任,目标是全面发展。发展内生动力的运行机制遵循“需要-动机-行为”逻辑,表现为:发展需要引起发展动机,发展动机导致发展行为,发展行为实现发展目标并产生新的需要。内生动力实现了发展意识形态到发展行为实践的转换。刺激低收入者发展需要、提升其发展潜力、保障其行为效能是持续盘活发展内生动力、长效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始终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为职工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通过不断地实现管理的基本任务来实现。它是一个创造机会,激发热情,控制行为,排除障碍,鼓励奋斗,实现主体需要和企业目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应当首先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越强烈,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预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是那种一生只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赫然名垂中国文学史的清代小说家。面对《儒林外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心理动力引发并激励他历尽十多个寒署精心结撰了这部洋洋洒洒四十万言的长篇小说呢?一个幽微深邃的答案隐匿在作者心中,那就是作者的创作动机.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这是满足与某些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它是限于给予行为能量,并指引行为的因素”。可见,动机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为前提,推动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心理驱力。而创作动机,正是在创作过程中,引起作家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7.
学生工作是学校整个育人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应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各项管理工作。如果将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系统的话,那么,系统所控制的目标就是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有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校学生工作尤其应注重目标管理,现就目标管理问题略申管见。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礼仪教育激励功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过程就是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某种社会需要,并由此产生动机,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礼仪行为过程;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的激励作用主要有需要的强化、动机的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恒久的推动力;开发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功能,可以从目标管理、综合激励、评价结构、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于维顺、牛序茜、吕本修、毕思明、孙希良、郑云勇、宫淑玫、唐正风等同志参与了调查研究工作。一、问题的提出人们行为的效率取决于人们行为的动机,而动机不过是显在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人类需要、动机、行为的相关模式: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个体的心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时蓉华,198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论述了需要与人类的共生性。“……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  相似文献   

10.
法律行为是主体与客体、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如果把法律行为的过程按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发动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发动阶段即动机形成和目标确立阶段。实施阶段即在一定动机驱使和目标引导下采取具体行为的阶段。完成阶段即行为者的主观需要和目标得以满足和实现或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终止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从结  相似文献   

11.
<正> 行为科学是本世纪30年代起在西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和周围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动机层级论、X理论、Z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的共同规律性,提出了一些调节人们行为的有效方法.宣传的目的是要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吸收行为科学的合理因素应用于宣传工作,无疑是必要的.一、宣传的动机激励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们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具体来说,动机具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引发个体活动;二是维护这种活动;三是引导这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有些学者也将其概括为始发机能、强化机能和指向或选择机能.  相似文献   

12.
领导是组织管理的主体,领导就是为使被领导者心甘情愿地、群策群力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所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离开了正确的领导活动及其运动过程,组织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本文从领导的本质,领导的标准,领导用人的心理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分析,特别从人的需要和动机出发,概括指出了领导的自身修养及其在用人方法艺术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需要是客观上的要求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是个性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决定动机,产生行为,指向目标。一个人,如果是为自己的需要工作,就会不遗余力,废寝忘食,图书馆长要达到自己的组织目标,最优方法就是将图书馆的工作化为全馆同志的个人需要,使图书馆的组织目标,成为全馆同志的奋斗目标。这样,就会提高工作人员接受任务、执行任务的自觉性。从而,取得最好的工作成绩,达到组织目标的完全现实,能否把图书馆组织目标化为全体图书馆人员的需要,是图书馆长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由低向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并且指出人的行为一般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需要获得满足,此一动机便会消失,行为随之终止,并又产生新的需要。他的这种  相似文献   

15.
行为来源于动机。道德行为作为反映人们社会属性的特殊行为,自然离不开人的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动机作用。在作用于道德行为的诸动机因素中,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存的,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易被人们所忽视。 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要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现尊重需要的心理反应:其一,自尊动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以文明社会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人与社会隔绝不会产生自尊动机;短暂的独自活动,自尊动机会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6.
需要是一个结构复杂、具有多方面特征的复杂系统。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需要通过内化为需要意识、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又外化为人的实践活动等环节推动历史的发展。从实质上讲,需要又是通过利益中介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新型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也需要有新型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本文提出将行为累积制度运用到高校学生人才行为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在对现实管理问题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广宁 《理论界》2006,(11):212-213
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是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得到普遍公认的现代管理理论核心观点。怎样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除了必须具备的政策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人的心理因素问题。即一个人的动机、欲望、需要、态度、情绪与情感等问题。本文就影响员工行为产生的动机、需要予以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谢孝东 《南方论刊》2012,(11):107-108
本文研究了大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的动机,认为兴趣爱好、提高素质、从众心理、功利性、归属感、志愿服务精神等是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六大主要心理动机。通过对心理动机的深入分析,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表扬和批评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是社会对人们良好或不良言行的肯定或否定的信息反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常用的、为政工干部所熟悉的基本方法。在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机制中,表扬、批评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表扬、批评的价值、功能和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一 表扬与批评是劳动者的精神需要 表扬、批评的目的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劳动者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需要。所谓需要,是指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求,需要在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积极的活动中产生。需要与活动相联,需要和实现需要环境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活动,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指向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去满足某种需要。但需要本身有两重性,按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需要,反映了人对延续自己生命和发展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和文化享乐的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