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评价目前的各种人性假设,探讨了关于人性假设的角度问题和实质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性假设观点人的行为动机实质是追求所认知最大效率的实现;最后分析了行为动机的差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理性不经济行为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同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离不开人性假设一样,对于理性不经济行为的理解也离不开从人性方面进行探究。生存欠缺、需要及其之上派生的行为动机是这种探究中必须重视的几个因素。动机是理性不经济行为发生的内在驱力。产生理性不经济行为的动机是多元的,资源占有与支配倾向、损人利己倾向、小成本大逐利倾向、公平倾向、竞争心理倾向是其中的主要方面。这些动机部分是为经营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部分则是为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对人性预设与公共行政思路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公共行政学借用政治学的观点,对公共行政人员作了性“恶”的预设而强调规制;公共选择学派依据“经济人”假设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德行政构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超越官僚制、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需要。“公共人”假设是以德行政形成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益人”论域中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裁量权作为一种非羁束性的权力,其行使的效果与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基础息息相关."经济人"与"公共人"的线段式人性假设都无法准确推演出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结果."利益人"的假设摆脱了孤立的"性善"与"性恶"的窠臼,言明了行政人员的真实处境.行政人员作为有着复杂利益追求的"利益人",他的自由裁量行为既可能以权谋私,也可能是公益取向.由此,必须从行政人员"利益人"的实然人性出发,通过彰显行政人员的德性和完善制度规范两个维度,内外兼施,确保裁量行为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5.
“理性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假设之一。其基本内涵包含自利的行为动机、理性的行为目标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层含义。在理论假设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从理性人的行为动机、行为目标以及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与修正。无论如何批判和修正,“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管理行为是由管理假设决定的。1962年,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在其《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和人的行为进行了新的阐述,对管理思想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企业中,还存在着与人性假设同等重要的假设——企业经营道德性假设。它是企业及其管理者持有的(或隐或显)关於企业经营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假设,或者说关於有效地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假设。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受企业行为影响或可影响企业行为的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通常包括顾客、供应者、竞争者、政府、社区、所…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并不表现积极.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考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主观助人动机.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观助人动机受社会规范学习和互惠规范影响为主,其次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影响以及移情和利他主义的假设.大学生主观陈述时首选助人动机为满足精神愉悦感.  相似文献   

8.
“利益人”视阈下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分析其职权行为的重要前提.公共行政人员既非自利的"经济人",又非缺乏价值内涵的"公共人",而是有着多重利益取向的"利益人",因而他们的行为面临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而陷入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彰显.应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的规范制度,以及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促使公共行政人员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奖励是公务员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作为公务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务员奖励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即利益需求理论、官僚制度理论、柔性行政行为理论和激励行政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特殊"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颠覆了传统的科层制行政范式,延伸出许多理论分支.但是,这些分支并非完全相容,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众多理论分支不利于指导政府改革,归纳了这些理论在理论基础、行政目标、行政理念与行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观点,并从人性假设、网络技术的功能、理论提出的背景、行为激励的认知、行政观与行政方式这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应抓住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的"行政改革本质,将服务需求与行政供给"无缝对接"的"无缝隙行政理论"作为当代政府改革的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认为自然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 ,但反对把“自然的人化”的过程解释成为非物质性劳动实践的精神活动过程 ,他的“人化”主要含义是“人力化”。他“创立”“广义自然人化说”是为了无限制地扩大“人力”的辐射范围 ,但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概念魔术。通过解构这一“魔术” ,可以看出自然美的美在于“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契合” ,其单纯本质———“自然的宜人化” ,是对这种主客体契合关系从主体感受角度进行表述的通俗提法  相似文献   

13.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认识共产党的先进性,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先进性才得以建立起来的;是因为其先进性才能够在艰难曲折中发展壮大并夺取全国政权的;只有保持先进性,才能提高执政能力,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命题"哲学即以习作死态为职志者",来阐述其对哲学之本质的基本洞见。就认识真理、与真理世界共在,人才能回归于自身的本质而言,哲学可以称之为"成己"之学;就守护真理而言,哲学同时又承担着示普遍之理于普天之下这一"为生民立命"的使命,因此,哲学又可称之为"济世"之学;而无论"成己"还是"济世",其终极目的都在于确认与维护人之为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古代文体系统建构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自然成为古代诗文的必要语境;自然语象是抒情表意的寄寓之所;自然成为古代文体的浪漫因子,并成为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不论是对理论还是实践 ,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的一般和社会主义的具体及中国的国情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从社会主义的目标以及现实和理想的关系的角度 ,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认识 ,增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必须把握三点 :一要正确认识自然属性虽是人性的重要内容 ,而人的本质特指人的社会属性。二是正确认识社会属性的内容 ,把思维、语言或理性、自觉能动性等一一列举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缺少概括性、逻辑性 ,人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生产劳动与人类思维两个方面。三要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著名论断 ,是针对并批判费尔巴哈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人性论 ,旨在强调人的本质是由现实、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并由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的 ,而并非说人的本质属性即指社会关系本身  相似文献   

18.
义位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表示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义单位,是与单个的词义相联系的一级语义单位,是与"义项"、"词义"、"语素义"、"语素组义"都有某种关系而又不完全等同的语义概念,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表示的一种语言义,是静态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它不包括特定语言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的、临时的、具体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伟科 《南都学坛》2000,20(5):50-51
:“美是什么”往往不是对美本质的表述 ,“美在哪里”也不是对美本质的回答。美的本质繁复多样又充满着矛盾。美的本质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不是永恒的 ,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体现为人以自我意识为基点,力图将外在的一切纳入一个确定化轨道的过程。现代人在欲望的推动下,开启了自然的祛魅化进程,妄图依靠自身的理性实现对自然本性的彻底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古代"自然"概念以及古代人对自然所持的敬畏态度被彻底抛弃。现代人依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改造和创造自然,以主观性保证确定性的努力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造成了人为的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