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教育理念是以遵循学生的生命规律为其宗旨;大学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和谐的人、健康的人为其要务.从大学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引导学生体会脉搏的跳动;引导学生找到精神回归之路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以此印证大学语文课程与生态教育理念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全面实施。大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 ,本文在重新评价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积极意义的基础上 ,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希望对全日制高教 ,特别是理工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可增强对大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且大学语文以文学特有的形象思维,可以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学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人生观与世界观、生活质量、知识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学,而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之一,非但承载着高尚的人文精神,而且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载体.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主要源于其自身人文学科的独特性,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同时,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也凸显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从而实现其人文素质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略论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要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与自然的"亲和力"、高尚的人格追求。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中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它起到了“文理渗透 ,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营造大学里文化氛围”的作用。从建国前期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 ,到 1 95 2年院系调整后的“销声匿迹” ,再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新崛起 ,大学语文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诚然 ,作为人生里程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大学所学的东西很多 ,有它的实用性。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大学生所学的实用知识越多 ,立足社会参与竞争的能力相对越强。许多高校为此开设了大量的实用性课程 ,如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房地产经营与…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母语教育的全球视野下,大学语文的课程研究不能仅立足于如何备课、如何讲授等技术层面,应该以战略性的视野,超越微观研究与软学科课程的适应性发展、民族文化传承、母语的现状与未来等宏观规划相接轨。鉴于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境遇,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课程评价等方面,对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的适应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语文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部分高等学校开设以来,目前在全国的普及已成燎原之势。这是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文精神、突破单一的思维定势、学习古代的科学技术、提升母语的表达水平、促进中外的文化交流、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成为高格调、高品位、高情趣的民族精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通过文化整合促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这一大前提下,就素质教育的提出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文化的整合及人的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改革,推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万春  杨敏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136-139
作为高校基础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正日益被边缘化,面临尴尬的境地,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建立大学语文课程独立的价值体系与标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终极意义,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本文是我们长期教学探索与实验的总蛄,首先介绍了大学语文在中国大学开设的历史情况,探讨了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语文近几年开课情况的分析 ,从课程的定性、师资力量的配备、教材的选用以及课程质量的提高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并就大学语文课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并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整合实例.  相似文献   

14.
新编《大学语文》将这门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目的限定在提高本国语文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上,这就同时限制了该课程应有的素质教育的丰富性和多向性,导致教材编写从选文范围、选文篇目到学习导向诸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编写者欲硬性避开原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组编之教材的选文与体例,更造成这两方面的不尽妥当之处。结果是“素质教育”的主题未能得到充分落实和体现,故新编《大学语文》亟待修订、“新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属人的社会活动 ,要研究教育 ,首先得理解人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要进行改革 ,便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在母语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家教委提出: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7所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国家要求严重脱节、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激烈冲突、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取向矛盾尖锐,等等。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现状未能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分析了当代科技对教育的冲击,认为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应对课程设置和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构建“和谐人格”,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于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建立一个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程自开设以来,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发挥其真正效益方面尚有值得研究的必要。本文主要从师范院校大学语文课建设探析大学语文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语文的定位及其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两大方面,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学语文在高校的人文教育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深化教材、教学手段、考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就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