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口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一旧社会延边各族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虽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也很高,互相抵销,自然增长率就低,人口的发展缓慢。解放以后,延边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活有了保证,文化卫生条件有了改善,人口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全州总人口增长了一倍还多。从过去三十年人口变化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十余年来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大大降低。我们知道,出生率降低,可以减缓总人口增长速度;死亡率的降低,则使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其中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率降低,则使老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一旦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那么,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要上升,即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属于老龄化趋势。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4.
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样几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一方面人口的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这两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这是近代社会人口再生产运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年满65岁者(七十年代前是60岁)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人口国家”(或地区)。据关国人口咨询局资料,1981年全世界有老年人口二亿七千万,占世界总人口的6%,属于“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有五十多个,一般老年人口都占该国总人口的11—15%之间,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在亚洲,只有塞浦路斯达到10%,其他国家均低于9%。近年来,日本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发展较  相似文献   

5.
<正> 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开始转变(1949—1952年):平均出生率(‰,下同)为37,平均死亡率为20,平均自然增殖率约为17。二、第一次高潮(1953—1958年):平均出生率为33.69,平均死亡率为12.2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1.45。三、第一次低潮(1959—1961年):平均出生率为21.27,平均死亡率为18.1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13。四、第二次高潮(1962—1973年):平均出生率为34.1,平均死亡率为8.48,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5.6。五、第二次低潮(1974—1980年):平均出生率为20.5,平均死亡率为6.9,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3.6。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再生产转变过程中,由于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致使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的一种人口现象,这也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人口发展趋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0%时,就称之为老年型人口.如果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15%以上,则称之为超老年型人口.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成为老年型人口,其中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群体已达到严重老化程度,如西欧的法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英国以及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其中瑞典1988年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号称世界第一“老人王国”.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老龄化问题尚未出现,但也有不少国家人口老化现象已露端倪.我国1982年6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7.
按联合国制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7%时,该国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全面跨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将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7%,65岁以上人口将达9300多万,占总人口的7.4%。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前峰已抵达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等省市。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文化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给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为迎接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57800万;另据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1.7亿。——世界将进入老年社会。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的人口老化速度加快。据估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5年有可能达到2.5亿,2040年有可能突破3亿大关;65岁以上老年人在2040年有可能达到2.5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平均,使中国社会发展虽然尚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但中国人的生活卫生条件却已不让新兴的发展国家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使中国老年社会提前到来,中国有可能是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测算,1982—2040年间,中国人口的平均年度增长率有可能低于1%,而同期,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2.5%和2.8%,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的相对提高而产生的。就我们国家而言,自八十年代初起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呈老龄化的趋向并逐步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明显。根据我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预测,从1990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9700万将增加到1.3亿,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8.8%上升到10.6%,开始步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逐步地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老龄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2亿多,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11.
(一) 三都水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380平方公里,人口据1980年统计为22.6万。与1951年的12.3万人相比,近三十年间增长了87.4%,平均每年自然增长率为2.12%。由于全县各族人民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和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的结果,1980年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到2.88%,死亡率降为0.84%,自然增长率为2.04%。但是,人口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各个区、各个公社人口再生产不平衡,如大河区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57%,自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再生产方式在短短30年内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位静止状态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静止状态。在人口转变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人口问题必然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郑州市人口结构的优化,既要分析人口结构的现状,总结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又要根据郑州市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促进人口结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世纪内,世界各国不仅人口激增,而且人口的年龄构成也发生很大变化。早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就开始出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它的特点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14岁以下的低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减少。人口老化是年龄结构变化的结果,而年龄结构是在各种人口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各种人口过程的总和便构成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在这两个  相似文献   

14.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  相似文献   

15.
延边朝鲜族人口自1996年起,进入负增长。一、负增长:1996年,全州朝鲜族总人口855000人,比前一年减少4800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9.3%;朝鲜族人口这年死亡多于出生,死亡率6.13%,出生率5.06%,自然增长率为-1.07%。按照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状况调查国统人我国七十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二十余年,这项政策在我国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据199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我国农村86637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日益加快.据我国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700多万,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增加了2500万,8年增长35%,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同期总人口增长12.45%).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的7.63%上升到1990年的8.59%,增加0.96个百分点.在老年人口中妇女已超过“半边天”.老年妇女同老年男子一样,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 人口学界,一般把人口再生产的进化过程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人口原始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微增长或低增长率类型,从类人猿初次进化为人类以来,大约有99%的时间,都是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渡过的,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基础.人口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起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始终要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原始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50‰.左右,当时人口的增长率一个世纪约为1.5%左右,平均期望寿命为20岁左右,每二百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约为1人,这种人口状况和人口结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反映.当前(1982年年中)  相似文献   

20.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