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步行千里,走走停停,渝时近半年,徙来河南之辉县。其著...  相似文献   

2.
试论孙奇逢的理学思想王俊才孙奇逢(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584~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河北容城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此后年长历事,黑暗、腐朽的社会政治使他无心于登科入仕。长期讲学著述、高扬修身立命之学...  相似文献   

3.
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晚年避地河南辉县,讲学夏峰村,所以学者又称夏峰先生。更因由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著述二十多种。《读易大旨》居其一。其始笔于清...  相似文献   

4.
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5),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讲学论道,所以又有“夏峰先生”之称。 在清初,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被人们誉为“三大儒”。其时,孙奇逢在中原,黄宗羲在东南,李颙在西北,分别聚徒讲学。北方学者大都出于孙奇逢之门,因此他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他之蜚声遐迩,不仅由于学术成就显著,还因为气节奇烈。在明末,他曾无畏地投身于反对阉党的斗争,是名震一时的“范阳三烈士”之一。他还是抵抗清兵的民族英雄,曾率众固守容城;又结寨五峰山抗敌自保。故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称。 目前,对于这样一位在思想史上曾产生过  相似文献   

5.
简述李之藻的治学观及其西学图籍王力军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阉居士,存园寄叟等。明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嘉靖44年(1565)生,万历26年(1598)中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崇祯3年(1630)去世,享年66年。李之藻中生致力于播引西学,...  相似文献   

6.
戈鲲化,字砚约,一字彦员,休宁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相似文献   

7.
评一生清正除奸而功败垂成的王允康德文王允,字子师,东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出生于并州太原郡祁县(今祁县南)一个世代在当地州郡做地方官的家庭。王允“少好大节”①,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志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一次,太学生著名领袖郭泰(字林宗)见...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未刊书札序王贵忱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年).初名子城,字居武,又字伯涵,号涤生,是晚名臣、学者、书法家。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县)人。道光间,以名翰林经五转至礼部侍郎,先后以侍郎管礼、兵、工、刑、吏五部部务。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国...  相似文献   

9.
王胜军 《中州学刊》2012,(2):124-128
孙奇逢与张履祥都是清初著名的民间理学家,儒学气象分别受到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熏染,展现出侠客精神与书卷气息的不同。在学术宗旨上,张履祥恪守程朱,孙奇逢却先陆后朱,主张和同。张履祥成为民间学者与夷夏之辨思想的关系甚大,孙奇逢却在理论上推动了汉族士大夫与异族新王朝的合作。然而,他们都是实践理学的代表,对推动清初学风转变及民间理学形成作用巨大:张履祥从理论上为民间理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孙奇逢的讲学活动则对当时学风的实际扭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冠雄评略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九日,父穆庵,家故贫,以箍桶为业,生五子,刘冠雄最小。光绪元年(1875)春,刘冠雄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四届。光绪五年(1879)校课毕业,派登“杨武”练船见习枪炮、驾驶诸战术,次年舰课毕业,复入校习高等课程,不久被李鸿章派充“镇南”炮舰驾驶官、管带。光绪九年(1883)调“杨威”快船帮带。光绪十一年(188)秋,调任“定远”铁甲舰大副。中法马江海战后,清政府为加强海军建设,于光绪十二年二月(1886年3月)选派第三届出洋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周行已整治通货膨胀方案述评俞晖周行已(1067年─?),字恭叔,永嘉(今属浙江温州)人。北宋哲宗元六年(1091年)中进土,授太学博士。两年后,以亲老归乡,任温州教授。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罢职回原籍,筑浮址书院,讲学乡里。政和元年1116年),...  相似文献   

12.
徽州人物 马曰瑭(1688~1755年),字秋玉,号懈谷。其祖父马承运自祁门城里迁扬州,居东关街薛家巷。马氏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其弟马曰璐(1695~1761年),字佩兮,号南斋。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  相似文献   

13.
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年),字汝贞,号梅林,绩溪县龙川村人。  相似文献   

14.
简述扈蒙对宋初文化建设的贡献□何振作扈蒙(约915年—约986年),字日用,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出生于五代时期一个世宦家庭。后晋天福年间(936年—942年),中进士。后周广顺年间(951年—953年),扈蒙跟随归德军节度使赵晖,出任掌书记。周世...  相似文献   

15.
对阳明弟子的论述,历来多以龙溪(王畿,字汝中,公元1478-1583年)、绪山(钱德洪.字洪甫,公元1497-1574年)为主,聂双江(聂豹,字文蔚,公元1487-1583年)之学则少人问津.其实这位被同门斥为别支的双江,对心学的承继起了重要作用。双江之学以主静归寂为旨,与阳明之学确有异同,但这一方面是对王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王学流弊的匡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聂双江真正担负了承继阳明之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呕心《字贯》家破身亡─—语文学家王锡侯事略舒宝璋王锡侯,字韩伯①,室名“三树堂”②。康熙五十一年(17l2)生于江西新昌县棠浦(今江西省宜丰县棠浦乡),有棠浦江(今名棠浦港)纵贯其间。这时,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名官员学者奉康熙帝之命,着手编纂的旨在...  相似文献   

17.
蓝鼎元治理台湾高山族的贡献陈国强,林加煌蓝鼎元(1680~1733年),字玉霖,号鹿洲,福建省漳浦县赤巅乡人,祖父蓝继善,父蓝斌。蓝鼎元十岁丧父,苦读自学成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曾参加福州鳌峰书院纂订儒家著作一年。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  相似文献   

18.
阿桂在新疆     
阿桂在新疆阿拉腾奥其尔阿桂(1717—1797),字广庭,号云岩,章佳氏(原属满洲正蓝旗,后因新疆政绩改隶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独生子。他以苗生人仕,官至首席军机大臣,是乾隆朝重要宰辅。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他...  相似文献   

19.
郑遨的生平及创作翟传增生平与思想郑邀,字云叟,因避唐明宗(后唐.李直)庙讳,以字行,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北)人。《旧五代史》称其为南燕人。南燕是晋时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得据滑台(今河南滑县治),称燕王,史称南燕。《新五代史》卷三四说,郑邀“天福四年...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06,(3):21-21
何震(1535-1604年),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休宁县前街人。 何震是一个专业篆刻者,何震现存最早的作品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刻的“云深不知处”寿山石印,该印现藏安徽省博物馆。何震以刻印为生,刀法娴熟,但对字法认识不足。于是专门到苏州去拜访文彭,向文彭求教有关六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