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具体。其中,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低、增收难,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该文结合笔者多年基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及辖区农民收入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调查辖区内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就需要践行人人成才理念,发挥各类人力资源的科技支撑作用。在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必须科学发展。而当前存在的基层(市、县)在职人员多与培训实力、水平低的不匹配以及在职培训本身存在问题,是基层在职培训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阻碍。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公开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而乡镇基层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系千万个农村、与县与省市的纽带,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信息的公开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个人需求、基层民主的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浅析了乡镇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化解基层财政危机,确保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当务之急。四川省近年来实施“县努力、市尽责、省帮助”财政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市(州)、县综合考评体系,客观评价市(州)、县自身努力程度和各级政府履行财政管理责任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调控省对市(州)、县的  相似文献   

6.
巍晓明 《决策》2013,(6):106-107
党的十八大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战略全局出发,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要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合肥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幸福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  相似文献   

7.
刘艳琼 《经营管理者》2014,(13):162-16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给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未来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现状,分析了河南省目前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而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在农村这片富有“希望的田野”上,农民不但迫切需要经济水平大大提高,更需要“精神食粮”香满院。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蕴含的高水平治理理念包括大局视野、协调思维、战略推进、服务本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立体型治理体系的衔接,要以完善指标体现全局思维、以区域创新践行全面小康思维、以政策对接跨越不同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治理体系间的互动助力包括以经济发展带动产业体系优化、以全民素质提升促进社会现代化、以社会结构优化构建和谐环境、以生态改善推进绿色生活、以优化服务升华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如何引领县域经济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国民幸福的共享式科学发展道路,是摆在县(市)委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秩序,群体性事件频发需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参与扩大需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为基层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群体性事件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政治及行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刘峰  张国玉 《决策》2015,(4):40-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县域建成小康,而公共决策直接影响县域治理的效果.因此,抓好县域公共决策,就抓住了县域治理的“牛鼻子”.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决策》杂志2014“十大公共决策镜鉴”和“十大公共决策实验”为例,对过去一年全国县域典型公共决策的成败得失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县域治理公共决策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提升县域公共决策的水平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的高增长,进入个位数的中速增长阶段。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选择。尤其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首要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中央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这一战略的重申,也是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基于对我国当前和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需求,基  相似文献   

14.
龙禹 《决策咨询通讯》2013,(5):58-60,8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乡镇依法行政工作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县文江镇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07年底,青海省以省政府为主会场的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基本覆盖全省州(地、市)、县和部分省直厅局。通过省、州、县三级政务网络体系的建成,地处边远的基层政府和部门同志便可以身临其境地接收到主会场的一切信息,并可以与主会场进行互动交流。这一惠及基层政府和部门的电子政务工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十三五"规划,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协调的全新发展理念。协调,不仅强调宏观外在的量的均等,更加注重微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精髓是补齐内在的短板,提升整体效能。而全面建成小康,难点是全面,是如何实现各领域的协同、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需要以协调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并将其贯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湖南2013年底下发了《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办法》,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考评标准。根据《考评办法》,从2014年起到2020年,湖南省将按照  相似文献   

18.
韩保江  邹一南 《管理世界》2020,(1):25-36,231
"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主旋律。本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了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从目标提出到全面建成的4次历史性飞跃,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在各项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2020年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应继续发扬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用"改革"破除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险阻,用"全面"引领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用"质量"设定现代化水平的更高目标,用"美丽"扮靓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9.
高层言论     
李克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但也要看到,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河北省民族地区提升综合实力,加快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条件与历史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关系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与责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