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现阶段,民众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极为关注,担心因改制工作的不规范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企改制过程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现象以及其根本性成因,最后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可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应当说企业改制与国有资产流失并非必然同一体。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破产、清算、租赁、重组等诸多改制环节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才能遏制和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家财产安全,本文就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其预防对策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分流改革。通过改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精干了主业,激活、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实现了减员分流,并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但是,在一些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以及存在盲目、不规范的操作现象,致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害和流失。一、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和现象1.企业改制时,故意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和费用。由于企业改制前后,企业性质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所以一些企业在改制时,为了降低企业净资产价值,在为资产评估机构提供…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它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成了国有企业发展的严重威胁。如何利用会计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的,是当前一个探讨的重点。本文将对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行分析,探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前一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尚未找到有效的国有产权实现形式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就拿煤炭行业来说,原煤炭部作为所有者代表,在改制之后;其所有者权益应比改制前更有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应更加有效,但是实际运行效果并非如此。有的试点企业在方案设计上首先争的是投资主体,投资主体放在企业层次,意味着企业盈利本应分配给所有者的资产收益被滞留在企业,由企业支配,这样所有者的收益权就得不到体现,所有者只投资不取得回报。有的企业在改制后,并未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有大的进展,国有资产保值…  相似文献   

6.
问题     
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守住闸门在改革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1、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2、一些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经营者处于主导地位,自卖自买;有的以拟收购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既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权益,又将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虚构虚增成本和…  相似文献   

7.
张保盈 《领导科学》2005,(12):38-39
改制是目前我国国企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一般而论,改制是指将企业改为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改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重要的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济源钢铁、中州高新、洛钼集团等多个大型企业的改制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单纯的改制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改制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企业发展。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在改制中应将改制与战略、资源整合、资本市场、职工安置等诸方面相结合,并在改制中坚持规范操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完成改制这一系统工程。改制是企业在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8.
督促起诉制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制度性的监管手段。随着新一轮国企改制的启动,如何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浙江省检察院通过多年实践,在全国首创了国有资产监管的“督促起诉”制。  相似文献   

9.
郭云 《管理科学文摘》2010,(30):209-210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主要原因,提出遏制和彻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强化资产管理、构建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观点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和解决国有资产处置及转让的问题,既涉及到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同时也牵涉到具体技术处理方法;不仅是企业自身问题,也是整个国有经济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就国有资产处置及转让权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明确国有资产权转让的主体。从我国现实条件看,各地在进行国有资产权转让时,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牵头,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产权转让的主体,并负责具体操作。四川宜宾市在企业改制中,以国资局对国有资产行使管理职能,同时,组建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投资公司,行使三大职能,即管理职能,建立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社会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担负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廉政建设的重任。如何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资产不流失,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国资委各职能科室以及纪检部门需要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立健全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我国国企改制过程中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这种敏感性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国企改制是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因而必须同时追求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才能保证不给整个转轨过程带来破坏性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现存的国有资产是我们应对未来社会保障挑战的主要财力基础,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也必须切实防止出现“利益私人化、债务社会化”的局面。当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确实经常被渲染和夸大,甚至被不赞成改革的人们当做一个说词,但改革者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忽视或低估其重要性。从推进改革的需要来看,当前尤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该说,尽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断受到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媒体不少的讨论,但对这两个问题的冷静、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张莹 《经营管理者》2013,(29):103-103
国有企业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还会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文针对国有资产的流失的现状加以分析,总结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应对策和见解。积极探索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国有资产的含义界定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探寻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渠道和形式,在阐明了国有资产流失成因之后提出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国家政策,结合企业辅业改制工作实践,以规避国有资产流失为主线,对国有企业辅业改制的流程、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政策把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对辅业改制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名作家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讲述了一个国有企业部分下岗工人的境遇。故事主线是某矿机厂工会主席"我小舅",试图阻止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经过努力而失败后自杀身亡。从中我们不单是感悟到悲壮与凄凉的氛围,更多的是透视到文学虚构背后所反映出的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隐忧。  相似文献   

17.
规范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效率,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对的重大课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葬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即便能够建成市场经济,也无法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关键是完善国有资产转让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2004年国有企业改制将进入一个全面规范、有效运作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制的重点转向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状况,使国有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刘彦 《经营管理者》2013,(17):78-78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虽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资产配置不公、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完善的法制建设,合理的管理体制。应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对策,增强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法制建设,以有效增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国企改制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有序流转,是关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