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庚子、辛丑年间的《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对所谓的“祸首”进行惩处,原本是先前处理教案思维的延续,但一度成为双方正式谈判的先决条件,阻碍了议和的顺利进行。“惩凶”的结果,一方面使清政府威信扫地,列强则达到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打击了清政府中最顽固保守的势力,为“新政”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而引起的.文章针对这场战争起因"非单一性",即清政府的内外政策亦是这场战争的起因的说法,提出了商榷性的意见.文章认为,不管清政府当时的内外政策如何反动,都构不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清政府错误的内外政策,是导致这场战争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荣达 《晋阳学刊》2002,(4):99-100
于2001年4月18日出版的《社科书目报》在推荐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建平等人撰写的《孔氏家族全传》时,以《孔祥熙曾准备刺杀慈禧》为题,节录了书中一段: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孔祥熙与同学李进芳出于爱国义愤,曾谋刺慈禧未遂。也许办报人以为这是《孔氏家族全传》中最生动、最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他却没有想到,这段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凡略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义和团”被清王朝出卖后,慈禧丧权辱国的结果。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一年,孔祥熙谋刺的这位“老佛爷”就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而逃…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6,(3):91-95
河道疏浚问题是《辛丑条约》及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港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约开商埠,其对于中外的重要价值因河道淤塞而严重降低。1901年,在与两江总督磋商吴淞江疏浚问题之际,列强强迫清政府订立条约,明确规定对黄浦江进行疏浚。事关国家土地、朝廷主权、长江咽喉,岂敢坐视付与外人?从《辛丑条约》中的《修治上海黄浦河道局条款》到《改订修治黄浦河道条款》,清政府历经五载之交涉,终于在形式上取得修浚浦江的主权。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清末步履维艰的时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政府维护国权的意识,是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赵春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康梁维新而人士普遍对义和团采取敌视态度,呼之为“匪”、为“盗”、为“乱民”,指责义和团“召怒各国”、“贻祸国家”;而对借口镇压义和团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康梁等人则...  相似文献   

6.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俄、英、美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美国从中分得32939055两(合24440778.81美元),占总数的7.3%,外加年息4厘,到1940年止,本利共53351511.15美元。1909年,美国正式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并用于中国教育和派遣留美学生。本文探讨的正是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与中国留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市面繁荣,人口激增;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1937年12月这里成了日军血腥大屠杀的屠场,此后八年,又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其所扶植的汪伪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因而,研究抗战时期南京的城市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状况,对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城乡人民不屈反抗斗争的原动力,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失败的必然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和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是十分有意义的。回想过去的中国,我们既有强盛的历史,也有屈辱的历史,既有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四大发明”等重大贡献,也有“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不堪回首的城下之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一直是我们企盼和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正在富裕和强大起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  相似文献   

9.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缓解财政危机 ,决定在全国广开财源 ,增加财政收入 ,绥远地区的官放蒙地、解除蒙地禁垦即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恶果是大量优良牧场被开垦 ,草场沙化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王开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十二款规定:“总理衙门改加防部,班列六部之前”,并须王公大臣任管部大臣.列强领衔公使葛络曾照会清政府,声称须“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相似文献   

11.
判断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能从理论与概念出发 ,而应考诸当时的历史事实。甲午战后至辛丑年间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随着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动而日趋尖锐 ,这一国内阶级矛盾在各种社会矛盾中长期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因而是 1 895— 1 90 0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只是到了 1 90 0— 1 90 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方才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上海郊县农民的反抗运动,是当时全国革命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后来上海光复,有着重大作用。 (一) 一九○一年九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的赔款本利总计982,238,150海关两,因而清政府进一步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搜括。清末上海郊县纳赋换银“折价”年年上升,各县总赋实际随之逐年增加。据川沙县统计:光绪  相似文献   

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帝国主义列强同清政府处于实际交战状态,但是双方又都不曾宣布断交、废约、撤使,从而形成战与非战的矛盾。本文从列强和清政府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形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揭示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强横、狡诈和清政府的腐朽与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4.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的枪炮轰开清政府的封闭大门,中外之间从此开始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条约制度规定之下的商务交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有损于国家主权和经济的不平等条约、章程和合同,其中商务条款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无力抵抗,唯有乞和。1901年9月7日,十一国公使与清政府代表签订了《辛丑和约》,第十一款订明:“大清国国家允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其他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由于此项规定,故从1902年开始到1907年止,清政府与各有约国进行修订商约的谈判,实际上参加谈判的有英、美、日、葡、德、意等六个国家,其中英、美、日、葡等四个国家则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这一系列条约是《辛丑和约》第十一款的具体化,补充和扩大了该和约的内容。本文拟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中英《马凯条约》的谈判及签订作些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庚款兴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未被深入研究的课题。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并向十四国赔偿本息合计980,000,000两白银。在此后的岁月里,庚子赔款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进一步刺激爱国志士探求振兴中华之道的重要因素。但在1908年后,庚子赔款的一部分被陆续退还中国,用于派遣留学生和兴办国内文教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注意到西方列强利用退款办学实施文化侵略的阴谋,忽视了中国人民在“庚款兴学”中所起的作用,影响了对“庚款兴学”的正确评价。本文对此作一点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挑起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一段被侵略、被欺辱的辛酸历史。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竟然惨败于一个远涉重洋、孤军深入、兵源和给养的补充都很困难的英国侵略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过去有不少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加以论述。但是,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与清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很少涉猎,笔者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借鉴来看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在鸦片战争中,给战争以很大影响的两次撤兵和清政府最后向侵略者妥协投降,都与清政府的财政亏空有密切的关系。而官吏们的贪污腐化,则是道光朝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那时,非法的贪污,合法的“馈赠”充斥于乌烟瘴气的官场。主管全国财政的户部,竟成了贪官污吏的渊薮。捐纳房官吏,长期以假印私办督监职衔,封典文照,总数达二万  相似文献   

17.
1902年后,继《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在上海等地举行了一系列涉外的“商约”谈判,首签了中英“商约”。由于这一“商约”列入了“裁厘加税”的条款,所以颇能迷惑一些人,似乎“商约”的签订,为清政府争得了一些“利权”,是一次“外交胜利”。当时,负责英国政府进行修订“商约”谈判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德征、苏位智、刘天路三同志的新著《八国联军侵华史》,是一部学术界渴望已久的学术专著。这部四十万字的书,是作者们倾注了五年之久的辛劳,在阅读了浩繁的中外文献档案、奔波各地征集资料和战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八国联军的历史真象,对它作出较系统、全面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分析的一部力作。它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在八国联军侵华史研究方面的空白。该书首要的特点是鲜明的反侵略态度和科学说理的方法。九十年来,国外众多的有关八国联军战争的  相似文献   

19.
清季抗击列强侵略,功绩卓著者,陇右人中首推董福祥。他字星五,清末甘肃固原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年间,他崭露头角于陕甘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斗争中,继而率众投清,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五品军功累官至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八国联军之役,他统帅甘籍士兵组成武卫后军防卫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清政府褫职归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死乡里。本文拟述评其生平。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中清政府的一个官员群体──总理衙门中的大臣们吴福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清廷又在列强的要求下于1901年7月(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