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碑刻语料是汉魏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文献材料,其中的委婉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对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化、心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其中有关"死亡"的同根委婉语。  相似文献   

2.
正赋作为中国古代韵文四大体裁(诗、词、曲、赋)之一,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与诗、词、曲批评史的较为深入相比,赋学批评史则显得非常落后。冷卫国教授《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12月)的出版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快事。本书以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汉魏六朝的赋学批评进行了客观而  相似文献   

3.
求索锐气 方家器识──葛晓音教授的古代诗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索锐气方家器识──葛晓音教授的古代诗文研究葛晓音的专业方向是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十五年来,她的研究范围主要分汉魏六朝诗、唐诗和唐宋散文三部分。已发表的论著着重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汉魏六朝诗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系统考察,就每一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以精于辨体著称,其《诗源辩体》通论先秦至晚唐诗之演变。所论汉魏六朝诗部分,力求调和七子派宗汉魏黜六朝与六朝派嗜好"偏奇"、公安竟陵"诡诞相尚"之间的理论对峙,通过对诗歌体制中俳偶、声韵等因素的详尽考察,把握汉魏六朝诗歌的流变轨迹,并对此前"诗溺于陶"的辨体命题予以修正,为该段诗史研究确立了系统的辨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5.
游艺历来是赋体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游艺赋在汉魏六朝有大量留存。汉魏六朝游艺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包括民俗价值、哲理内涵与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居盈”、“则百”等最早见于汉魏六朝石刻的词语的解读和分析。充分说明汉魏六朝石刻在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了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陆氏声名赫赫,得益于深厚的家族文化。论文通过对陆氏的家学与家风、江东文化对陆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陆氏家族文化的转型与发展等的分析来考察陆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借以管窥汉魏六朝的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友情类书信散文在反映友情关系上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强烈的主体情思、个性意识和个人风格,创造了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对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不同阶层的人物交往形式,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角度重新认知汉魏六朝咏物赋,是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抒情方式及自然审美经验新变的重要途径.在创作方式上,汉魏六朝咏物赋通过把原始自然审美观念作用于对物体及精神层面的摹刻,使"体物"对象得以延展,从而为中国传统审美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汉魏六朝咏物赋的表现对象从目力所及之物向外部自然推展,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和俗...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是晚清吴汝纶据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删选而成的一部大型诗文选本。该书的编选与刊刻均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该书于其任教直隶保定莲池书院期间编选而成,编选动机源自维新变法前后吴汝纶对中学存亡的深刻思考。该书在民国初期的刊刻出版与桐城末派大护法徐树铮对自我权力的维护有直接关系。该书在校勘、圈点、评注等诗文评点中,体现出编选、刊刻者强烈的流派意识,显示出桐城派传统的传承性。该书对汉魏六朝诗文的认可、推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桐城派固守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体系。该书吸收曾国藩、方东树二人的诗学观念,以气势、情韵论诗与文,发掘汉魏六朝诗文的劲健、华妙之美,呈现出晚清桐城派独特的“六朝想象”。  相似文献   

11.
《老子》五千言 ,使用动词较多 ,其中单音动词占大多数 ,复音动词较少。单音动词大多使用本义 ,其中单义词多 ,多义词少。词义发展途径主要是引申。单音动词主要作谓语 ,此外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相似文献   

12.
论外来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借词)特别是英语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此表现出了很深的忧虑:这会不会破坏汉语文字的纯洁性?本文主要对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的依据、借用的形式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着重指出外来词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相反,外来词的借入会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因此人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吸纳外来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若干条词语进行解释 ,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 ,同时还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清代的数条词语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墓志属出土文献,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等普通辞书所失载,这里抽出10条词语试加诠释,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编撰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讨论敦煌悬泉汉简中的几个词语,并参校其它文献,以补大型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6.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国语》韦昭注中大量存在着以复音词解释《国语》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韦昭注中的联合式复音词1272个,占韦昭注复音词总数的47.09%。通过从词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细致研究这些复音词,并将之与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时期乃至现代汉语联合式复音词进行比较,得出先秦时期语义的严格限制在三国时期已被打破,语义的外延在扩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毛诗正义》虽属传统的解经范式,但其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总结引人注目。在情志合一、直言非诗的理论基础上,它对《诗经》章法结构、用韵情况和赋比兴手法等做了系统深八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代是一个崇尚立言也善于记言的时代。商周时代君权神授的政治形态及初具规模的汉字和"作册"史官的产生,共同促生了以"代天立言"为主要特征、以人神卜问和君臣诰命为主要内容"记言"制的正式形成与兴盛;春秋时期以承传王官之学为使命的各国有识之士以其积极的参政议政、献言献策等立言匡政方式对当时现实政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从而显称于世,由此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另一突出特征,即"君子弘道"。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漢语词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日语漢语词来源、词性、结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与中文的汉语词进行了比较,从中找出其共同性及特异性,对于正确的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日语中的漢语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