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素负盛名的诗篇,然此诗有两处重要异文,选注家们多未考辨.一处是诗题中的"蜀州",一处是"城阙辅三秦"中的"辅三".本文经详细考证后认为,"蜀州"应作"蜀川","城阙辅三秦"应作"城阙俯西秦";"州"和"辅三"是后人的误改.  相似文献   

2.
"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字,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为"牝牡相诱",一说为"走逸".从三方面论述认为,此二说均不可靠,"风"当训为"如风奔之速","风马牛不相及"即"如风奔之马(牛),(人们)难以追及",以取喻彼此之间有距离而互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古玺印中的鸟虫文字以字形结构为基本框架、参以鸟、鱼、虫等动物的形象来形成富有图画意味的印章文字.其文字造型的渊源是西周以来的大篆美饰之风,鸟虫印文字的基本造型规律是;字法"文","图"一体,笔画化"直"为"曲",章法以"繁"代"简".  相似文献   

4.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的"海"一直被释为"海滨".本文从古籍文献语例、音韵学、<孟子>该书的语言习惯、孙叔敖居住地"期思"的考证,认为此"海"不可释为"海滨",应作"荒晦绝远之地".  相似文献   

5.
伯乐据说"善治马""善驭马",而更多迹象表明,伯乐是早期相马技术经验的总结者.伯乐有晋人秦人或赵人秦人异说.有学者认为,"春秋之末似有两伯乐",一为"赵人","另一伯乐为秦人也".而《吕氏春秋·观表》说到"古之善相马者","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是值得重视的信息.《淮南子·道应》有伯乐推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马"的故事,其中说到"相马"的技术与理念.伯乐举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良马","三月而反报""得马""沙丘","马至,而果千里之马",或说"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的故事,使人联想到汉武帝时代向西北方向寻求优良马种以充实天子之厩并提升汉王朝骑兵军团战马素质的努力.伯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天下之马"事,或许可以看作汉武帝时代"天马"追求的历史先声.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强调"礼别华夷",以文化区分"我者"与"他者",用"夏礼"则夏视之,用"夷礼"则夷视之,血统如何在所不论.先秦儒家认为人之天性与禽兽没有本质差别,全赖圣人教之以礼方得以为人."礼别人禽",以夫妇之礼作为人与禽兽的起码分界,不论华夷、有违反最起码的夫妇之礼的行为者,即视为禽兽之行.先秦儒家十分强调礼仪的外在形式,把是否遵循"夏礼"的礼仪形式作为别华夷的最起码的标准,不仅如此,在是否践行"礼"的精神以别华夷方面,于华于夷都使用同一个标准,对诸夏之国并不宽贷.先秦儒家主张"有教无类","用夏变夷"而绝不能"变于夷",既体现了民族观的开明方面,又反映出贱视夷狄文化的文化优越感,但先秦儒家不得"变于夷"的主张是无法完全阻断华夷文化的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7.
对<尚书·禹贡>"彭螽既猪,阳鸟攸居"中的"阳鸟"一词,汉代以来的历代注家,或以为"随阳之鸟,即鸿雁之属",或以为是"如虎牢、犬邱之类的地名",或以为"即扬州附海岸各岛,大者则台湾、海南是也."其分歧之说甚多.本文认为"阳鸟"即"阳岛",并且"阳岛"是指"彭螽"(鄱阳湖)附近一带大大小小的内湖岛屿.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了楚竹书<周易>的八条疑难卦爻辞,认为:<比>卦辞"备((逮))筮"当解释为"(逶)野之筮",帛本、今本作"原筮"、"原",旧注训为"再"或"原究"等义,疑非;<大有>六五"洨"读为"皎","皎"训为"白","白"当训为"显发"、"显白";<豫>九四"堋(盍欠)受"当读为"朋盍撍","撍"(或"寁")者速也...  相似文献   

9.
<说文>释"若"为"择菜",于典无载,段玉裁为足成许说,据<国语·晋语>一例,强分"若夫",认为"若"之本义为"选择","择菜"为其引申义,文章试从段注所引书证内容和"若夫"在文献中实际用例以证段注之失.  相似文献   

10.
苏轼极为推崇屈原、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青年时期即创作有《屈原塔》《屈原庙赋》等诗赋书写屈原之死的生命主题,赞颂屈原的精神人格,又"好贾谊"之书,撰写《贾谊论》评论贾谊;中晚年更对屈、贾辞赋推崇备至,以为"楚辞前无古,后无今","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可以说屈、贾的影响贯穿了苏轼的人生旅程.但他对屈原特立独行、绝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对于贾谊"纡郁愤懑,至于夭绝"的处世方式,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屈原之道独为其难而"不适中",批评贾谊志大量小而"不善处穷".而所谓"适中"与"处穷",正是苏轼所践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策略,这也是他与屈、贾的不同之处.苏轼随遇而安,身处逆境也不失乐观旷达,"休对故人思故国""共将诗酒趁流年",永葆一份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理性情怀.  相似文献   

11.
儒学,可谓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舛难之学,时至今日,"大陆新儒家"出,儒学又开始了新的舛难。在反思的意义上,本文所指称的"大陆新儒家",概指"康党"。"康党"以"新康有为主义"为思想纲领,把对岸的港台新儒家视为"心性儒学",而把"大陆新儒学"标榜为"政治儒学",使其机会主义的功利化政治价值取向愈发彰显。应当认为,以"新康有为主义""结盟康党","贼儒合流"而步康有为后尘,给当代的儒学复兴带来了毁败之舛难。职是之故,反思批判"结盟康党"而"贼儒合流"的"政治儒学"及其儒学宗教化,实乃应然之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贬官禅悦"与柳宗元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佛禅的纠结,成为学术史上一大公案.崇其佛学造诣者,誉其为"义理精到处","似胜"王维;揄扬其"唯物"立场且具"战斗性格"者,惜其"好佛","尤非以好佛而赞赏子厚"[1](P216).两端的偏颇恰恰是不识柳子亦不识佛禅,柳氏之"好佛"及"精到处",正在于柳宗元不守一宗一门而出入"百家之学"的态度和实行精神;柳宗元是真正意义上的"贬官",其谪贬地又是南宗禅的发祥地,不管是寻求思想上的依托,抑或抒发性情的需要,斯时斯地,庶几"既贬则禅",禅旨、禅境、禅思极大地影响了柳氏的诗歌创作;就其诗歌创作来说,柳氏虽在贬而求禅悦,其深入的进阶多是仰赖"人力"、"人工",与前辈诗人王维之于自然的深度感动,"身心的自然化"和"我梵一如"的诗风表现相比较,柳诗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人造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这是汉高祖刘邦《鸿鹄歌》的名句警策,借之比拟当代徐州籍旅外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建树和时代影响,让人感到意外的亲近与贴合。当年离家,梦想与青春齐飞;今秋布展,杰作与银发相照。流连光景,陶醉丹青,人们或许才能真正理解:"藤"即"藤","树"即"树";"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原本只是个"童话"。"鸿鹄"之志,既不与燕雀为伍,亦不与俗态同尘,故而出不出徐州,他们都是"鸿鹄"。"出徐州",只是给孕育于徐州、学步于徐州、而羽毛尚未丰满的"鸿鹄"们一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下>篇讲"关尹、老聃"之学时,有"建之以常无有"一语,"常无有"之义自来不得确解.本文认为"常无有"本当作"恒无有",并根据楚简中"互"字每可用如"亟"字的现象,推测在<天下>篇较原始的本子中此三字本作"互无有","亙"本应读为"极",但被后人误读为"恒"(已有学者指出,<庄子·天地>篇中就有"未始有极"被误读为"未始有恒"之例).上博简<互先>篇的"亙"字亦应读为"极".此篇首句为"亙(极)先无有","极先"与"太始"、"太初"同意,在篇中还被简称为"极".<天下>篇的"极无有"即是<亙先>篇的"极先无有",与<庄子·天地>所说的"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同意.  相似文献   

15.
"空"是佛教大乘空宗的一个核心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以"六家七宗"为代表的"格义佛教"以"无"来解释"空",或认为"空"是"本无",或认为"空"是"色无",或认为"空"是"心无",总之是认为"空"只是"无",而与"有"无关。僧肇作《不真空论》,驳斥了"格义佛教"对"空"的这些错误理解,认为"空"是"色法"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有无间性","空"不简单地就是"无",而是由"有"和"无"共同构成的。因为构成"空"的"有"和"无"都是"不真"的,所以"空"也是"不真"的,是为"不真空"。  相似文献   

16.
有一道面试题,问的是:"你认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人回答"舒适的环境","宽松的环境","友善的环境",不一而足。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较令人满意的回答却应是"逆境"。就如篮球小皇帝詹姆斯,若没有当年在"骑士"的独挑  相似文献   

17.
在复兴"朱学"的思潮中,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不唯力推"朱学"的流衍,而且还改造和完善了"朱学",于人性论方面尤为突出。陆世仪立足于气质论性,提出不少新的观点:"义理即在气质",义理是"气质中之合宜而有条理者","即恒处便是善","性兼理气";人与物之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学问",可以"变化气质",而"物不可以学问"。陆世仪实现了对程朱"义理、气质"人性二元论的系统改造,从而建立起"气质性善"人性一元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儒家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韩国理学家李栗谷以"气发理乘"反对李退溪"理发气随",其实在理发、气发的问题上,栗谷的真正思想却与退溪的立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并不都构成矛盾。在本体的层面栗谷认可"理发而气随之",在作用的层面他赞成"气发而理乘之"。所以在两人表面矛盾的概念和命题形式下(栗谷批评理发气随),实质上的思想却有一致的地方;而两人命题一致的形式下(栗谷赞成气发理乘),却含有对气发的不同理解。因此,退溪、栗谷思想的异同不能简单根据主张气发或理发的说法来判定,需要根据其文本作细致的思想分析。  相似文献   

19.
漠河金矿与三姓金矿同为东北近代金属矿业,一个"外以折强邻窥伺之渐,内以立百年富庶之基,其有益于国计民生",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家被公认为"卓有成效"的矿业企业之一;一个是"办理未尽得法","有利则开、无利则止",几起几落,终未见成效。对漠河金矿和三姓金矿加以比较,分析其成败原因,对今天的企业建设和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之学的主旨是修身成己,完善自己的品德.朱熹认为,对禽兽、昆虫、草木等其他生命的道德关怀事关"防养善端、培植治本",关系到人美德的保存与养成.朱熹改造了儒家"成己""成物"思想,认为儒者的修养方法——"格物致知"是格物之"所当然",这是从自家性理出发,因"物之理"而行,合内外之理,"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实行"时禁",遵循儒家环境行为规范.朱熹认为,圣贤帮助、促成天"生物""成物"职能的实现,裁成外物是圣人的美德.朱熹从修身成己的角度,对儒家传统环境政治、道德思想进行改造、整合,构成了较完整的儒家环境美德轮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