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的世界,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秩序。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世界秩序的普遍诉求,涵盖了中国倡导新秩序的本质内容。和谐世界秩序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新发展、新要求和新境界。和谐世界秩序内涵更全面,外延更广泛,规范更到位,手段更有效,策略更巧妙,目标更高远。  相似文献   

2.
新中心国家与世界秩序转型:中国复兴的世界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持续复兴和强势崛起中发展成为新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不同于处在守成地位的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秩序中承担领导责任、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大国,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是对中国与守成大国关系、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关系的系统战略思考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国际定位的集中概括。新中心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中产生的新国家类型,它改变了由国家实力界定的国际结构,从而推动了等级性国际结构向平等化国际结构的转化,也推动了霸权型世界秩序向协商型世界秩序的转型。中国将自身定位为新中心国家是在等级性的国际结构制约下实现复兴的最佳选择。作为新中心国家,中国的复兴有着重大的世界政治意义:一方面,中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类型,为世界秩序转型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推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战略,为世界秩序转型提供了动力源泉。新中心国家是推动世界秩序转型和保障协商型世界秩序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对这场变局的根源探讨众说纷纭,对其前景的预测也各异其趣。本文在概括当今时代主要深刻变化的表征后,分析了大变局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变迁,使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部分抛弃自由主义而试图阻止体系内的权力变迁的持续,尤其表现为基于主权原则的开放交流日益被保护主义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为结束国际社会大变局带来的混乱并重构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全球南方将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非激进主义的方式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依赖的新殖民主义,并促进开放性主权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释启鹏 《社会科学》2024,(2):93-109
世界秩序关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运,然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方面忽视了世界秩序得以形成的“过程性结构”,另一方面将世界秩序的变迁简单理解为霸权的此消彼长。针对这一认知偏差,文章以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潮的错综交互为基础,为世界政治体系的演进提供了四种概念化类型,即新秩序形成、霸权更迭、新方案失败以及旧秩序延续。其中,世界市场构成了世界秩序变迁的“底层逻辑”。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不同文明的国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世界秩序之中,但随着以追求无限积累为目标的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包容性、多中心的世界市场被等级制、单中心的世界体系所取代,战争、剥削与压迫成为世界秩序近五百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作为世界市场重要中心之一的中国,凭借其文明传统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世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文  肖玉飞 《江淮论坛》2022,(2):5-14+2
自苏东巨变、冷战格局解体以来,新自由主义浪潮席卷世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凭借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阶段所建立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塑造了剥削与奴役世界劳动人民的新帝国主义形态,一个全新的新帝国主义世界体系日益浮现于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美国由于自身实力的相对衰落,呈现出美国优先的政治敲诈、以邻为壑的经济战争以及转移矛盾的逆全球化浪潮的新帝国主义动向。当今世界正处于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中国答案,正引领全球化发展新启航与人类社会发展新方向,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和更加光明美好的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6.
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同世界性的改革开放浪潮、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世界各国经济体制趋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融合在一起。产业转移呈现多层次性。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对国际分工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和主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国家的属性决定着内政外交中"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日益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舞台的外围走向中心.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嬗变同步发生,国际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给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趋利避害",完善制度优势、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推动和引领建立更为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构和谐世界: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动荡促使人们探索建立一种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秩序。西方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人性、国家属性、国际体系、文化观念入手,试图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理论家们从理性主义、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共有观念等多种视角,提出了各种世界秩序理论范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确立合作共赢的全新理念,在多极均势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世界新秩序将是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显著特点,也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国际背景和首先考虑的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所具有的双重效应,于是就出现了对世界格局未来走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统天下,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主导与主宰,甚至是资本力量彻底摧毁国家堡垒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及其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跨越空间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并伴随着这种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而日益发展,二者基本属于同一历史过程.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咄咄逼人之势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信息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便利;市场化使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的障碍、分割逐渐被打破,使各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变得更加通畅.正是因为如此,经济全球化问题才在今天比以往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作为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伴随着资本的世界性扩张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流动,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存在逻辑的关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弹性生产的变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解决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策略,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空间策略。资本积累的全球化趋势在给世界各国带来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制造着贫困、不平等、差异和两极分化,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要抵制全球资本主义的剥削,就必须准确地解读其本质及其影响。在资本主义霸权仍然是我们时代中心问题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普遍性政治和积极的全球主张应当对资本逻辑及其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规划保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意识和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埃伦·梅克辛斯·伍德从后工业时代的世界格局出发,指出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扩张,资本主义在全球树立了它的霸权并建立了它的帝国,但是资本帝国主义存在着三重矛盾:其一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与弱化竞争对手的矛盾;其二是资本帝国主义对地理空间界限的突破与追求社会秩序稳定的矛盾;其三是资本帝国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普通民众购买力持续下降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资本帝国主义濒临崩溃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新的战略,使得整个世界电影工业的体系构成、运转模式以及扩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全球化进程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产业演进路线,呈现出四个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时期:整合美国国内市场(内合)、寻求新国际财政支持和商业合作伙伴(外联)、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和基础竞争力(集聚)、实现整体平衡和深度合作(联盟)。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一隅,应以积极的姿态尽快加入到电影全球化大潮之中,借助好莱坞构建全球电影市场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以及输出创新与开发的全球化动力机制的机会,从而成为未来全球电影的另一个工业中心。  相似文献   

14.
产业全球化及其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产业全球化。产业全球化是指产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和升级。当前产业全球化具有一些新特点:产业分工日趋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金融产业日益融合,产业投资活动跨出国界,产业组织的形式———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探索,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了各自对世界秩序范式的设想。理想主义把集体安全原则作为全部秩序设想的核心;现实主义崇尚以均势秩序维护世界和平;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制度创造秩序,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是世界秩序的核心,需要发展促进合作和有助于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安排,建立以多元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合作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在世界秩序重构的变革时代,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世界秩序范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16.
魏志江  潘清 《学术月刊》2023,(12):160-172
从东部欧亚区域史的视角,研究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西夏和高丽以及西域地区高昌回鹘,东、西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等权力结构关系的变化,显示了辽朝世界秩序的形成、内涵及其特征。这种以辽朝为主导的东部欧亚政治、经济的制度规范以及社会性文化的认同,与费正清教授的东亚“朝贡体系”理论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体现了辽朝建构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即以辽朝为世界秩序中心、以宗藩关系为基础、交邻体制并存的多元复合型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辽朝与宋朝、西夏和高丽以及内亚诸王朝的关系,即辽朝视野下所建构的世界秩序,也体现了包括辽朝在内的以多元一体为格局的中华民族对于塑造东部欧亚区域历史文明形态和推动世界秩序进程的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把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以图转嫁危机,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加深并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当今时代,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斗争更加复杂。正在走出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处于强势的帝国主义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批判和制约力量。帝国主义的新变化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全球化的推进与抵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推进与抵制两种力量的抗争 ,在这两种力量的背后实际上都存在着利益的驱动 ,包括国家利益、集团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在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和冷战时期 ,全球化的推进和抵制力量似乎很明显 ,很容易划分 ,但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矛盾变得复杂化了 ,全球化的推进与抵制力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其主体和斗争的焦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推进与抵制的主体 ,在冷战结束以前 ,更多地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在冷战结束以后 ,则超越了国家的界限 ,更多地表现出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关系。全球化中的两种力量斗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发展”的问题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国际秩序及世界秩序诸概念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鸣 《社会科学》2004,(2):36-44
国际体系从其本源讲是一个历史概念。世界社会与国际体系相比 ,其基础不相同 ,它的行为主体是非国家的组织和个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是 :体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它是一个跨历史阶段的抽象概念和框架。世界秩序是指一种在世界社会基础之上的秩序 ,重视行为主体的个人、民众运动的力量因素 ,要求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人类共需的新法律、道德和价值观来规范世界上所有行为人。  相似文献   

20.
大卫·哈维开创性地运用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时空修复理论,为解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复苏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当国际资本主义体系进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制度运行方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金融资本运用更为先进的理性工具,使时空修复更为便捷、强势和隐秘,由金融资本主导的时空修复虽然带来资本主义短期强势复苏,但世界格局却呈现出深度的背反属性,要言之,一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二是私向化与社会化的对立;三是金融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冲突。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呈现进一步加深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