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要让统筹城乡发展误入歧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确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方针的初衷,就是要彻底解决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引领全国城乡协调、平衡、持续、科学发展.衡量一个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不在于工业经济是否占据了GDP的压倒性比重,也不在于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了绝对值高度,而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地实现了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和农村进步.  相似文献   

2.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各类要素资源,打破城、镇、乡、村的脱节和工业与农业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实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市场化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的城乡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年代残留下来的城乡差别发展的旧战略和旧体制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为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从生产力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城乡发展从“依存、对立、再到融合”的历史逻辑规律,这是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出发,考察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和逻辑主线,发现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演进阶段,呈现出“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失衡-高水平缓和”的分步演进特征。其逻辑主线包括一条根本主线和三条具体主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立足中国发展实践探索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共享发展这一根本主线,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动态调整”的时代意蕴三条具体主线。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平衡城乡收入结构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6.
资源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说到底是资源配置问题。城乡对资源占有、流动和组合的状况,决定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与效果。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着资源流动不顺畅、资源流向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公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矛盾和问题。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求,必须抓住重点,着力整合城乡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种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重视城市的带动作用、重视农村各种载体对资源要素的吸纳、聚集作用、重视制度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庆社会科学》2010,(6):17-21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在一些列统筹城乡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差异度和协调度三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成都市城乡差异度有缩小趋势,但城乡差别仍然明显,各区市县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因此,成都市应加强统筹规划的力度,加大对局部发展不平衡的协调,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关系:协调机制与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群体,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共同推动着城乡的进步和繁荣。如何解决中国特别是欠发达区域的城乡矛盾和实现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协调互动与一体化融合,成为中国当前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作者认为,中国城乡关系网络化的互动协调必须重视农业反哺机制构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企业家培育、推进区域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生态协调等诸多环节的体系支撑,以“循序渐进式”兼“平行推进式”的城乡改革与发展,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与城乡区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差距的持续存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从城乡博弈模型出发,分析城乡非均衡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及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进而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倾向,实施科教兴农,真正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制度原因及主要危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生产的多重承包责任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农村改革后在市场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投入主体是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原因。城乡市场发展失调既不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主要依靠市场协调城乡经济活动的条件下,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三大主要社会性难题。在这三大难题中,民生问题尤为重要。正视与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坚持不懈地改善生产关系。发展乡村工业,构建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不仅有利于消化闲置劳动力,真正提高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三农”向“三化”转变,有利于实现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城乡间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为4个不协调,即发展基础不协调、管理体制不协调、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不协调、人才分布不协调。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主要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真正落实;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困难加剧。当前,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例大;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差;劳动人口的转移等情况都是山西省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应针对这些挑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统筹广西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根本性障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应探索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欢 《河北学刊》2012,32(2):232-235
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且需要合理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给予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内部结构的类型、层次还不完善,其外部结构亦不协调,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的和谐发展。加大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纵向体系,构建区域间差异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是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见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速度不协调、农业发展基础弱化、土地与农民问题严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烈等。因此,我国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应逐步改变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导放在城市的政策思路,其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发展政治学的视角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了解构,认为只有引入行政力量才能统筹城乡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城乡发展历史的解读,揭示出行政力量对城乡二元分化具有双重作用。行政力量通过税费制度和科层体制,从农村汲取资源,造成城乡二元的进一步分化,社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2006年税费改革后,国家通过粮食直补、"一事一议"和"项目下乡"等政策,推动城乡统筹的发展。但由于目标价值的不一致,国家与地方展开了三重逻辑的博弈,出现城乡统筹过程中公益目标的偏移,消解了国家为协调城乡发展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减缓、务农收入不高和城乡差距过大.基于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关键是根据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张力,具体而言:一是先富与后富的张力,表现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二是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张力,表现为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的区域不均衡发展以及政策驱动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是城乡分割与城乡融合的张力,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导致的城乡发展失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断裂与弥合;四是现代化发展的渐进型与加速型之间的张力,表现为社会政策的激进型调整与渐进型调整的分歧。四重张力及其内在矛盾,共同形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要破解的现实困境。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治理主体与发展动力的关系,收入分配与发展秩序的关系,公共服务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只有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才能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是重新认识和定位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这种新目标主要由普遍的同一性目标和协调的差异性目标两类组成。本文主张走一元发展之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走结构协调之路,重构现代新型城乡关系体系;走平等共享之路,推进城乡共同建设;走多样性和谐之路,重构城乡协调性差异系统;走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合力推进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实现和谐一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从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的状态入手,按照城乡党建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以形成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新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