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上善若水"看老子的处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善,并从"道"与"德"的关系阐述水的品格,进而论述圣人的德性,体现了老 子的处世哲学。本文对他的这一思想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其处世哲学的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2.
论老子“为而不争”的处世哲学杜会《老子》五千言结语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叶,目睹诸侯争霸、国家昏乱、人民疾苦,因而著书立说,以言其志。由此视之,作者如此终结其书,是有特殊用意的,正说明“为而不争”是老子处世哲学的核心内容。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3.
魏源力图通过诠释《老子》以"矫末世之弊",他在《老子本义》中阐发了"不盈、务内"的管理之道、"利人外身"的处世哲学、贵贱同一的平等思想,充分彰显出老学所具有的"救世"价值,这些政治智慧是中华民族进行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本文只就老子美学思想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笔者细读《老子》文本,发现老子对生和身这两个字使用频率很高,分别出现29次和23次,一共52次,仅次于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73次,老子52次反复论述身与生,概括起来老子表达的思想就是贵身、重身思想。本文就是从老子生命美学思想探源、生命美学思想具体体现、老子生命美学思想的当下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老子美学思想,以期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应用。  相似文献   

5.
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苏辙元丰时期以老子之道作为处世哲学,兼容儒释,初步呈现出三教合流的倾向。绍圣以后,苏辙贬谪日重,心意衰颓,其思想更由儒道趋向佛禅,儒释道在苏辙那里更加呈现出圆融为一的态势。从"省之又省"到圆融三教,苏辙的思想变化代表了北宋中后期被贬士人群体由有所作为到不断沉沦的衰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扬雄象《论语》而作《法言》,既标举圣人之道崇圣尊经,又兼取道家因循革化的思想,显现出其思想中儒本兼道的特点。《法言》中扬雄关于处世哲学的论述,以儒家入世思想为主导,兼取道家避世隐选的思想,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后人多以扬雄事王莽新朝而贬低其操行,然而这恰恰是扬雄儒本兼道处世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孔子道德观和老子道德观是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孔子道德观与老子道德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在继承老子道德思想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思想。老子的道德思想较为抽象,孔子在实践中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加以具体化。这对于形成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体系和发挥道德的具体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思想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这充分体现在老子的思维过程中,老子的思维过程整合了感知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等人类思维的主要形态,在解决天道和人道的关系问题中具有发散性和具合性特点,道法自然观念是老子创造性思维最集中体现,它将老子甚至整个道家思想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身体感觉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不同的身体感觉产生不同的思想类型,孔子将身体伦理化,老子将身体哲理化。《老子》中出现大量的身体词汇和身体意象,表明老子有强烈的身体意识,这也成为老子的思想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子》以阐述哲理为主要内容,其中也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我国学术界对《老子》中的哲学思想研究颇多,对其经济思想研究甚少,对经济思想中的消费观探讨的就更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我们认为,尽管《老子》整个经济思想是消极的,但并不排除其中有许多合理因素,《老子》消费思想中便有许多合理因素。不对《老子》消费思想进行较为深入和全面地考察,无疑不能全面了解《老子》的整个学术思想。本文对此试图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高度评价老子思想,其思想中有与老子相近的观点,如"禁欲"和"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认为这与老子的"无为"相通,并以老子"柔弱胜刚强"佐证。他看到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和老子一样反对统治阶层扰民。但是,将二者比较后可以发现,托尔斯泰在接受老子思想的同时进行了带有浓厚博爱色彩的变通。老子"无为"是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托尔斯泰的"无为"则带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老子和《老子》书,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暂时难以获得统一结论。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它不是个人执笔写成,而是由老子学派的门徒不断发展补充,从春秋末老子在世开始,一直到战国时完成的。《老子》既反映了老子本人的思想,也包含了老子后学的东西,老子后学和老子本人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从用人思想看,《老子》书一直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普遍流行的各种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这一思想,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老子《道德经》中"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当前人类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老子和谐社会思想源于其"道"本体论哲学基础,并在人性自然、现实社会行为层面展示;对老子和谐思想的语义逻辑分析,有助于澄清对老子这一思想的字面解读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老子用"天道"推论"人道",用"自然"以推论"社会",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无为而治"思想,充分显示了老子对于治理天下所持的基本态度。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四年《学习与批判》第十期翟青同志提出“《老子》是一部兵书”,并引证了若干历史人物的评论,这就突破了在《老子》的研究上长期以来局限于它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人生和写作年代等问题的范围,对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不仅是对《老子》一书的正确评价,而且指出了研究《老子》的正确方向,对我们发掘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深入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进一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圣外王”思想并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特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同样具有这种思想。老子的外王思想暂且不论,本文讨论老子的“内圣”思想。老子的“内圣”思想,首先是一种道德修养之学。这种道德修养之学以重生为基础,以敛欲为核心,而这两者又分别以尊“道”、贵“德”为归宿。  相似文献   

18.
1 老子思想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思想 ,而现代科学研究是我们现代人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在人类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发展了两千多年之后 ,说两千多年前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科学和哲学思想研究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我觉得这有悖于历史的公理。因此 ,即使是伟大的老子 ,说他的思想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这一点依然是难以成立的 ;但说他的思想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有限的指导意义 ,我觉得这还是可行的。因此 ,我们这里讨论的着重点 ,就集中在老子思想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怎样的有限性的指导意义上。2 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一书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荣辱思想,如何看待荣辱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荣辱观不同于世俗荣辱观,认为荣辱系于一心,人心关乎社会风尚;主张知荣守辱,荣辱不惊的价值取向;超世俗,轻生死,追求超越荣辱的精神境界。这是老子荣辱观具有特色、富有生命力之所在。研究老子的荣辱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思想的精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子“无为”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其著作《老子》中首次提出了“无为”管理的哲学思想,这是道家辩证法思想在管理方面的运用和管理实践中的延续。“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它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无为”管理作为一种高境界的领导智慧,对于改善组织的管理状况,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