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创生不易,真正理解把握它更难。优化选择科学的理论观,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精神,开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领域,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三大实现机制。科学考量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政治范式、思维进路、形态演化、逻辑层次,是观照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支撑;认清大时代精神、新时代精神、现时代精神,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学理本真精神的逻辑必然;大力开发马克思主义原始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是科学追问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孟宪霞 《南都学坛》2009,29(4):100-104
当代社会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非议重重,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永存,其批判的精神、人的解放精神、实践的精神、阶级的精神、开放的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其当代价值具体体现为其批判精神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仍是批判的武器;人的解放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重视研究阶级矛盾,但绝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今天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能实现中国化就必然与民族精神有类似性,它们在"人本主义"思想、和谐思维方式、社会理想和真理检验标准等方面具有类似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解除了文化上的困境,提供实践上的基础和思想上的指导。反过来,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便利和精神力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提供适合的土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高素质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所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道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斗争中,以一系列的实践机制和精神风貌,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发生两次历史性的转折:即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先驱精神”、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红船精神”转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初步结合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再由“长征精神”转向全党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在英国发展陷入停滞,表现在左派政党立场、左派知识分子理论方向和无产阶级对革命前途的三重迷失。以爱德华·汤普森为旗手的一批立志于寻求马克思主义英国化“第三条道路”的新左派理论者从理论精神、理论目标、理论方法等角度,展开了一场集中、广泛而影响深远的反思性争鸣。他们基于马克思主义在英国的理论形态,提出要重塑知识分子战斗精神、找回价值目标、打破传统的理论和革命枷锁。英国新左派理论的自我使命反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自我反思的范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应当始终坚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立足人民做好人民的学问,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讲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事作为本职使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改变自身的理论形态,更是通过所蕴含的反思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和开放精神,引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超越、创新而体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集中体现和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其相关性、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把握其中关键: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和精神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能动性;把实践研究与理论建设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探讨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前提性问题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应着眼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总体性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立场,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凸现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在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中,应当认真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准确地捕捉时代性问题并给出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李宏斌,男,1965年2月出生,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西文化精神比较研究、文化哲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中国最早介绍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流派之一。他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在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研究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辟了道路。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早期国民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既有客观因素,如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受到日本影响等;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为三民主义寻找理论依据、早期国民党人充满革命选取精神以及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评价。早期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给当时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国人民以重大启发,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前后,现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改变旧世界缔造新世界的时代要求与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斗争精神相呼应,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与中国智慧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所勾画的人类未来与中国人的社会理想相近似,正是植根于文化深层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与共存,马克思主义逐步走进中国人的精神深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互渗、融合,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思想、革新精神、辩证思维、务实求是、民本思想、小康理想的精华,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辩证方法、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加以改进和创新,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建了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扎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并指导着人民的实践。他的这一创新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引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之中.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邓小平承前启后,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泽民又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只有深刻认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采取有力举措,才能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哲学对话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与中国哲学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特色最为直接的方式,也为在生活和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所必需。与西方哲学对话,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语境并反思我国现代化问题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禀赋当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 ,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顾海良教授的论文有深刻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延绵将近一个世纪 ,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使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19.
百色红色文化是我党在革命年代浴血奋战、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弘扬和利用百色红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指向,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成果。中国梦所蕴涵的科学的理想目标和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自觉统一的这一基本精神的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保障和思想引航,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有民族精神的独立和自信,才能找到克服在实现中国梦过程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在实现中国梦中,必须克服在基层层面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标语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在行动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